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19日,飘着微微细雨的合肥长街上,20多万人民群众自发地站在两旁,等待着他们日思夜想的一位伟人——毛主席。

没过多久,一辆敞篷的吉普车缓缓地从远处驶出来,毛主席站在车上朝两旁的群众挥手致意。群众们欢呼起来,大喊着:“毛主席万岁!”

许多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兴奋的年轻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有的甚至跟着车子跑起来,牙牙学语的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会动着双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热情。

此情此情,毛主席也十分感动,边挥手边说:“同志们好!”整条长街上,欢呼声,鼓掌声,不绝于耳。

短短的一段路,毛主席的车足足开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火车站。下午三点,载着毛主席等人的火车才缓缓驶出,此时,罗瑞卿、张治中等人才长长地呼了一口气。为了不惊扰百姓,毛主席每一次外出视察都十分低调,这是毛主席平生唯一一次在视察中允许群众相送。

毛主席此次视察安徽,不仅仅是来看看安徽发展得如何,也是为安徽人民解决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省会之争

安徽为什么把省会迁到合肥(有人提议将安徽省会迁出合肥)(1)

一、人杰地灵的安徽

安徽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诸多影响。

要说起安徽的历史,不得不提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1936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在哪个城市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左右权衡之下,朱元璋选择了南京。

当时的南京与现在南京区域是也是有所不同,朱元璋在南京、淮北、淮南、江南等地区划了一个圈,作为统一的行政区归中央直接管理,这些地区就包括我们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被圈定的这些区域朱元璋还重新取了一个名字,名为南直隶。

自此,南直隶成为明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全国可谓独占鳌头。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在上交的税赋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在文化发展上,也是百家争鸣,为国家培养了诸多栋梁之材。

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时候,全国各地有名的戏班子都纷纷进京表演,献才献艺。当时,安徽著名的四大班子也奉旨进京。

等乾隆的八十寿诞结束之后,四大徽班尝试着在民间表演,没想到由于所表演的节目题材丰富,情节新颖,很受京城老百姓的欢迎,为了将徽剧发扬光大,所以他们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留在了京城继续表演。就这样,徽戏的观众越来越多。

安徽为什么把省会迁到合肥(有人提议将安徽省会迁出合肥)(2)

京城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各种戏曲在这里融会贯通。徽剧在北京也逐步与汉剧、昆曲等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了百姓们喜闻乐见的京剧。

直到康熙年间,将江南省划分为江苏和安徽两个省份。安庆作为安徽省的第一任省会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即便在地域上被分割为两部分,当时江苏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仍然是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方,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

二、安徽省会数次变迁

安徽省的省会却是命运多舛,自建省以后经历数次变迁。

在清朝,为何选择安庆作为安徽省的省会是考虑到安庆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依江而建,是著名的“长江五虎”之一。安庆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在古代,水路运输是最便捷是方式,安庆当仁不让成为安徽南来北往的运输枢纽,徽商也依赖着发达的运输形成了有名的商帮。

而且,安庆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自然形成的易守难攻的环境让安庆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各种因素的加持下,“安庆”自然成为省会的首选。

太平天国运动鼎盛时期,曾攻占安庆长达八年,迫使清廷将安徽的省会改到泸州,也就是今日的合肥。而这八年的时间,曾国藩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安庆,一直将湘军的主力屯在安徽,寻找机会进行反攻。

安徽为什么把省会迁到合肥(有人提议将安徽省会迁出合肥)(3)

曾国藩深知,放弃安庆就相当于放弃淮南,南京就危在旦夕。直到1861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围攻,曾国藩终于拿下安庆,于是,他又奏请朝廷将安徽的省会搬回安庆。

此外,安庆还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的生产机器,一场挽救清朝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化军械所——安庆机械所,当时的机械所虽小,却集合了中国杰出的科学技术人员。科学家华蘅芳曾在这里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还有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也诞生于此。

此后四年,曾国藩常驻于此,安庆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心,他创立的“安庆机械锁”也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锋。这一时期,可谓是安庆的高光时刻。

只可惜,多年的战争让安庆的老百姓民不聊生,基础设施建设也一再遭到毁坏。后来,日军攻入安庆,一路烧杀抢掠,安庆逐渐走向了没落。当时的国民政府一度将安徽省的省会迁往了六安县、金寨县等地,虽然在抗日战争后又将省会迁回了安庆,但是,此时的安庆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元气大伤。

近现代,公路的发展使得安庆水路的优势逐渐削弱,而安庆三面环山在战时是天然的屏障,在现代就成为交通的障碍。长此以往,安庆在安徽独一无二的位置逐渐被其他的城市取而代之。

安徽为什么把省会迁到合肥(有人提议将安徽省会迁出合肥)(4)

除了安庆以外,同样地处长江岸边的芜湖也是呼声较高的省会候选城市之一。因为具有天然的交通优势。在1876年,通过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芜湖被迫成为4个通商口岸之一。

交通就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南来北往的的商船都要经过芜湖,很快芜湖在整个南方的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清的李鸿章也助力了芜湖的发展,他大力举荐芜湖作为安徽的米市,促使芜湖跻身于四大米市之一。

通商口岸加上米市的发展一下将芜湖推上了风口浪尖,不但成为安徽的经济中心,在全国来说,知名度与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安庆。

而此时的合肥还只是一个小小县城,只是,在太平天国时期短暂地被设立过省会。渡江战役打响之前,我党在皖北的行政公署就设在合肥。渡江战役过后,我党取得了巨大胜利,解放了安徽全境,又在芜湖设立了皖南行政公署。

三、合肥作为省会引争议

偌大一个安徽分而治之毕竟不是长久之计,1951年,中央首先决定将皖南皖北两个行政公署合并办公,办公地点统一定在合肥。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成立。虽然行政地点设在合肥,但是,是否将合肥作为长期的省会,省内各界争议不断。

合肥历史悠久,在秦朝时期,就设立为县。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合肥属于内陆城市,经济实力,交通的便捷性,基础建设跟芜湖比差远了,城市规模小,人口数量,又比不上安庆,从各方面来说,合肥都不具有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条件。

安徽为什么把省会迁到合肥(有人提议将安徽省会迁出合肥)(5)

在安徽省任书记的曾希圣有一次去北京开会,原计划是从合肥坐飞机前往北京。出发那天正好碰上了下雨,没想到,简陋的三里街机场在雨天飞机根本无法起飞。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坐火车到蚌埠中转再到北京。

当时,省内关于省会的选择的争议甚嚣尘上。经过此事以后,曾希圣就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询问毛主席将合肥的省会迁离合肥的意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收到此信后就决定亲自到安徽考察一番,正好也了了张治中的一番心愿。

张治中是安徽人,多年来一直记挂着家乡的发展,多次邀请过毛主席到安徽去考察。这天毛主席将张治中叫到跟前,说:“治中啊,我打算去一趟安徽,你可愿意陪同啊?”张治中一听高兴坏了,这么多年就期望着主席能去一趟安徽,他求之不得呢!

张治中对毛主席说:“我们安徽人民可想念您了,是否可以安排接见一下呢?”

毛主席说:“这一趟安徽之行是我欠你的,就都听你的安排吧!”

得到毛主席首肯之后,张治中又马不停蹄地联系曾希圣,这才有了文中开头合肥长街欢送毛主席的一幕。

安徽为什么把省会迁到合肥(有人提议将安徽省会迁出合肥)(6)

在毛主席视察期间,曾希圣向毛主席汇报了合肥经济、工业、农业、文教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他提到,合肥新建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暂时取名为合肥大学,希望毛主席为这所大学题字。

毛主席一听,说:“安徽这么大的一个省份,是要有一所好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名字是叫合肥大学好呢,还是叫安徽大学好呢?”

回到宾馆的毛主席亲自提笔给曾希圣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拟定了几个大学的名字,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我一路看过来,合肥发展的很好,到处朝气蓬勃,合肥是个很好的城市,地处皖中,发展前景难以估量,依我看就不要动,你以为如何呢?”

收到信的曾希圣立刻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提过将省会迁离合肥的事情。

事实证明,毛主席是高瞻远瞩的。当时,长江边上已有好几个重要的城市,武汉、上海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帝国主义国家时刻盯着我们,国民党也时刻想着反扑,如果我们将重要城市都集中在长江边上,一旦遭遇敌军进攻,敌人的军舰只要顺长江而下,就能接连攻克我们的重要城市。而合肥广阔的平原有利于我军迅速集结军事力量,瓦解敌军的进攻。所以,将安徽的省会设立在合肥毛主席是有战略上的考量的。

安徽为什么把省会迁到合肥(有人提议将安徽省会迁出合肥)(7)

另一方面,从经济上来说,地处皖中的合肥可以集各方所长,发展自己,土地资源丰富,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自从被确立为省会城市,合肥的经济开始腾飞,逐渐成为安徽的政治经济中心。这一切,都离不开毛主席当年长远的考量。不得不说,伟人的眼光还是超前的,这一点不得不令人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