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王子”李云迪一夜之间被众人骂上热搜,且久久下不来。各种批判的文章、评论蜂拥而出,让人目不暇接。
一些育儿作者们开始寻找他的成长经历,想从原生家庭中找到原因,让他的父母承担起他堕落的责任,以显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对此,我心中五味杂陈。
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中长大,导致身心出现问题,我们确实可以分析父母的错误之处,以警醒他人,避免出现同样悲剧。
可是,如果这个孩子一直以来都有着让人羡慕的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一直被大家认可和模仿,当这个孩子出现问题之后,转而再回头拿着放大镜去找父母的错处,我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当他没有掉马的时候,他父母对他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是培养成功人士的教育方式,被大家赞颂。可是当他落马之后,便开始从养育过程中找到可能导致他出现问题的环节,然后归咎责任。
如果大家那么厉害,为什么在他没有出事之前,没人通过他父母的言行和教育方式,看到不利因素,去预言李云迪的走向?
非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为人父母,是否责任太重了些!
李云迪和郎朗,谁的家庭教育更严苛?
李云迪的母亲张小鲁对他的要求一直很严格。她会在李云迪练错的时候,用毛衣针往他的手指上打,还会因为他练不好哪首曲子气得将自己关在卧室不出来。还会因为李云迪趁她不在家偷看电视,不顾李云迪苦苦认错,依然把电视机搬走,害他整整哭了三天……
连张小鲁自己都感慨她是不折不扣的“铁腕母亲”。
可是,如果这些是铁腕,那么郎朗呢?
从网络上发布过的信息来看,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对郎朗的教育,一点也不输给张小鲁,甚至还略有过之。
比如:
当郎朗不认真弹琴屡次出现错误的时候,郎国任会用拖鞋狠狠地打郎朗的屁股。
当郎朗的妈妈想去北京看郎朗的时候,郎国任会以“你一来他就恋着你,就不好好练琴了”为由,拒绝妻子去北京。
甚至有一次,郎朗让郎国任感到失望了,他对郎朗说:“吃药还是跳楼?你选吧!”这一次激化了父子矛盾,对郎朗伤害很大,三个月他都没有碰过钢琴。
这些做法,比李云迪的母亲更狠,更极端。
如果按照“原生家庭全部买单”的方式,郎朗是否应该比李云迪更具备走向堕落的可能性?
如此压抑的练琴生涯,如此严苛的父亲,辞掉了工作专心陪他练琴的压力……这些,都能成为他放纵自己的原因吗?
人,之所以成长为现在这般模样,父母对他的影响最多只占据三分之一的比例!
不可忽视这三分之一的影响,也不能过分夸大这三分之一的影响。
每个人,成长为现在的样子,是由这三大因素决定:
- 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
- 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所有外界环境的影响。
- 私人逻辑,即个体对每天遇到的人、事、物的解读方式。
遇到同样的父母,不同的孩子会做出不同的诠释和选择。
有的孩子整天被父母打骂,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强大自己,脱离父母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且不会把这种打骂延续到自己的子女身上。有的人还会反过头来,度化自己的父母。
可是,还有的孩子会在打骂声中自暴自弃,然后又报复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复制悲剧。
(打骂孩子当然是不对的,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私人逻辑”对我们人生的重要影响。)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阻挡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只有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用心走好每一步,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通过李云迪事件,我对“自律”有了新的理解
李云迪,既然能成为“钢琴王子”,一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至少在钢琴练习上,会做到严格的自律。只有每天定时定量的练习,才会有如今这样瞩目的成就。
所以,在钢琴练习上,他的自律能力一定是远超我们这些普通人的。
既然具备了强大的“自律能力”,为何又成为了现在这副样子?
我想,“自律”也是分不同方面的吧!
比如:
学习上的自律、健身上的自律、工作上的自律、生活上的自律,以及品德上的自律。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便觉得我们平时谈到的自律,尤其是“培养孩子自律”,大多指的是学习自律。不是生活上的,更不是道德上的。
这是不对的。
一个人的品德,是他做人的基础,也是他拥有真正幸福的必要条件。
因此,这件事给我们的警示应该是:
- 不要以学业成绩的高低,来评判父母教育的优劣。
- 不要把学业当成唯一,不要以为孩子在学习上自律了,就会在各个方面都自律。
- 到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忽略孩子的品德教育。否则,无论站到多高的位置,都有可能一个朝夕便跌下神坛。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李云迪父母没有给他进行品德教育,毕竟我不了解详情。再说,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品德与法制》课程,即使父母没做,学校教育里也有的。所以只能说,李云迪没有选择听从这些道德教育,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
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他能改过自新,规范自己的言行,过好剩下的人生。
如果教给孩子“品德上的自律”?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教给孩子品德上的自律,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别犯法:触犯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触犯法律的事情,无论大小,无论是否能被抓到,都不要做。因为法律不是社会人的最高行为准绳,而是人性的最低标准要求。
2.别贪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据为己有。
很多错误,都是因为“贪心”导致的。
比如出轨。
因为不满足妻子的温柔,还想去外面沾花惹草,享受更多的温柔。
比如贪污受贿。
不满足现有的收入和官职,还想拥有更多的财富和地位。
从小要告诉孩子别贪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奢望据为己有。想要什么,要靠自己的努力从正规渠道获得,而不是偷奸取巧。
当我发现儿子文具盒里有两块漂亮的橡皮时,我问他哪儿来的?他说在教室地上捡的。
我说:“那是别人掉下来的,应该交给老师。如果你觉得它们好看,妈妈可以给你买。我们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些不属于我们。”
儿子第二天就把橡皮交给了老师,从此捡到什么都不会据为己有了。同时,我也信守承诺,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文具,我真的会给他买。(至于孩子会不会不断提出要求,要求买的文具是否会远远超过实际需求?那是另一个教育话题,暂且不提。)
3.别伤害:不要去伤害别人,也不允许别人伤害自己。
不要去主动伤害别人,不止肢体伤害,还包括言语伤害,比如:起外号、羞辱、嘲笑。
同时,也不能允许别人伤害自己。要勇敢反抗别人的侵犯。不敢反抗的话,可以告诉老师或父母,让大人出面维护自己的安全。
4.以身作则
- 你在打游戏的时候,要求孩子认真学习;
- 你在骂人的时候,告诉孩子要文明用语;
- 你在外沾花惹草的时候,却告诉儿子要洁身自好……
这些别扭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凌乱,达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
行胜于言。
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就是无声的教育,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每次带孩子出去玩,无论去哪里,离开的时候都能自行将垃圾收好带走(或扔到垃圾桶),孩子自然就会延续这样“爱护环境、方便你我”的行为,不会随便乱扔垃圾,也能体谅环卫工人的辛苦。
热心助人、遇到问题不抱怨积极面对、爱护老幼病残孕、待人以善……这些品质如果我们具备,便不需要给孩子们刻意讲大道理,因为孩子会通过我们的影响逐渐拥有这些品质。
以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END——
作者:皓月长歌,家庭教育讲师。走进育儿,是因家有两只神兽,希望通过学习助力成长。所写文字或有局限性,请建设性参考。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