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伪装者》,不知道你们对里面的谁印象最深刻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明楼,因为他在剧中拥有好几个身份。

那你们知道吗?《伪装者》中的明楼其实有历史人物原型,他就是袁殊。袁殊拥有五重间谍身份,堪比碟中谍了。那他的五重身份分别是什么?他的身份被敌人发现了吗?为什么死后被葬入八宝山公墓呢?

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伪装者中明楼)(1)

图|《伪装者》明楼(剧照)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父亲袁晓岚是同盟会成员之一,所以袁殊从小便接触到新思想,立志长大后要做大事,成大业。

不料,家道中落,袁殊为了生计曾做过苦力,也去当过学徒。9岁时,他来到上海求学。在大革命时期,袁殊怀着满腔热情,一身抱负毅然参军,希望自己可以驰骋沙场,为国作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袁殊对国民党十分反感,主动离开了队伍,回到上海参与进步活动。当时,上海在各个方面发展得都很好,经济繁荣,思想先进。

袁殊特别喜欢阅读,加上从小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父亲也很鼓励他学习。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有时还会把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写出来投稿。

一次不经意的投稿,袁殊认识了一位有名的新闻学者任白涛,任白涛认为袁殊文笔不错,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久而久之,两人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时事热点。

在任白涛的影响下,袁殊也对新闻记者这个行业非常感兴趣,任白涛也鼓励袁殊学习、了解专业的新闻知识。

1929年秋,袁殊前往日本留学,主攻新闻学。因为初到日本,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无法专心学习。为了改变现状,袁殊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日语,不到半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虽然在日本勤工俭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最终因为入不敷出,不得不退学。

很快,袁殊回到上海,同时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并创办了《文艺新闻》。《文艺新闻》主要刊登艺术方面的消息和评论,不过袁殊也经常在上面发表一些思想言论。

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伪装者中明楼)(2)

图|《文艺新闻》

当时,国民党当局主要实行高压政策,对新闻舆论的把控非常严格。很多带有思想的报刊,只刊登一两期就被查封了,可袁殊创办的《文艺新闻》却足足坚持了一年多时间。

与此同时,袁殊的文艺活动被共产党人看重,经过多方面审核后,由潘汉年作为介绍人,介绍袁殊加入共产党。这年袁殊20岁,加入共产党后,便转入中央特科工作。

《文艺新闻》之所以会停办,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党的高压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党组织要求袁殊不要表现得太激进,慢慢蜕变成一个普通老百姓,从而取得国民党的信任。

潘汉年让助理王子春和袁殊联系,王子春对袁殊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袁殊逐渐成为一个不起眼的市民。王子春还要求袁殊利用身边一切关系,打入上层社会,获取更多情报。

袁殊经过多方面寻找关系,发现有一个表哥贾伯涛在湖北警备司令部任职。刚好还是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有一定的话语权。

袁殊便来到湖北找到表哥,希望可以为自己谋求一个职位。经过表哥介绍,袁殊认识了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局长吴醒亚。吴醒亚知道袁殊之前创办过《文艺新闻》,知道他有胆识,有谋略,就安排袁殊担任情报组组长,并给他“新声通讯社”记者的身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妄想鲸吞中国的野心逐渐暴露。为了获取更多关于日本的情报,王子春联系到袁殊,让他尽可能和日本人多联系,取得日本人的信任。

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伪装者中明楼)(3)

袁殊利用新闻记者的身份,经常出席日本领事馆每月召开一次的记者招待会。连去了半年,袁殊都没有引起日本人的注意。一次,日本领事馆召开记者招待会时,因为那天雷霆大作,风雨交加,没有什么人参加记者招待会,记者更是寥寥无几。

袁殊那天正好早早就去了,为了吸引日本人的注意,袁殊拿起一本日本出版的《中央公论》,装作很认真地阅读。果然,这一举动效果很不错。

正在主持记者招待会的日本外交官岩井英一,发现这个不同寻常的记者,找机会下去和袁殊聊天。岩井英一看到袁殊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日语,对袁殊更加感兴趣了。一来二去,两人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有时候还会一起吃饭。

一次,岩井英一隐晦地问袁殊:“你作为新闻记者是不是可以接触到很多机密?”袁殊沉默了会儿,点点头。岩井英一接着说道:“我们做个交易吧,你给我提供情报,我给你提供最新的新闻,我们俩都能获利。根据你提供的情报价值,我给你对应的报酬,你觉得怎么样?”

岩井英一见袁殊犹豫,便承诺说:“等日本皇军占领中国,少不了你的好处。你有什么要求,我能帮你的都帮你解决。”袁殊见状,只好点头答应,袁殊又多了一层“特务”的身份。

随后,袁殊先联系王子春,一五一十汇报了这件事,之后又向吴醒亚汇报。袁殊现在头顶三重身份,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被某一边发现,不能再给党组织提供情报。

那个年代,袁殊是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大人物。当时,中日正在讨论货币的税率转换和税收多少的问题,岩井英一将第一手消息告诉袁殊,而他因为消息又快又准,一时间名声大噪。

在上海这种鱼龙混杂的大城市,有时帮会的力量比政府更加可靠。为了加强自己的能力并获取更多有用的情报,袁殊加入了青洪帮,拜在青帮长老之一曹幼珊门下,成为和杜月笙同等地位的师兄弟。同时,袁殊还认老大向松坡为大哥。

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伪装者中明楼)(4)

图|杜月笙

在青洪帮的援助下,袁殊在上海可谓无人不晓。虽然袁殊有令人羡慕的四重社会关系,但他的四重身份,使其内心备受煎熬。袁殊厌恶中统的虚伪;尽管和日军建立了情报关系,还是恨不得把日本人赶尽杀绝;青洪帮里有一套繁杂的封建礼仪,袁殊也不喜欢这样子的生活。

他是一个积极上进的爱国青年,如果不是为了获得对党组织有利的情报,他断然不愿做这些事情。每天都要戴上虚伪的面具,在形形色色的人中笑脸相迎。

很长一段时间,袁殊都不在状态,不愿去迎合他们。以至于有几次突袭袁殊都不知道,没能尽快汇报组织。王子春得知情况后,就给他做思想工作:“你最近状态不对,怎么回事呀?”

袁殊回答道:“我不喜欢这种生活,每天都过得很虚伪。我是一个有理想、敢奋斗的青年,不想在一堆烂泥里面待了。”王子春劝慰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革命胜利呀!”

王子春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你看最近他们的几次活动你都不知道,你是加入了他们,却没有融入他们,这怎么获取他们的信任呢?你只有假意融入他们,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呀!”

思考了一下,袁殊略微纠结表示:“可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一直混迹他们之中,我的思想得不到进步。”王子春笑道:“你要做一个白皮红心萝卜。白皮是你的伪装,只要内心是红色的,那你就是好萝卜……”

听完王子春这番话,袁殊顿时感觉豁然开朗,干劲十足。在这之后,袁殊利用自己四重身份,将得来的情报整理好交给王子春,王子春再秘密传递至中央。

1935年,上海地下党组织惨遭破坏,袁殊和王子春失去联系。袁殊因为着急联系组织,便找人联系上了远东情报局的关系,并加入该情报局。

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伪装者中明楼)(5)

图|袁殊

正是因为他加入情报局,导致他被“怪西人案”牵连,导致有人指认袁殊。袁殊知道自己瞒不住了,就交代自己确实为地下党和远东情报局做过事情。经过多方援助,最终袁殊被判“思想文化罪”,需要在狱中待两年半时间,8个月后便被释放了。

鉴于袁殊的表现,党组织认为他状态不稳定,暂停了袁殊的情报工作。袁殊清楚是自己的冲动,才会导致这次被抓。为了让党组织重新用自己 ,袁殊主动请缨前往日本学习,积极把有用的情报传给组织,让我方准确把握日本人的动态。

袁殊到达日本后,经常凭借记者的身份做采访,通过不懈努力,顺利获得了一批有利情报。回国后,为了更好传递和收集情报,袁殊和杜月笙一起创办了时事刊行社。

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国民党也发现了袁殊的实力。袁殊总是能准确捕捉到关键情报,且每次都能引发人们的共鸣。通过杜月笙的介绍,特务头子戴笠找到袁殊,希望他可以加入军统,帮助他们收集更多情报。

袁殊将这件事向上级汇报后,上级认为这是一个机不可失的好机会,让袁殊接受戴笠的工作安排,成为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的少将组长。

袁殊现在身上不仅有中共特科、中统情报组、日本情报员、青洪帮成员四重身份,还加了军统情报组的少将组长,这就成了五重身份。

为了取得军统的信任,他利用军统少将的身份,组建了一个小组,用于惩罚侵略者和汉奸,得到军统的大力赞赏。有一次,他们秘密组织去炸毁日本海军军火库,差点就被敌人发现了,借口说因为看到这里起火了,过来拍照片记录新闻。

因为成功炸毁日军军火库,袁殊被军统记了一次大功,同时放下了对他的戒备。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伪装者中明楼)(6)

图|李士群

1939年,袁殊参与刺杀日伪特务李士群,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大汉奸周佛海等人一直讨论是杀了袁殊,还是留着自己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他们都知道袁殊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可面对如此优秀的人,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谁也别想拥有。正在袁殊危急关头,岩井英一知道后,急忙找关系将他捞了出来。

岩井英一援救袁殊并非看在往日情分上,而是从最开始就想把袁殊培养成‘自己人’。果不其然,袁殊一被释放,岩井英一就要求袁殊发表一篇关于中日关系的文章。说白了,岩井英一要袁殊公开表态,自己要投奔日本阵营。

袁殊自是不愿意,以前做间谍,是为了给共产党提供情报,不会遭人唾弃成为走狗。现如今,要在报纸上刊登自己做“走狗”,这以后肯定会被人戳脊梁骨痛骂。自己本就是一身抱负,想为国家做贡献,这种做汉奸的事情,袁殊是真的不愿做。

岩井英一见状,让袁殊回去好好考虑一下。袁殊回家后,立即联系上潘汉年,潘汉年则认为这是接触日本军事的好机会,鼓励袁殊要把握这个机会。

潘汉年看出袁殊的犹豫,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如果可以向日本势力渗透,那也是一件好事,我们就可以在敌人进攻前了解动态。你如果有能力在敌军中有所作为,你也可以有效遏制住敌人的动作,能获取到更多有用的机密。”

潘汉年停顿了会,接着说:“这对你来说是很憋屈,因为在别人眼中,你是走狗,你要忍受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和嘲讽,可我们知道你的贡献,我们会尽力帮你控制百姓的舆论压力。”

袁殊只好硬着头皮说:“既然组织要我进这趟浑水,那么我就听从组织安排。”两天后,袁殊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兴亚建国论》,写出自己关于中日关系的看法,并吹捧日军的优势。

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伪装者中明楼)(7)

图|剧照

果然,这篇文章一经发表,袁殊便遭到骂声一片,纷纷指责他在国家危难时,去做日本人的走狗、不爱国,是人民的耻辱。袁殊虽然早已做好准备,可真正到来时还是很崩溃。

经过这件事情后,岩井英一知道袁殊回不到过去了,便对袁殊加倍信任,要他一心为日本人办事。为了遏制汪精卫的势力,岩井英一安排由袁殊出面,组建了一个“兴亚建国运动”的本部,由袁殊担任总干事,主要负责管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的一切事宜。

这个表面上是亲日的组织,事实上却是全新的地下党据点。不仅如此,袁殊还悄悄安排了六位共产党员,一起进入“兴亚建国运动”本部。

日军每个月都会向这个组织拨20万军费,这笔经费也变成了地下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在“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创办的《兴建月刊》、《新中国报》等,时不时更新一些汪精卫等人勾心斗角的内幕出来,给敌人制造一些麻烦。

袁殊以“兴亚建国运动”本部的主要负责人身份,经常会参与到汪伪人民政府的会议中。所以,每次汪精卫他们讨论出什么对策,袁殊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袁殊做了这么久的间谍没有暴露身份,并不意味他没有危险。曾经多少次差点暴露,多少次成功化险为夷。这当中,离不开袁殊的机敏聪明和广泛人脉。

1946年,袁殊重新办理入党手续。回到组织的怀抱后,袁殊担任华东局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当时,担任中共华东组织部部长的曾山同志,找到袁殊给他做思想工作。

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伪装者中明楼)(8)

由于袁殊的影响力太大,尽管他已经用过多个化名,曾山考虑到多个方面,还是建议他再换一个名字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于是,袁殊就改名叫“曾达斋”,此后该名字跟随了袁殊几十年。

1987年11月26日,袁殊因病去世,享年76岁,死后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经拥有五重间谍身份, 却一心只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