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水小火车的详细介绍请移步我的上一篇文章《 乘坐时速25/KM的最慢米轨小火车,感受云南建水的柔软时光》


【建水小火车】

来到了云南建水,就不能错过临安火车站的米轨小火车。

建水小火车无疑还是当今最慢的小火车,也是中国的第一条民营铁路。米轨小火车的线路为建水东至团山民居,全长大约13公里,沿线主要是临安、双龙桥、乡会桥和团山4个站点,加之停靠站的停靠时间,各停半个小时参观。终点是团山站,停留一个半小时可参观团山民居建筑和感受居民的生活状态。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

建水小火车 临安站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

建水小火车沿途的景色真的是太美了。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建水小火车途经的三个站:双龙桥,乡会桥和团山民居。


【双龙桥】

说起多孔桥,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和伊朗的三十三孔桥,可建水的双龙桥却鲜为人知。云南境内古桥中规模最大和艺术价值最高的古桥应该就是建水双龙桥了,它延续了连拱桥的传统风格,同时又完美的融合了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凝结了滇南人民超高的建筑水准和艺术造诣,是中国古桥梁中的佳作。

双龙桥也被人们称作“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位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

双龙桥在清乾隆年间先建了三孔,道光年间又续建了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50米左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

门票:免票建议

游玩时间:30分钟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

双龙桥被《中国国家地理》列为 云南 最美拍摄地之一,桥中现有二座飞檐式阁楼,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桥楼相映,布局的体。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

如果想要数清十七孔,须到桥的正面看,就会发现桥孔的大小不一。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5)

何谓“双龙”呢,原因是塌冲、泸江两条河汇合在一起,有一座桥镇锁“双龙”,所以得名双龙桥。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6)

河流在桥下流淌,古树依傍着古桥,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7)

拾级登楼,可远眺万顷田畴,千家烟火,群山起伏,波光鳞鳞之山青水韵,故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可惜如今已无法攀登,只能远观。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8)

若是能在此地拍摄日出或日落,想必那画面一定是极美的,可我们的时间有限,只能留给下次了。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9)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0)

双龙桥的桥梁和桥面是由数万块青石砌成的,放眼望去,整座桥犹如一条空中长廊,双龙桥凝聚了滇南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造桥技术。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1)

其实除了桥的造型,我更喜欢桥上的铜铃。微风吹过,阁楼飞檐上的铜铃随风发出清脆的声音。心也随着同铃声变得宁静下来。我试图用手机记录下这清脆的铜铃声,可最终尝试失败,就让这铜铃声在记忆中回荡吧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2)

南端桥亭为重檐攒尖顶,檐角正翘,玲珑秀丽。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3)

双龙桥下的湖波平如镜,倒影极美。环湖是个种满树木的小公园,可以散步,环境清幽。 双龙桥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但由于年代久远,桥中央的阁楼如今已经不能上去了。 沧海桑田,双龙桥所在的位置已经不是河,而是一个湖,站在桥上,有种物是人非的唏嘘。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4)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5)

桥边打牌消磨时间的当地人,生活一下子慢了下来。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6)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7)

告别了双龙桥,回到车站继续乘坐小火车,前往下一个地点——乡会桥车站。


【乡会桥车站】

乡会桥车站建水小火车旅途中的第二站,是旧时滇越铁路的支线个碧石铁路上的一个小站,建于1936年,当年只做货运业务。乡会桥车站是滇越铁路从雨过铺分岔后,再经建水县城通往石屏宝秀的一个小站,传说泸江河与塌冲河的鱼在此“相会”之后,又各自折返,因而得名。

乡会桥车站的建筑风格受当年法国殖民时期的越南影响,属于典型的法式建筑,第一眼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越南。车站看起来非常复古和具有年代感,文艺范十足,很适合拍照。

交通信息:乡会桥车站位于建水县新房村,从建水县出发大概2小时车程。可以选择乘坐建水小火车抵达。

门票:免票

开放时间:全天建议游览时间:1小时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8)

有着百年历史的建水小火车,从临安发到团山,途径双龙桥,乡会桥和团山村。沿途寻找《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取景地,在双龙桥上吹吹风,徜徉山水间,一路田园风,漫步在静谧的少数民族村落,这才是旅行应该有的样子呀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19)

相传乡会桥车站是因乡会桥而得名,就是离车站不远处的乡会桥。乡会桥位于建水古城西约6公里的泸江上。现存的乡会桥为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去观看乡会桥。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0)

乡会桥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真假无从考证,但却让这小小的车站背后有了人情味儿。传说有一对夫妻,某天丈夫从田地里拿得半篓鲜鱼回来,没与妻子商量就擅自油炸下酒。炸鱼下酒本为一点小事,妻子却认为是丈夫对她自己不不尊重,没把自己放在眼里。妻子一怒,抢了丈夫炸鱼的锅铲,炸鱼的油烫伤丈夫的手。血气方刚的丈夫,扭头冲出家门,从此无有音信。妻子悔恨万分,天天以泪洗面。一晃九个月过去,妻子生下一男孩,与子相依为命,精心哺育,苦度时光。十八年过去,儿子考中进士,于外地做官,把母亲接到官府奉养。母亲习惯乡村生活,思着故乡,念着丈夫。儿子看出母亲的心事,便令差役招来两个轿夫,送母亲回家。两个轿夫抬着轿子,爬山涉水,来到村前小木桥旁停轿小息。当老轿夫脱下衣服擦汗时,母亲发现他手臂上那块紫黑色的疤痕。她下轿一看,老轿夫正是十几年不见的丈夫,急忙紧拥不放,哭得声悲泪雨。离散的夫妻在乡野小木桥边相会,儿子就把这桥改名叫“乡会桥”,并把小木桥建成了石拱桥。

车站现在居然有自行车租赁。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1)

斑驳的砖墙,诉说着百年历史的沧桑。

乡会桥的外墙是黄色的,让我一下子想起了 越南 中部那雨绵绵的惠安古城,每刻都有我的好心情。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2)

乡会桥火车站前有一片花草,这里十分适合拍摄人像。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3)

乡会桥火车站内的装修和设计也充满了年代感,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4)

候车室

如今的乡会桥车站俨然已经成了一处景点,这里的风景和建筑完美融为一体,每个到来的人都忍不住按下手中的快门。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5)

乡会桥车站的内部如今也被当地政府改造成了各种拍照场景和休息区,喜欢拍照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好好休息一下~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6)

乡会桥车站往前走还有一处新的建筑,这才是真正的乡会桥车站,回程的火车是在这里停车,当地人也是在这里上车。游客大都不会走到这边来,我为了拍几张照片,差点没赶上前往下一站的火车。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7)

这铁轨近距离看起来确实很窄。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8)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29)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0)

建水小火车沿途共十几公里,这个弯是一路中唯一可以看到车头车尾的地方。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1)

小火车鲜艳的车体颜色配上路边的花花草草和湛蓝的天空,真的很美。乘着小火车来到了这次小火车行程中的最后一站——团山车站。


【团山民居】

团山车站四周没有其他建筑物,下了火车要步行十分钟才能到达团山民居。团山火车站也十分适合拍照,建筑风格像是混合了中西方的特点,非常值得停留片刻。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2)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3)

步行至团山村的时候,路边会有村民出售稻草编制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如果喜欢可以买上两件带回去,价格都十分便宜。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4)

团山村的自然环境很幽静,村口流过的 泸西 河,旧式传统民居,成片的水田和荷花,偶尔游过两只鸭子,岸边有三三两两的美院学生在写生。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5)


【团山民居】

团山民居是建水西部的一个村庄,这里完整地保存了滇南十九世纪的村落格局,有幸进入了世界纪念性建筑的行列,被认为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珍贵遗产的典范”。

团山在历史上是彝族人的居住地,意思是“有金有银之地”,洪武十五年,明将金朝兴率兵平定临安 ,驻兵镇守滇南,朝廷为威慑边裔稳固疆土,令江南湖广等数万人前往建水。在移民大潮中,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的张福随着移民的迁徙定居团山,与黄氏喜结连理,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子孙繁衍而成巨族。

位于村子东北部的张家花园便是其家族的经典遗留产物,始建于1905年,是典型的城堡式私家园林。团山村座西望东,背靠青山,面朝平坝,背阴向阳。“团山”在彝语中叫“图色儿”,意思是“有金有银”的地方,汉语的谐音读成“团山”。村内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民居大部分为清末建筑,采用了云南民居建筑中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形式,体现了多民族聚居的建筑文化的特点。

交通信息:团山村位于建水县城西13公里公里处,可以选择乘坐建水小火车抵达,也可乘坐公共交通,自驾或包车前往。建水县城北门外的乡村客运站有黄色的面包车可以直达团山村,车费5元左右,车程约30分钟。返回建水的面包车就停在团山村东门入口处附近。

团山民居门票价格:50元/人

建议游玩时间:三到五小时

团山民居的入口,是一个小广场,《爸爸去哪儿4》摄制组也在这里取过景,沙溢和他可爱的儿子就在村口的一个房子住过。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6)

进入村子之后,石板路两边零星的有几家村民自开的小店,卖一些当地工艺品。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7)

售票处就在这里。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8)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39)

当地人晒干的莲蓬,我问这是做什么用的,村民告诉我挂墙上的……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0)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1)

团山村的村民自制的根雕拐杖,对游客出售。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2)

团山村中许多可以参观的景点都是有住户的,让本就可以游览的景点也有了生机。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3)

午后的时光,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编织,坐在二楼阳台里看书,坐在花园边的廊亭中喝茶。妇女们编织篮子,扫把还有坐垫。年老的村民们习惯手提着草编的坐垫,聚集在一起,席地而坐地聊天。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4)

村子里的石板路,马蹄磨碎的时光。团山村的大部分居民姓张。主要以锡矿贸易作为营生,此村的家风是百忍,祠堂中的祖训也体现了这点。村里的人每天都会到村中的空地上赶集,是为了避免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5)

团山村中的建筑都保持着当年的原始风貌。大门的门栏上雕刻着屋主的身份以及对子孙的期盼。大门口的石碣被称为门凳,旧时称之为花子凳。如果这家人的门外的花子凳很光滑,说明经常有人或乞丐坐,说明这家户主乐善好施。


【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是团山民居中的最大看点,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系张氏私人住宅。房屋坐西朝东,平面布局基本为 建水 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形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组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张家花园在建水民居中仅次于朱家花园,与朱家花园相比,这里木雕的精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的张家花园也不仅仅算是古迹,这偌大的院子里依然住着当地人,不过却已经是不同的几家人分散在各个院落里了,不再是以前的大户人家。

门票:免票(已包含在团山民居门票里)

游览时间:8:00-18:00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6)

从一扇圆门中走入,就可见园中的别有洞天。园中有池塘。正中的祠堂,左边的少爷楼和右边的小姐楼包围着池塘。少爷楼和小姐楼的布局遵照了男左女右传统。少爷楼的翘角又使少爷楼高于小姐楼,体现了左青龙要高于右白虎。老建筑细节处体现了祝福和期盼。廊柱的柱脚雕刻四只 狮子 表示事事如意。花园中地上铜钱的鹅卵石图样左右各三个,预示发财的路上一路顺。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7)

如今张家花园早已是人去楼空,徒留斑驳的光影,每天无奈面对一群不能体会它价值的吵闹过客,任何一座行将腐朽但被迫乔装打扮的古迹,恐怕都如同人老色衰的名伶,透着看淡世间炎凉但不得不强颜欢笑的沧桑风尘气。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8)

雕栏画栋今犹在,不知伊人何处寻。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49)

张家户主为了防御当时的土匪,在自家门上做了两个枪孔,用来反击当时的劫匪。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50)

看到小人书,真的感到很意外,随手翻了翻,大都是 云南 本地的出版社,故事也都是有历史依据,很值得收藏。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51)

岁月抹不去的繁华故事,雕刻成了古色古香的窗棂。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52)

当踏着青石板路漫步在这个云南少数民族边陲的小村子里时,恍惚间像是回到了中原地区的古村庄,建筑有别于云南少数民族的风格,百多年的石雕、木雕、砖雕,都在述说着过去的历史,青瓦灰墙更是蕴藏着它们的故事,木雕屏门与格扇窗背后好似当年的主人还在这里向你娓娓道来他们的逸闻趣事,无论你走在这里的哪个建筑或民居,都会感觉到它们故事的存在。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53)

彝族风情小镇游玩攻略(赏滇南十七孔桥)(54)

有些地方也许我们能待一辈子不出去,有些地方我们可能去了就不想再回到原来的地方,但有些地方可能我们一辈子也就会去一次,所以那些也许只能去一次的地方的风景也只能看到一次,所以在路上的经历就显得尤为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