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面配上蒜,一头牛也不换!”

说起焖面,河套人最有发言权!它是存在于无数河套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美食记忆。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1)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2)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3)

每天中午,在临河熙城国际二期西门的“焖膳坊”焖面馆里,桌上的客人唠着家常,手里扒上几头蒜,为接下来的大快朵颐做好准备。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4)

在焖膳坊吃焖面有一件奇怪的事,无论是哪种口味的焖面,每个人的饭量总会比平时多一到两碗。店老板高东介绍,过去,河套焖面以油大肉大味重耐饥的特点深受喜爱,如今,人们尊崇健康饮食的观念,不习惯油大,却还是偏爱这一口。如何既控制好焖面的油量,还能不失传统的味道,高东在焖面的做法上下足了功夫。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5)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6)

为了探寻兼顾健康和美味的新做法,高东特意到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学习取经。“走出去才知道,原来外地的焖面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咱河套人开的!后来我又找到几位做河套菜肴的老师傅,向他们请教后,又融合我们自己的做法,才有了今天的焖膳坊。”高东说,“别看一锅焖面平平无奇,我反反复复尝试了很多做法,但总感觉缺点什么,最后才发现,原来家的味道,才最让人忘不了。”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7)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8)

走进后厨,蒸腾的热气中穿梭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只见厨师在铁锅中加入底油后旺火烧热,滚烫的热油与排骨碰撞,充分激发出猪肉的香味,将排骨煸炒至变色,加入准备好的调味料和土豆、豆角配料,再添上用整鸡和大骨熬制的高汤,盖起锅盖,开始另一个重头戏——和面切面。焖膳坊采用正宗的河套面粉,经过反复和制后面条劲道有韧性,覆在土豆和肉上,半焖半煮,水干面熟,最后把这锅层层叠叠的美味调拌在一起,便是一道色香味美、地道浓郁的河套铁锅焖面。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9)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10)

“焖面香不香,关键是油、肉和面,焖膳坊的每一味食材都是产自河套,只有家乡的好食材,才能成就正宗的家乡好味道!”焖膳坊的焖面没有名贵的配菜、佐料,简简单单的食材就能够制作出不简单的美食来。一锅亲切的河套焖面,总能带给客人们的舒服和温馨的味道。

开店之余热心公益

在焖膳坊店内,一个透明的爱心捐款箱放置在门口的醒目位置,里面的零钱和硬币满满的铺了厚厚一层。

从2009年初入社会,高东在家中长辈的影响下开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初中时认识的好友,家庭很贫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高东的工资是和这个朋友一起花的,现在这位朋友也在临河开了一家小餐馆,高东还会时不时去帮忙。

近几年,高东给金川学校、隆胜学校学生和曙光学校的贫困生捐赠14500元助学金;给金川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捐了2000元服装费;2018年六一儿童节时捐赠的1131本图书共计7351元,后来还为乌兰淖尔学校捐赠价值18000元的图书……高东不仅自己做善事,还带妻子、儿子、店里的工作人员和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开店以来,他每个月要拿出店里收入的百分之一捐给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

说起一路走来的经历,高东感触颇深。“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读几年书就走上社会谋生计。”提起往事,高东回忆,自己在开店前也干过不少行当,不论是哪一行,每当自己遇到困难时都会有贵人相助。“当我挣了钱想要回报当初帮助过我的人时,他们没有一个收下过我的礼物,都告诉我,一定要把这份帮助传递给身边需要的人。”

想参与公益宣传的餐饮企业

可与巴彦淖尔日报社王莉霞联系

13848848858(微信同号)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11)

17262712431(微信同号)

一边节约一边鼓励餐饮行业(助力餐饮业回暖⑩)(12)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艾彦/文

图片:杨晓军

视频:吴昊 丁宁 王哲 苑晓棠 刘昕和

主播:苑晓棠 刘昕和

编辑:乔鸿 校对:陈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