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再现”江湖,听“金粉”怎么说……
2018年10月30日,一代宗师金庸驾鹤西去。
2019年3月10日,各路“侠客”重现江湖。
3月10日是公众心中的金庸生日,是他95岁的诞辰。
2018年“江南周末”在金庸逝世纪念专题中曾独家报道,《海宁查氏》家谱金庸小传中,金庸亲自修改家谱并改定了自己的生日:1924年2月6日。
然众多“侠客”和粉丝,依然习惯把3月10日当成他的生日。
这一天,热闹的江湖证明了大师从未远去。
嘉兴,作为大师的故里,作为大师笔下一再亮相的家园,在这一天,动静也不小。
“鹿鼎”大赛, 嘉兴出发
3月10日下午3点10分,嘉兴学院金庸图书馆一楼。“鹿鼎山杯”纪念金庸诞辰95周年暨《鹿鼎记》问世50周年全网武侠小说征文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
中华武侠文学学会会长林保淳从台湾远道而来,大陆新武侠作者代表时未寒从成都赶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从江苏太仓赶来,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的温瑞安担任评委会主任……
我市“金学”研究者,人称“阿斐大侠”的袁斐这样解释此次征文的名称和由来:经金庸先生确认,呼玛县“鹿鼎山”就是自己《鹿鼎记》中描写的鹿鼎山的原型。金庸先生曾以93岁高龄、抱病之身,欣然为呼玛县鹿鼎山景区题写“鹿鼎山”三字墨宝,金庸先生仙逝后,他留给人间这最后的墨宝也成了金迷对一代侠宗的美好纪念。
征文面向海内外,体裁要求是武侠小说,有武有侠;在倡导侠义精神的同时,体现出较深的文字功底、文学修养、文化内涵,鼓励走“金庸风格”,但不设限制,可自由发挥,不排斥加入仙剑、穿越等时下流行元素;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字数在5000到30000字之间。要求故事完整,文笔生动,结构严谨;征稿时间从3月10日至9月10日……
奖品除了1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奖金外,还有酒和金庸作品集。有酒有故事,端的是“侠客行”!
【嘉宾谈金庸】
建议嘉兴擦亮金庸这张金名片
凌鼎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作家网副总编,创作、主编、出版《天下第一剑》《悲魔剑》《清风剑》《洗心剑》等六本武侠小说集)
以前,胡适先生有句名言: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我想这句话在形容金庸和金庸作品的时候,可以修改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粉丝和武侠迷。我在侨务系统工作,接触到很多海外的金庸粉丝,我深深感受到,喜欢金庸和金庸作品的人覆盖各行各业,其中很多是层次很高的读者。作为武侠小说的“四大天王”之一,金庸提升了武侠小说的社会地位,很多人在研究金庸小说,很多人说自己是读着金庸小说长大的,金庸作品不仅进入了文学史,还进入了教科书。
我是上世纪90年代接触金庸小说的。记得有一次受太仓高级中学邀请去作讲座,他们指定要我说说金庸和他的武侠小说。学校的老师对我说:学校图书馆里借阅量最高的、被翻得最烂的书,都是金庸的小说。我认为,金庸小说最伟大的地方是:以汪洋恣肆的笔调,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江湖世界,而这个江湖世界又以一些基本史实为基础。金庸巧妙地把宋元明清的历史和历史人物融入自己的作品,并加以文学的改造和提炼,展示了一个有武有侠有情有义的江湖,这也使得金庸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中处于领先地位。
金庸的武侠小说既有娱乐成分,也有教化元素,把家国责任和儿女情义提炼得特别好,也因此感动了无数人,所以才会有粉丝沿着金庸作品中的城市旅行、考证作品中人物的生平故事这样的趣事吧!这次“鹿鼎山杯”纪念金庸诞辰95周年暨《鹿鼎记》问世50周年全网武侠小说征文活动,包涵两层意思,一个是《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另外一个是金庸先生承认自己创作这部小说是以黑龙江的鹿鼎山为背景的。《鹿鼎记》这部作品特别有意思,它采用了反武侠小说的创作手法,如果你真正读懂了它,你会有很大的收获。它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它还有历史和政治内容在内。
这次有了金庸作品为主题的武侠小说征文大赛,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之前已经接触和参与了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三位武侠小说作家的相关征文大赛,这次有了金庸的,四位大家就集全了。其实,喜欢武侠小说的都是铁粉,现在有很多商家在积极开发武侠小说作家们的影响力,进行文企联姻,这对发扬和传承武侠小说是很有意义的,而金庸也是嘉兴的一张金名片。不过就目前来看,嘉兴对金庸的宣传和开发力度还不够大,这一点可能和嘉兴拥有的文化名人比较多有关。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通常体现在文化名人、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特土产等几个方面。像一到丹麦,小美人鱼就是文化品牌,就想起安徒生,到挪威就想起易卜生,到印度想起泰戈尔,到俄罗斯就想起普希金。应该让海内的游人一说起嘉兴、海宁就自然而然联想起金庸。金庸是座富矿,值得挖掘。建议借鉴云南临沧搞微电影的经验,开发系列产品。举办金庸文学奖,开发金庸旅游纪念品,竖立金庸故里石牌坊,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旅游社合作,挂牌金庸家乡行线路,吸引海内外金庸迷、武侠迷。建议嘉兴明年举办全球纪念金庸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届届办下去,办成文化品牌,成为城市名片。
征文冠以某某杯,如果举办一两届后没有再办,过几年就会被读者淡忘,必须连办五届以上,才有可能成为品牌。征文优秀作品必须结集出版,方能流传下去,建议嘉兴市举办金庸杯全球华语微型武侠小说大奖赛,或金庸杯世界华人武侠微电影大奖赛,规定必须有海宁元素和嘉兴元素,获奖作品可以改编成手游节目,吸引年轻人关注和喜欢。
金庸不仅是过去的,更是未来的
林保淳(中华武侠文学学会会长、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创立“武侠小说研究室”,人称“江湖百晓生”)
最初读金庸是我的高中时期,1974年左右。那个时候,金庸作品在台湾还是禁书,我读到的作品很有限,还是改头换面后的版本。一直到了念大学,我才知道金庸还有其他很多优秀的作品,于是省吃俭用,省下零花钱去买金庸的书。金庸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宗师,他不仅是属于文学的,也是属于文化的;他不仅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
细读金庸的作品,会发现他的作品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是在转变的,尤其是对“侠义”这个观念的转变。但是不管他对侠义的观念怎么转变,他始终相信人间有真爱,并且始终充满期待。他的作品从人性出发,透视历史上的是是非非,构建出宏大的格局,还把这样的透视化到了自己的小说中。
虽然《鹿鼎记》不是我最喜欢的金庸作品,但我还是认为这是金庸最优秀的作品,因为它和一般的武侠小说不一样,它颠覆了武侠小说的常规套路。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在侠义的世界里融入柔情,从而塑造侠骨柔情的格局和形象,主人公通常都是大侠客大英雄,但是《鹿鼎记》是反英雄反武侠的手法。虽然作者在书里说了,“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但是整个故事中,陈近南这个大英雄是苦闷的,而未必如何正义的韦小宝却顺风顺水呼风唤雨。金庸是在用这部作品引导读者反观现实,思考生活,从而在更深层次形成自己对社会正义的评判。韦小宝这样的人物和现实不能说是变态,但至少是异态,《鹿鼎记》不是武侠小说的常态,所以让人另眼相看。
老一辈的武侠四大家,在梁羽生、古龙和金庸离世后,目前只有温瑞安还健在。新时代里,人们对武侠小说的态度如何?曾有武侠小说家想要“超金迈古”,就是超越金庸和古龙,那么在当下和未来的“后金古时代”,会有真正的“超金迈古”作家群吗?未来会顺利地沿着这个轨迹往前发展吗?或许这次的征文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测试机会。我们对这次比赛是寄予厚望并充满期待的。
做武侠小说的继承者,而不是终结者
时未寒(大陆新武侠四杰之一,代表作有《碎空刀》《偷天弓》《换日箭》等)
最早接触金庸小说,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当时就有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后来发现,其实金庸的故事大多都是在情理之中,文字也很朴实,并没有多么的华丽,那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这样打动人?
金庸先生的文字,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准确而到位”的描述,就像杨过的玄铁重剑,大巧不工,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最直观的表达。这样的境界,其实需要更多的词汇量和极深的文字功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己写作的深入,我对金庸及其作品的认识、感觉也在改变。少年时对他是喜欢,喜欢他的作品,到自己也开始创作时,就发现了他的伟大。他当年在《明报》连载武侠小说时,每天都要更新,他本身工作又那么忙,长篇小说需要构建一个大格局,有那么多人物,要设计丰富又合理的情节,要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真的太不容易了。我现在的创作基本是每半个月更新一次,都觉得很辛苦,他当年是怎么做到的?所以,当年对他的作品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喜欢”,而现在则近乎崇拜。
随着老一辈武侠小说作家们的离世,很多人说武侠小说正走向式微。但我想,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武侠文学创作者们,应该有一种对武侠的使命感,要让武侠小说延续下去。我们要做武侠小说的继承者,而不是终结者。
读金庸先生的小说,给我的领悟有以下几点:一是庞大结构的建立与完成;二是经典人物形象的清晰、个性的分明;三是故事逻辑链的完整;四是将博学不经意地融汇在其中;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通过小说里的人物关系自然发展出故事,而不是用故事来束缚人物。最影响我的作品是《笑傲江湖》,因为,令狐冲是我想去做的人。
现在是信息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更倾向于碎片化。而武侠小说,动辄百万字,加上庞大的结构,错综复杂的关系,符合小说背景的语言……是需要静心体会和阅读并由此产生联想的。如果需要改进,或许在写作的笔法上,应该更贴近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用一种影视化的文字,进行图像式的描述。不提倡也不反对武侠小说与灵异、玄幻的结合,但赞同与推理、悬疑的结合。毕竟,武侠小说的本质,并不在于武,而在于“侠”。而我对“侠”的理解,更多是“人”在“夹”缝中的奋发与激励。
关于推广和继承金庸文化,个人更希望能在一些休闲场所,比如公园、河边之类的地方,能不经意地看到一些小说里人物的塑像。对于武侠爱好者来说,或许一个小小的场景就可以勾起许多难忘的回忆。
武馆:以《江南武魂》纪念金庸
3月10日晚上,海华武馆·民族之家,以一场《江南武魂》武术舞台剧剧组见面交流会,纪念金庸先生诞辰95周年。武馆馆长韩海华说,金庸是海华武馆的伯乐和恩人。在武侠的世界里,金庸塑造了著名的江南七怪,而海华武馆把小说中的江南七怪拷贝到了现实中,成功地助力掼牛和船拳两项传统武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要感谢金庸先生。”
韩海华和金庸渊源匪浅。2009年3月6日,韩海华率江南武魂代表队参加了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大赛,并获得7枚金牌。赛后,在金庸的香港旺角办公室内,韩海华领衔的现实版“江南七怪”为金庸作了现场表演。韩海华对金庸说:“《射雕英雄传》里描写了‘江南七怪’,而‘七怪’正是‘江南船拳’的典型代表。先生还在书中提到了‘掼牛’的‘张阿生’,而我们正是‘掼牛’的继承者……”金庸先生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大笑起来,随后邀请武术团全体成员参加了晚间他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接风宴,并欣然在酒桌上铺开纸,题写了“中国斗牛馆”、“江南武侠”、“江南船拳”等四幅墨宝。金庸对“掼牛”有着相当精辟经典的题字:“中国式斗牛,目的不在杀牛,而在取胜,以武止蛮。”
“2011年,掼牛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江南船拳以‘南湖船拳’之名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海华武馆的荣耀,嘉兴父老的骄傲,也是对金庸先生最好的慰藉。”韩海华说,因为在金庸先生的书中,无数次提到过家乡,提到过“江南船拳”。
2009年10月30日,由金庸亲笔提名的非遗武术展示场馆——中国斗牛馆首次启用,大型武术展演《江南武魂》成功首演。到目前为止已经公演近500场。2018年初,海华武馆着手筹备一台武术舞台剧,集武术、杂技、非遗传统、舞蹈于一体,希冀以此体现嘉兴七千年马家浜文化和运河文化,展示江南特色,“我们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恩大师对武林的贡献,先生虽已仙逝,但武术和侠义精神永在,我们以‘江南武魂’纪念先生!”
故居:首发《金庸故里》个性化邮票邮册
以《天龙八部》主要人物和一条龙的画面为主,设计而成的小型张;以《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鹿鼎记》主要人物设计的邮票,还有以奔马、篆书“金庸故里”等画面设计而成的邮票,以“中国首个侠文化特色小镇”为主题设计的纪念封……画面淡雅疏朗,有海潮和烟雨,有侠客装扮的潇洒背影,还有金庸慈祥亲切的笑脸。江湖仍在,大师未远。
3月10日,在海宁袁花镇的金庸故居,作为金庸故里的“侠客小镇”,举行了《金庸故里》个性化邮票及邮册首发仪式。这份别致的纪念礼物显然受到热烈欢迎,1000册邮册,500套纪念邮折,3000枚纪念封,2000枚明信片,两小时之内,销售一空。金大侠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海宁市分公司总经理周坚在首发仪式上说,《金庸故里》邮册以香港邮政发行的“金庸小说人物邮票”为核心,以海宁潮文化、侠客文化为主线,配以中国邮政发行的《钱塘江大潮》邮票与《金庸故里》个性化邮票和邮资纪念封等邮品。个性邮票及邮册封套采用荷兰白卡纸裱卡其色装帧布,纸面工艺为烫黑红金,模切镂空成型;邮册封面为精装面,采用特种纸裱纸板,纸面工艺烫哑光金,整套邮册装订为精装册蝴蝶装,既儒雅又大气,具有极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