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联是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颇具趣味。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法。

回文法创作楹联很不容易,创作高质量回文联就更不容易。不过一旦创作成功,便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常见有两种格式,一种是顺读倒读其意义不变;一种是顺读倒读各自成联,且意义同样顺畅。

笔动春秋春动笔

诗融桑梓桑融诗

上联意思是纵笔论述历史从春天开始动笔写作。联中引用了典故,孔子“削鲁史而成《春秋》”的故事,以后就用春秋代指历史。动字前后反复,包含两层意思,前一个“动”意思是触动、论及;后一个“动”意思是启动,开始行动。春,反复出现,前一个本来意义虚化成一定的历史阶段;后一个保留本来意义,春天,四季之首。

下联言诗中融入对家乡的情感,桑麻自然就写入诗章。“桑梓”,桑树和梓树,《诗·小雅·小牟》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树和梓树,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兴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桑反复出现,前一个意义是桑树;后一个意义是桑麻,指代农事。融,融合 ,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心理意义上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

对联赏析的模板(对联赏析与实践)(1)

武汉读书读汉武

王人论史论人王

此联兼回文、镶嵌、双关多重技巧。“武汉”含双关义,一为地名,在湖北武汉市;一为习武的汉子。“汉武”,指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变古创制,开中华帝国的基本范式。“王人”含双关义,一为地名,在安徽亳州;一为姓王的人。“人王”指伏羲。他都宛丘(淮阳),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gu),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创图腾,肇始华夏文明,是中华人文始祖,具“三皇”之首,是为人王。

上联意思为习武的人(或在武汉市)读书,阅读关于汉武帝的内容。下联意思是姓王的人(或在亳州王人镇)论述历史,论及人王伏羲的功绩。

从词性到镶嵌、用典、双关等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对联赏析的模板(对联赏析与实践)(2)

对联赏析的模板(对联赏析与实践)(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