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过去的生活和被影视剧污染的历史。

现在看到的反映的时代背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影视剧,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足以让观众特别是我们的后人对过去那个时代产生一种美好的浪漫想象,那就是剧中人物的衣服都是裁剪合体、面料挺括、熨烫整齐的,而且生活的环境都是纤尘不染,锅碗瓢盆都是完整如新的。这种影视剧看多了,会给人以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觉,那就是我们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是小康生活了。而事实上,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还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多数人甚至还生活在贫困之中,直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才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全面脱贫。

不信,就看看这张近期好评如潮的电视剧剧照,这可以说是创作者们自己认为已经最大限度地复原了那个年代的作品了,但如果我们有机会看看那时真正的北大师生的照片,就不难发现,那时的人们是不可能穿着这样的。当然,这里我无意指责创作者们,因为他们可能已经难以找到当时人们穿的棉袍所用的“十斤白”“平纹棉布”等布料了,只能用这种加了化纤的挺括面料。

臭虫虫卵衣服上(棉布衣服与虱子)(1)

看看下面一张蔡元培讲话的照片,仔细观察一下蔡元培以及周围的人们的穿着,不难从衣褶上发现他们穿的长袍都是用的棉布,而且还不大像是“比较有型”的斜纹布,这才是那个年代中产以上阶层真正的生活水平。

臭虫虫卵衣服上(棉布衣服与虱子)(2)

至于普通的中下层百姓,穿着的衣服就更差了,经常是冬天的棉袍到了春天把里面的棉花掏出来变成夹袍接着穿,很多都有补丁。这样的衣服其实是没有能力经常换洗的,所以往往领口、袖口都比较脏。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发明了“假领子”这种东西,一直到我上中学时,很多人还在穿用。到了底层的工人农民那更是衣不蔽体,过去有句老话叫:“手艺人干一年,混不上一身大毛兰”(所谓“毛兰”是指破衣服)。

臭虫虫卵衣服上(棉布衣服与虱子)(3)

看这张照片就清楚了吧?这是一个普通穷人的衣着,实际上在旧中国这样的衣服并不鲜见,可以想见,平时穿着这样衣服的人也难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衣服里和身上、头发里有虱子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如果我们看一下那时人们写的回忆录,包括老红军、老八路的回忆录,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忆起从衣服里捉虱子的情景,这种脱下衣服捉虱子的场面,直到我小的时候在农村还普遍存在。这里引用一段过去人们的回忆:“夏天衣服少,虱子稍少点,就是有跳蚤。但一到冬季,那棉衣缝中的虱子挤成一堆,有大有小。那叽子(虱卵)白白地顺着衣缝无规则的排列,在人的体温下自然孵化。尤其是在冬季的热炕中,只要有闲时间,大小人把衣服解开脱掉,谝着闲传,捉着虱子。那捉虱子的动作,是用两手的大姆指的指甲盖反向而挤,就把虱子挤死了。有的把虱子捉住放在木炕沿上,或者放在硬砖头上,用大姆指指甲盖一一挤压,听那挤虱子的轻微嘣嘣声。”很多老战士回忆说,那时在战争时期衣服里的虱子被叫做“革命虫”,谁要是身上没有虱子,倒反而不正常了。

现在影视剧中的人们,不管是什么人都基本上是衣帽光鲜、头发油亮,动辄还描眉画鬓,这完全是对过去普遍贫困的中国的一种无知,编导们只要看上一两张老照片就知道自己是在胡编。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胡编,才使得一些年轻人对民国有了许多虚幻的想象,觉得真的有所谓“黄金十年”呢。

说完了穿,再说说住,那时的居住条件比现在影视剧上演的不知要差多少倍,除了极少数达官贵人之外,城里人一般人如果住楼房,一家就住在一间房里,房间的面积一般不会超过30平方米,有的更是住在几个平方米的亭子间内,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套桌椅和一口箱子或一个柜子之外,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家具。独门独院的四合院也不是平头百姓住得起的,往往一个四合院就是一个大杂院,几户人家生活在一起,每家最多有两间房。在这样的居住条件下,人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房间里的一切空间,房梁上、床底下都堆满了东西,即所谓“破家值万贯”,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想认真地清理房间的卫生,就要把这些堆着的东西全都清理出来,然后才能收拾。这是一项相当庞大的工程,因此一年也就做上一到两次“大扫除”,所以普通人家的家庭卫生条件也难以非常干净整洁。由于平时难以经常对房间进行彻底打扫,所以那个时候几乎每家都有臭虫,建国后掀起爱国卫生运动,要求“除四害”,这“四害”之一便是臭虫。

说起臭虫,我对其印象极深,在我上大学时,我们的宿舍里每年夏天床上都是臭虫,令人防不胜防,床角、墙上到处都是碾死臭虫留下的血迹。我们一个同学苦于被臭虫叮咬,自己在宿舍屋子中间铺上一张凉席,然后用666粉围着凉席撒了一圈,以为这样臭虫就爬不过来了,结果一觉醒来肚皮上还是被臭虫叮出两个包来,原来臭虫虽然爬不过666粉围成的圈,但它却爬到了屋顶,然后如同丢炸弹一样,准确地掉到了我们这个哥们儿的身上,这一时成为周围几个宿舍的笑谈。

试想,这还是在解放后的全国重点高校中的场面,如果是解放前的普通人家,应当比这个条件还要差上许多,我们的影视创作中从来也没有表现过这些,让年轻人以为过去的日子其实也是岁月静好,你倒说说看,这算不算误导?

其实,只有当我们时时想到这些真实的历史背景,才能够真正理解我们的前辈曾经进行过怎样的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