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关于它的评价有很多: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虽然不好看,但信息量真的大,作者太牛了吧;
可以和《红楼梦》齐名的著作……
它就是《红与黑》。
年轻时,喜欢书中主人公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
凤凰男于连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徘徊于两个女人之间,爱的轰轰烈烈。
恰似“白月光”与“朱砂痣”般的奇遇。
如今重读《红与黑》,才发现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竟是无数成年人的缩影。
通过于连的故事,我读懂了这三个人生道理。
01 读书是捷径
主人公于连出生于一个木匠家,相比他两个膀大腰圆的哥哥,他似乎是个异类:他喜欢看书,不愿意做什么力气活。
全家人都觉得他是个懒汉,对他十分嫌弃,但于连却是个心比天高的小伙子。
于连的偶像是拿破仑,拿破仑从一个卑微的下级军官,成了世界的主人,于连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跻身上流社会。
也正是凭着这一股子读书的拧巴劲儿,他居然在神父谢朗的门下,仗着惊人的好记性,把一整部拉丁文的《新约全书》背下。
这样骄人的成绩,让他被市长德•莱纳先生看上,招聘他做三个孩子的拉丁文老师,而工资是一年三百法郎,管吃,甚至还管穿。
要知道,这样的收入,是他父亲和两个哥哥靠苦力拼尽一生,都很难获得的。
一个普普通通无依无靠的年轻人,就这样靠读书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02 欲望摧毁真爱
天才少年于连,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去市长家里当家庭教师的机会。
夫人温柔有涵养,打心底里瞧不起自己庸俗粗鲁的丈夫,由于没有爱情,她把心思全放在了教育孩子的身上,所以,当于连走进自己家时,她立即对这位年轻英俊的翩翩青年动了情。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主动接近德·莱纳夫人,并一度引诱她,但这却不全是出自爱。
一天早上,德·莱纳先生对于连说了一些粗鲁的话。
于连心生记恨,这样想道:“这家伙占尽了财富带来的种种好处,若正好当着他的面占有他妻子的手,不是嘲笑他的一种方式吗?”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他对德·莱纳夫人的爱,是如此的不纯粹。
一年多后,于连因丑闻避嫌离开德莱纳家,经甫推荐,去了巴黎贵族德拉莫尔侯爵家,于连的另一段爱情也开始了。
德·拉莫尔小姐的父亲是侯爵,她家世显赫,衣食无忧,又长的漂亮,有很多追求者。
正因如此,于连觉得追求到德·拉莫尔小姐,脸上就特别有面子。
如同追求德·莱纳夫人,他拼命追求德·拉莫尔小姐,也是出于同样的初衷。
在于连的心里,最高尚的道德是:肯定自己的价值,维护自己的尊严。
所以无论是温柔善良的德·莱纳夫人,还是年轻有钱的德·拉莫尔小姐,他诱惑她们、追求她们,更多的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一份虚荣。
出于这样的目的,于连也与自己的真爱擦肩而过。
当得知自己的锦绣前程被德·莱纳夫人写的一封揭发信所毁时,他在冲动之下,一枪击中了自己最爱的女人。
03 功利但不势力
于连因为开枪杀人,被逮捕入狱。
公审的时候,于连当众宣称他不祈求任何人的恩赐,他说:“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结果法庭宣布于连犯了蓄谋杀人罪,判处死刑。
等他冷静下来,他才意识到:“天哪!一切都结束了!是的,两个礼拜后上断头台……或者在此之前自杀。”
就在于连还在狱中悔恨不已的时候,戏剧性的情节发生了。
幸运的是德·莱纳夫人没有死,她只是受了点伤。
爱过他的两个女人都在想方设法让于连免于死刑,并且于连也有机会得到赦免。
但不幸的是,在临死前,他内心的信仰与自己的觉醒,让他拒绝赦免,从而完成自己生命的绝唱。
他所处的圈子和他的野心格格不入,促使最后于连的死亡并不是他的功利主义,而是他的功利主义不够纯粹。
后来人分析于连的这一举动,说他印证了李宗吾的《厚黑学》,皮不厚,心不黑,不足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