王新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问:想出去浪,但是晕船!晕火车!晕飞机!怎么办?

: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时会出现的眩晕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动症。旅行者可以考虑在旅行前试用药物以观察效果和副作用。

刚出海晕船(结果晕车晕船还晕飞机)(1)

晕动症:旅行者的“敌人”

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时会出现的眩晕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动症,是指在船上、汽车上、火车上、飞机上甚至是虚拟现实(VR)环境中前庭系统受到刺激后出现的种种生理不适反应。其实,如果给予前庭系统足够剧烈的刺激,所有人都会出现晕动症。然而,不同的人群易感性是不一样的,其中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2-12岁的少年儿童特别敏感,但婴儿和学步儿却通常不容易发生晕动症。年龄大于50岁的成年人通常也比较不敏感。

性别:女性更容易发生晕动症,特别是孕妇和经期;

种族/民族:亚洲人种可能比欧洲人种更加敏感;

偏头痛:患有偏头痛的人群也更加容易出现晕动症,特别是偏头痛发作时;药物:有些药物可能会加重晕动症所引起的恶心。

晕动症有哪些症状?

一般来说,患有晕动症的旅行者通常会出现以下某些或全部症状:

恶心、呕吐/干呕、出汗、冷汗、唾液分泌过多、情感淡漠、过度通气、对异味敏感性增加、没有食欲、头痛、困倦、喜暖畏寒……

晕动症患者想旅行,怎么办?

非药物干预:

注意避免各种可能触发症状的环境;

选择交通工具的位置以减少运动感知:例如,自己驾驶交通工具而不是乘坐交通工具,尽量坐在汽车或大巴的前排,坐飞机时尽量坐在中间靠近机翼处,紧靠座椅的靠背以固定头部,选择飞机或者火车的靠窗位置;

保持水分摄入:饮水,经常少量多次进食,限制酒精和咖啡因饮料的摄入;

避免吸烟:即使是短期停止也能够降低晕动症的敏感性;

分散注意力:控制呼吸,听音乐或者使用芳香治疗比如薄荷或者薰衣草味;润喉糖可能也有帮助;

逐渐暴露在持续或反复的晕动症环境中,多数人会逐渐减轻症状反应。

药物干预:

此外,药物干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使用药物要考虑到个体的易感性,种类,可能暴露的时间。治疗晕动症的药物多数需要在暴露前使用;一般需要至少提前半小时用药。

绝大多数治疗晕动症的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嗜睡。有些药物可能干扰或者延缓胃肠道的蠕动,可能会导致便秘;

抗组胺药物是使用频率最高和最广泛的一类治疗晕动症的药物,比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相反,那些没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对于晕动症的治疗效果往往也较差,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现在常用的OTC抗过敏药物。这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视物模糊,口干等。在老年人中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和排尿困难;

其他常见的药物还包括抗胆碱能药物:比如东莨菪碱,抗多巴胺药物:比如异丙嗪、胃复安,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比如麻黄碱,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地西泮等。东莨菪碱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研究发现昂丹司琼,一种常用于肿瘤患者的止吐药并不能够预防晕动症相关的恶心;

上述各种药物,本身并不是主要用来治疗晕动症的,因此如果选用,应该要确认已经理解了风险和收益、可能的非预期副作用和可能的药物交互作用。

旅行者可以考虑在旅行前试用药物以观察效果和副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要谨慎

儿童用药

2-12岁儿童,可以使用茶苯海明片或苯海拉明片,但监护人应该牢记:过量使用抗组胺药可能是致命的!东莨菪碱对于儿童有危险的副作用,不应该使用;氯丙嗪和胃复安儿童也应该慎用。

孕妇用药

对于孕妇而言,按照药物的妊娠安全分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应该查阅更多的临床数据,甚至是咨询产科医生。

网友评论

快快乐乐:年龄大于50岁的成年人通常也比较不敏感。

烟火:小时候晕车很厉害,难受的想死的心都有。有一次带了一支很辣的干辣椒坐车,不舒服了就咬一口,从那以后就再没晕过车。大家可以试一试。

本期编辑 彭炜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