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影. 标题之道:不允许一处“讲不明白”[EB/OL].(2022-06-21)

https://mp.weixin.qq.com/s/3crtqMtxVBRLF0kAsl8f2Q

陈悦街拍(陈悦影.标题之道)(1)

陈悦街拍(陈悦影.标题之道)(2)

标题作为文章的门面,承担着迅速让读者大概得知所写主题的功能。因此标题的拟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标题的进化是一段始于“讲得有内容”“讲得能看懂”到“讲得有亮点”用隐喻等手段升格的过程进行阐述。

言之有物:

拒绝宏大词汇简单套用以“讲得有内容”

刚开始拟定标题时,常常会用一些“困境”“局势”这样的宏大词汇,因为确实见过有学者论文的标题是这样的。但是考虑到我们身处的阶段和正在写作的是“小论文”,这样的标题过于宏大宽泛了,不适用于以一千字为体量单位的文章。也许我们想写的确实是某一个问题的困境没错,但是能力和篇幅所限,只能在小口深挖和大面积铺开之间做选择,那这样看似宏大的标题和实际“微观”的文章之间是存在很大的落差的,会给读者一种受欺骗感。

首先,读者对标题所述表现出兴趣才会阅读正文,他期待的是在文中能看到解决方案,或者至少作者能把问题讲清楚。但是“困境”本身就是模糊的,是问题各个错综复杂方面的统称,如果没有首先定义好问题,那文章中要怎么说清楚、怎么提出解决方案呢?使用宏大词汇看上去是一个稳妥不出错的好方法,但是问题就在于,不出错是因为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呈现了具体的东西,而言之有物恰恰是要追求具体清楚的。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标题具体但十分冗长,几乎有一两句话的长度,这就提出了第二个要求,标题应当讲得能看懂。

通俗易懂:

凝练关键信息方便读者以“讲得能看懂”

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我对于“写作产出困境研究”的升格是“写作口语和书面语转化困难研究”,作为一个标题再要具体细化已经有点长了,这就要求写作者拥有读者意识,出于读者体验的考虑对标题进行精简。如果标题内部有标点符号分割还好,如果没有,那一连串不那么轻易能读懂的名词会很容易让读者丧失阅读兴趣,凝练关键信息就非常重要。比如,出于这个考虑标题就可以改成“会说不会写:口语和书面语转化困难研究”,有意识的分割和删改会使标题看起来更清楚明了。

但是这不意味着拟题策略是一成不变的,在写作学术性质较强的论文时,上面的“读者意识”就应当适时发生转变。这时为了具体清楚,标题字数可以略微多一些,但不要为了讲清楚而刻意加字数,前后内容语义重复和范围模糊这些易犯问题同样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精妙传神:

隐喻设问出彩吸引眼球以“讲得有亮点”

做到清楚明白后,标题已经基本完成了概述主体内容的功能,这一步探讨的是如何锦上添花,通过文学性的手法、隐喻、设问等等让标题更吸引眼球。以我最有体会的隐喻为例,“出彩”的隐喻大概率不能在文章写作完成之后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个特别适恰的。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一是文章写作之前的机遇,比如第一篇《趴在键盘上的“猫”:大一新生的写作产出焦虑原因分析》。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好几天我看见了一张这样很具象的图,后来定题的时候恰好合适就用上了,有一点可遇不可求的意思。二是文章本身所用的理论框架名称就是隐喻,比如经典的洞穴隐喻,或是房间里的大象,这样的当然更好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有的读者在看完标题之后就会大概知道暗示的理论视角,从而继续关注文章内容。“出彩”是标题相对高的追求,但是通过生活中的留心体会和阅读积累还是可以达到的。

总之,标题之道的精髓在于不允许一处“讲不明白”。首先是言之有物,拒绝宏大词汇简单套用以“讲得有内容”;其次是通俗易懂,凝练关键信息方便读者以“讲得能看懂”;最后是精妙传神,隐喻设问出彩吸引眼球以“讲得有亮点”。“题好一半文”,一个言之有物,清楚明白,最好能够先声夺人出彩的标题是文章漂亮的门面。从“讲得有内容”“讲得能看懂”到“讲得有亮点”的逐步升格,不仅能够帮助写作者提炼中心,锤炼语言,还能使读者体验和阅读兴趣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