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认为,皇太极才是大清12帝中最突出的一个,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康熙为什么伟大?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熙为什么伟大(为何康熙被认为是最突出的)

康熙为什么伟大

大多人认为,皇太极才是大清12帝中最突出的一个。

其实,康熙才是,无人可比。

毛泽东曾经说:康熙了不起,有三大贡献。

那么,毛泽东所谓的三大贡献到底是什么?


1、第一大贡献:确定了现在的疆域

青年康熙剧照

康熙皇帝名为“玄烨”,努尔哈赤的重孙,皇太极的孙子,福临的儿子。

这是个苦命的娃,小的时候得了天花,差点被黑白无常带走。8岁时,父亲去世,在晃晃悠悠中上了皇位;10岁时,母亲又去世。

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该遭的罪,这娃都遭了。为这娃哭上两分钟。

可能是因为吃得苦多,这小康熙韧劲非常好,心理素质极其过硬。

是的,阎王爷门前走了两圈的人,比一般人确实更“坚硬”。

还好,小玄子(《鹿鼎记》中康熙的小名)的奶奶健在,这个孝庄太后的能量不是一般得大,有她支棱着,下面的人反不了天。

长大真的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除了生理的成熟,还要学会肩膀上抗责任。

15岁的我们,还在上初中,还是个孩子。

15岁的小玄子,开始思考人生和朝廷,奶奶已经老了,自己该怎么办?朝廷里,鳌拜只手遮天,如此下去,朝廷还会姓“爱新觉罗”吗?

15岁的小玄子决定除掉鳌拜。

可是谈何容易?小玄子找了一帮小伙伴,开始了属于他们的“A计划”,天天练摔跤,练打架。外面的人,只知道这些小家伙在玩游戏。

条件逐渐成熟了。

1669年6月14日,目空一切的鳌拜,来觐见皇帝和太后。

鳌拜来的时候气势昂扬,走的时候却成了阶下囚。小玄子和小伙伴们出其不意,把鳌拜制服了。

虽然,鳌拜是有名的巴图鲁(官方赐的勇士称号),但在小玄子等人的周密策划下,还是着了道。

这边鳌拜被捕,那边30条大罪就出炉了。这效率,不得不服啊!

那一刻,鳌拜的心里有千万头羊驼呼啸而过,被小兔崽子暗算了!

鳌拜被抓,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大为震动。16岁的小皇帝,出手太过不凡了,大家期待更多的辉煌灿烂。

这小子没让大家失望!

收拾了鳌拜,小玄子准备去掉第二个威胁,那就是平三藩。

那时的异姓王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在南方正过着逍遥日子呢!突然,吴三桂感觉耳朵好烧啊,怕是有人惦记了。

没错,是小玄子。

这次,是小玄子碰到的最大危机,因为搞不好就要翻船的。

小玄子要平三藩,吴三桂等人暴起造反,来回几年,吴三桂都饮马长江了,却最终还是败了北。

说明什么?吴三桂老了,组织力不够了,关键是,支持率更不够了。从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开始,广大的汉族人民就放弃他了。如此,想“造反成功”有如痴想妄想。

前后8年,小玄子将三番平了。

此时,小玄子已经是28岁的小伙了。大了,不能再称呼小玄子了。

28岁的康熙,看中了东南那一块岛屿台湾。

从决定要收复,到成功,仅仅两年。

如果,康熙穿越到现在,已经会很诧异:这小台湾收复这么难吗?

1684年之后,康熙开始经略西北、西藏,和罗刹人干过仗(沙俄),和准格尔动过刀枪,三征葛尔丹,一上大西藏。

真应了那句话:扫平了寰宇!

在康熙任内,国家疆域直达唐朝时的辉煌。

就冲这统一疆域的能力,12帝谁能比拟?

毛泽东说:康熙的第一大贡献,就是打下了我们国家今天所拥有的的领土.....

是的,从这一点来说,康熙可称“伟大”。

但是,这不是康熙的唯一贡献。


2、康熙的第二大贡献:就是对“统一战线”的贡献。

统一战线,搞好团结,这是很多人常常忽略的一个部分。

华夏这块土地,王朝交替,除了中原的英雄们依次逐鹿中原,还有周边的两个少数民族也曾入主北京,一个是蒙古,另一个就是女真(满族)。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面对两个选择:一是汉化,二是推广少数民族文化。

但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比上汉文化,实在是单薄得太多。况且,将小众的少数民族文化推广到全国大多数人那里,可想而知,那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啊!

文化不统一,等级有高低,就会造就数不清的矛盾和摩擦。

一个个不眠的夜晚,康熙是思考又思考,前朝元朝的例子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曾经的元朝,建立国家后,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这就有着赤裸裸的歧视,因此,元朝只维持了94年。

大清入关了,多尔衮等人强势极了,也制造了不少惨案。

在顺治时期,同样是大学士,满族人是一品官的待遇,汉族大学士是五品的待遇。

如果继续如此严重的歧视行为,大清很可能变成曾经的“大元”。

要改变,而且必须改变!

于是,康熙提出一个看起来假、大、空的观点:满汉一家,中外一体(这里的“外”不是指外国,而是指华夏地域内的满族外的民族)。

不得不说,康熙这话是很有高度的。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还提升了汉族官员的品级。

如此下来,汉族的仇恨情绪渐渐小了很多,像姚启圣、张廷玉、魏东亭、施琅等成为了康熙的得力干将。

康熙的这一举措,缓解了民族间的矛盾,统一了战线。

如果没有康熙如此的举措,大清的寿命会低到吓人,估计中原大地会被改造成美丽的牧场;如果没有康熙这样的举措,各种起义一定会此起彼伏,要比后来多得多。

有人说:即使如此,后来,满人和汉人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确实如此,但要比入关时好了太多。

对于康熙的举动,拿现在一句主旋律的话来说:搞好民族团结,坚持两个离不开。

从康熙重视统一战线的格局来说,12帝中的其他人无人可比。

至于后来的满清人中还有“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言论持有者,比起康熙,简直连屁都算不上,格局低到了坑里。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第二个伟大的贡献,就是统一战线政策。

是的,是康熙“统一战线”的举动延续了大清的国祚。

这点,无需质疑。


3、康熙了不起的第三个地方: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

1994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的副刊,发表了老舍的文章,其中写道:毛泽东说,康熙了不起的第三个地方就是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

奖罚分明,如何体现?

就说一个事,当时,哪怕是康熙的皇子们带军打仗,如果打输了,也不能进德胜门,而要在城外等候处置。

这老子也够无情的,一颤一颤的山羊胡子展现着他的精明,凸凹不平的脸表达了他的观点:只要错了,绝不让平安顺利进城。

康熙不严格可以吗?

可以,但如果不奖罚分明,朝纲就会败坏。为了大清的前途,为了儿子顺利接班,康熙必须要建立标准和奖惩措施,而且,大家必须严格执行。

康熙时代,只要能力强,奖罚一定分明,绝不会厚此薄彼。

张廷玉表现突出,逐级提拔,后来在康熙任内就做到了刑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至于雍正朝,官就更大了,做了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

再看年羹尧,崛起还是在康熙朝内,四川总督、定西将军,都是康熙封的。

说明,康熙做事,讲究赏罚公平,只要你有能力,一切好说。

正是因为康熙管理有一套,才凸显出很多的干才,而他的儿子们,在康熙的严格教育下,一个个都是人才。

即使如此,康熙朝内的腐败也是比比皆是。前期没时间修理,后期又是九子夺嫡,真是没时间处理吏治。

怪不得康熙要“向天再借500年”!

康熙朝内,最苦恼的是:儿子们各个优秀,安排接班人不容易。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九子夺嫡”。最后,老四凭借突出的政治手腕,卓越的行政能力,接了康熙的班。

父亲开了一个好头,雍正在康熙的基础上整顿吏治,进行多项改革,让康熙朝内存在的弊病,以及战争导致的亏空,全部一一解决了。

不过,到了乾隆一朝,看似踩在爷爷康熙、父亲雍正的肩膀上,发展得极其平稳,似乎继续着辉煌。

但,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错过和世界的交流,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让大清被西方国家甩开,从此走了下坡路。

言归正传,康熙在用人上坚持实行“奖罚分明”,还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们打开清朝12帝的过往,一一对比下来,最后得出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

清朝12帝中,最出色的皇帝就是康熙,统一国家,固定疆域;统一战线,搞好团结;奖罚分明,唯才是举,最终带清朝上到一个极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