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红梅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有人认为,红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中国人"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1)

寒冬斗士——红梅,为历代文人画士所喜爱。千百年来,从《诗经》到现代散文,许多颂梅的佳作流传下来。

红梅冬春开花,称报春花使,独放于百花之前。二十首红梅的诗词,看红梅凌寒傲雪,唱响红梅的赞歌!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2)

1、《红梅》

王十朋 〔宋代〕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2、《红梅三首·其一》

苏轼 〔宋代〕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3)

3、《定风波·红梅》

苏轼 〔宋代〕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4、《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姜夔 〔宋代〕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4)

5、《红梅》

谢宗可 〔元代〕

梨云无梦倚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

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茜裙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袂温。

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6、《红梅》

梅尧臣 〔宋代〕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

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野杏堪同舍,山樱莫与邻。

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园人。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5)

7、《红梅 十八》

王冕 〔元代〕

玉骨清癯怯素妆,春风一醉九霞觞。

绿房午夜娇云暖,不梦梨花梦海棠。

8、《红梅 十九》

王冕 〔元代〕

昔醉西湖处士家,酒痕吹上水边花。

东风蛱蝶迷香梦,一树珊瑚月影斜。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6)

9、《红梅》

王安石 〔宋代〕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10、《和题毗陵荐福寺红梅》

贺铸 〔宋代〕

一种梅生禅老家,屋檐古干恣鼓斜。

诗人莫讶深红色,可胜寻常桃杏花。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7)

11、《岭上红梅》

范成大 〔宋代〕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南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嫣然,寂莫倾城在空谷。

城中谁解惜娉婷,游子路傍空复情。

花不能言客无语,日暮清愁相对生。

12、《玉楼春 红梅》

许德蘋 〔清代〕

东君击得珊瑚碎。点缀南枝开也未。

却嫌玉骨冰清清,洒遍胭脂方称意。

几回收拾霜毫底。疏影横斜竹外倚。

多情野鹤不知寒,守住红妆眠未起。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8)

13、《一剪梅 红梅》

周贻繁 〔清代〕

翠羽低飞破晓烟。傲冷风前。索笑花前。

玉颜生晕醉无言。不要人怜。可动人怜。

细捻胭脂点素妍。逸似逋仙。瘦似癯仙。

一枝红占小桃先。风韵依然。骨骼依然。

14、《红梅》

元日能 〔金朝〕

天上琼儿白玉肌,吴妆略约更相宜。

认桃辨杏由君眼,自有溪风山月知。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9)

15、《红梅》

贝琼 〔元代〕

时世新妆学内家,渔人错认武陵霞。

百年艮岳空留树,一夜春风为染花。

月里嫦娥羞素服,山中仙客饵丹砂。

也知风骨依然在,雪后黄昏瘦影斜。

16、《红梅》

顾逢 〔宋代〕

寿阳曾点额,脂粉带余馨。

晴雨看如醉,冰霜冻不醒。

溪清羞洁白,色艳易飘零。

桃杏休相忌,东君眼自青。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10)

17、《点绛唇 雪后红梅》

顾贞立 〔清代〕

水润云孤,南枝微露经年信。琼瑶初褪。数点胭脂晕。

半卷湘帘,清影疏香映。看难尽。寿阳宫粉,付与东风领。

18、《红梅》

饶节 〔宋代〕

娇朱浅浅透冰光,瘦倚疏篁半出墙。

雅有风情胜桃杏,巧含春思避冰霜。

融明醉脸笼轻晕,敛掩仙裙蹙嫩黄。

日暮风英堕行袂,依稀如著领巾香。

经典咏红梅诗(二十首咏红梅的诗词)(11)

19、《再赋红梅》

王洋 〔宋代〕

为怯清宵短,然膏约凭栏。

颊疑西子醉,花误北人看。

点露燕支破,啼妆风雨残。

莫嫌翠袖薄,犹得护春寒。

20、《窗前红梅》

彭孙贻〔清代〕

曾向新寒探早梅,一枝未放小春回。

只今纸帐空斋畔,独有红梅冒雪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