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制服作为一种标识,广义上属于徽章谱系之一部。今天我们来共同关注一下,民国初期诞生的一种服装——中山服……

中山装禁忌(中山装原来恁多讲究)(1)

中山装

中山装禁忌(中山装原来恁多讲究)(2)

着中山装的孙中山

中山装禁忌(中山装原来恁多讲究)(3)

中山装禁忌(中山装原来恁多讲究)(4)

蒋介石与毛泽东,两人均着中山装。此时领口已改为立翻领。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都常穿中山装,也是如今中国公认的“国服”。西方亦称为“毛装”(Mao Suit),日本人则称为“人民服”。

关于中山装的起源,有多个说法,比如常见的说法是由欧洲军服演化而来。而最靠谱的应该是起源于日本的学生装。早年孙中山旅日时,喜穿日本学生装。1926年11月《良友》画报在刊出的孙中山照片下面就有介绍说,“先生喜服学生装,今人咸称为中山装。”值得一说的是,当时的日本学生装采日海军装样式,而日本海军装则依欧洲军装样式制作。所以,刨根问底,殊途同归。

据正式的介绍,“中山装为关闭式八字形领口(最初为立领,后改为立翻领),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在西装基本形成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关于中山装,目下流行一些观点,说它不仅仅是民族服装,并有着深刻的思想和政治含义。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其一,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衣服的内兜代表弹劾权(检察权),而弹劾权是人民制衡权力集中的杀手锏。这就是五权分立。

其二,门襟五粒纽代表五族共和,分别是汉、满、蒙、回、藏。

其三,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还有说法,说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不一而足。

中山装禁忌(中山装原来恁多讲究)(5)

但这些说法,至今没有有力的史料支撑。大陆有多名专学学者就此进行过研究。台教育研究院的萧忆梅博士曾在回复大陆学者询问时说:“关于中山装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政治含义应该是没有明载在台湾中小学教科书的, 至少在历史教科书是确定没有的”。

其实早在1929年5月14日,《北洋画报》就刊发过一篇《中山装之起源》文章。文中写到:“昨晤自南来某要人,为述民党制服之起源,始恍然于所谓代表三民五权等说,均属牵强误会。某之言曰:‘昔先总理在粤就大元帅职后,一日,拟检阅军队,欲服元帅装,则嫌其过于隆重不适于时,西服亦无当意者,正检阅行筐中,得旧日在大不列颠时所御猎服,颇觉其适宜,于是服之出,其后百官乃仿而制之,称之曰中山装,至今式样已略有变更,非复先总理初时所服者矣。’云云。某君随侍中山多年,其说当不虚也。”

虽然中山装的那些美丽寓意为今人附会,但并非说这服装不受重视。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专门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用法律确认其地位,才是这套服装最值得尊崇的。

【徽章与荣誉】badge_honor

专业人士精心打造 原创文章每日呈现

回望历史 关注荣誉 铭记功勋

自媒体中体裁唯一 独家推出

凤凰、头条、新榜多次上榜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