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初夏的一天,广州黄埔军校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常,洋洋人海中,一对穿着旧布衣裳的兄弟格外引人注意。

哥哥名叫陶自强,是村子里远近闻名的神童,在湖南老家上学的时候,就深得老师青睐。为了支持哥哥完成学业,弟弟陶铸早早就辍学了,每天都跟着母亲上山砍柴补贴家用。

说实话,哪有孩子不想上学呢?懂事的陶铸虽然理解父母的决定,但内心始终放不下对学习的渴望,每天干完农活后,他都会跟在放学回来的哥哥身后,跟着哥哥学习当天的功课,一来二去,陶铸并没有落下太多功课。

1925年,陶铸第一次报考了黄埔军校,却因为数学成绩太差没被录取,不甘心的陶铸便利用一年的时间疯狂补习数学,第二年,陶铸再一次报考了黄埔军校,皇天不负有心人,陶铸终于考上了!

同一年,哥哥陶自强也报考了黄埔军校,天资聪颖的哥哥没有花费太多力气就被黄埔军校录取,但不论如何,兄弟俩总算是同时考上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五期的同窗。

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1)

图|陶铸

开学后,陶铸整日刻苦学习、用功读书,陶自强却和学校里那些加入了国民党的学生整日厮混,陶铸对此嗤之以鼻,瞧不起整日和国民党厮混在一起的哥哥。

黄埔军校里国民党当道,在这种形势下,陶铸依旧坚持公开宣称:“我看国民党未必能复兴中国,只有共产党才有这个本事!”

因为这些“不恰当”的发言,让陶铸不仅被同学孤立,哥哥陶自强也逐渐疏远他,好在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注意到了陶铸,顺理成章地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早期,陶铸和陶自强都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陶铸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陶自强跟随卢德铭参加了秋收起义。

陶铸虽然年轻,但是在战场上十分勇猛,曾单枪匹马率领特务连端掉了敌人的一个团部,在每次战斗中,陶铸总是冲锋在最前面,萧克将军被这个书生气十足的年轻人吓了一大跳,逢人便说:“这个陶铸,没起义前,像个书生,后来才晓得,他打起仗来简直不要命!”

靠着这股“不要命”的精神,陶铸闯出了一片天,不仅在中共内部饱受重视,还成为了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0年,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瑞生、团省委书记陈柏生等40多位中共干部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被关在厦门思明监狱中,陶铸知道后心急如焚,当即找来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商量营救事宜。

当时的福建省委条件很差,好不容易才凑齐了两支驳壳枪和十条步枪,随后陶铸从侦察队里精心挑选了11位勇士,组成了一支突击队。

这些同志大多数都没有实战经验,就连开枪都不熟练,战斗经验丰富的陶铸将这些人带到厦门岛的深山密林里进行严格的秘密训练,学习战斗经验和射击技术。

5月23日,思明监狱外的一处高山上,陶铸带着11名突击队员如鬼魅一般出现在山顶上,出发前,陶铸将右手紧握,举过头顶,高声宣誓:“我们向党宣誓,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坚决完成营救狱中同志的任务!”

茫茫夜色,静谧无声,唯独这一句句誓言,掷地有声……

宣誓完成后,陶铸带着队员来到了思明监狱对面的罗克咖啡馆,省委书记罗明早已准备好一切在此等候,众人再一次确定了营救、接应和撤离的路线,并且取得了闽西苏区、同安地下县委的配合,随后,罗明代表中共福建省委下达命令,营救行动按照原计划开始!

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2)

图|陶铸

5月25日,厦门飘起了绵绵细雨,饱受炎热折磨的厦门群众得到片刻的清凉,大家都走出家门四处游玩,思明监狱外的游客和香客要比预料中的多了很多,这对于本次营救行动是极为有利的。

罗明带领一批同志,装扮成工人、学生和游客,混杂在人群中,掩护突击队的营救行动。

上午9点,突击队开始行动了,陶铸带领大家从县政府大门旁边的一条小路上神不觉鬼不知来到思明监狱外。

随后,突击队员分成两队,内队6人,以探监、找同事的理由进入监狱打开牢门,陶铸则亲自率领外队发动攻击,与县政府的狱警和警备队周旋。

这次任务,对于陶铸来说格外重要,陶铸暗暗在心里许下誓言,这次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定要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

凭借优秀的走位和充足的准备,内队的6名队员有惊无险潜入监狱,一位福建籍队员大摇大摆走了上去,操着浓重的福州口音同看守监狱的警备人员交流,敌人还以为他们是自己人,放松了警惕,只是随意盘问了一些问题,就转身开门了。

突然,监狱看守所的副狱长卢永忠注意到了突击队一行人,一位身穿长袍,头戴草帽的队员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卢永忠快步走过来,一把摘掉了草帽,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这位队员。

队员连忙笑嘻嘻地奉承道:“长官是有什么事情嘛?”

经验老道的卢永忠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氛围,走上前去就要对方脱掉长衫,配合搜身。

一听这话,旁边的队员在心中大呼“不好”,因为长袍下还藏着一把半米长的老虎钳,是用来剪断牢房铁锁的!

情况危急,其余队员当即从衣服里掏出枪,一枪击毙了这个副所长,监狱看守见状正准备反击,但还没来得及举起枪,就被结果了性命。

6名内队队员有惊无险进入监狱,潜伏在外的陶铸听到枪响后当即控制了守卫县政府大门的敌人,在外接应的队员听到枪响后,二话不说掏出手枪,将敌人县政府的值班警卫打倒在地。

陶铸身先士卒带着队员冲入县政府大门,以台阶为屏障,与县政府内的顽敌周旋,平日里这些疏于训练,整日吃喝嫖赌的警备人员哪里见过这样的突袭,一个个被吓得魂不附体,连衣服都顾不上穿好,就四散逃命去了。

就这样,陶铸一路长驱直入,直奔监狱而去,内队也已经成功将关押在监狱中的40名队员救出,成功冲出牢门,与陶铸一行人顺利会合。

众人见面后,突击队队员当即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撤退路线兵分几路,一人带着几名同志迅速撤离了县政府,分别前往碧山路、小巷道等撤退地点。

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3)

图|思明监狱老照片

在陶铸有条不紊的指挥和领导下,撤退行动十分顺利,敌人还未来得及组织反击,众人就已经顺风扬帆,高唱着胜利的歌谣,穿过了鼓浪屿和嵩屿之间的海面,直奔群众基础雄厚的南安县和同安县。

陶铸见众人成功撤退,立马换上早已准备好的衣服,装扮成一位出手阔绰的富商,进入普陀寺游玩,没想到刚好遇到一位来厦门游玩的湖南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陶铸动情地和对方叙旧,即便是面对敌人的盘问,陶铸也应对得十分自然,丝毫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

这次营救行动,陶铸的名字迅速在党内传开,在他的指挥下,整场监狱行动从正式开始到成功撤离只用了10分钟,成功营救了40多位我党同志,打死了20多名敌人,我方无一伤亡,这样的胜利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行动结束后,中央特意致电嘉奖了陶铸,充分肯定了他过人的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

事业上取得莫大成功的陶铸,很快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曾志,并与对方以夫妻的名义一起进行革命工作,最终假戏真做的二人成功结合为一对革命夫妻。

可婚后不到一年,不幸就降临了。

陶铸和哥哥陶自强在白区执行地下工作,结果不幸被敌人逮捕,丧心病狂的敌人为了从陶家兄弟口中套出更多的情报,用尽了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和手段。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陶铸始终咬紧牙关,没有透露半点情报,可从小就被十里八乡奉为“神童”的陶自强,显然吃不了这份苦,再加上国民党整日给陶自强洗脑,许诺了各种高官厚禄、美女珍馐。

被成功洗脑的陶自强单纯地认为跟着国民党干更有前途,选择在狱中背叛革命,与弟弟陶铸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哥哥叛变后,陶铸深受打击,但他依旧坚定立场,即使在狱中饱受折磨,也依旧坚持乐观的革命精神,积极鼓励团结其余同样被捕的同志,坚持不懈地与敌人斗智斗勇,革命信仰没有动摇半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陶铸才终于被党组织营救了出来,而他的哥哥早已加入了国民党的阵营,成为了敌人政府的一名县长。

陶铸出狱后,和妻子短暂见了一面,就接到了党组织的委任,全身心地投入鄂中游击区,开启了全新的革命历程。

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4)

图|陶铸和曾志合影

陶铸来到鄂中的时候,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周恩来、董必武等人成立了一个湖北合作委员会,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指导员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思想,组织民众共同抗日。

陶铸的大名和事迹,周恩来早有耳闻,得知中央将陶铸派来鄂中,周恩来喜不自胜,二话没说就让陶铸负责训练班的领导工作。

1937年12月,训练班第一期开学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农村训练班,但是教学内容全部对标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游击战略战术,还要进行军事训练,课余时间陶铸还组织学员前往当地群众家中帮助劳动。

一个多月后,第一期训练班的学习圆满结束,陶铸还没公开要办第二期的消息,就有无数群众慕名而来,主动申请加入训练班。

陶铸的训练班办得轰轰烈烈,蒋介石看到后内心相当不平衡,当即找到王明,质问道:“汤池训练班这样搞,影响到统一战线了!你们这是来办红军大学了?”

王明莫名其妙被蒋介石“训”了一顿,憋着一肚子火就找到了董必武,怒气冲冲地说道:“你们不要搞什么马列主义、游击战争了,就办合作社就行了!”

董必武坚持认为训练班一定要讲党的建设、马列主义,他找到了周恩来,与王明据理力争。

陶铸的训练班一共办了四期,先后培养出300多名优秀的青年干部,这些干部被派往了鄂西、鄂北、鄂东、鄂南、京山、天门、汉川、云梦等地区,将革命火种撒遍湖北省。

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5)

图|董必武

陶铸办训练班的决心很大,他语重心长地对董必武保证道:“训练班不能在汤池办,就去别的地方办,不让办就换个名字继续办,不让公开办就秘密办,总之要坚决地为我党培养游击战争骨干,武装民众,建立游击根据地,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将日本侵略者永远赶出中国去!”

随着训练班的不断壮大,陶铸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国民党对陶铸的仇视也越来越深,王明将陶铸调到了很远的地方,周恩来知道后悄悄嘱咐陶铸:“你不要走远,在沙市等消息,随时做好回来担任领导工作的准备。”

陶铸点点头,二话不说就前往沙市待命,在沙市等待的这段时间,陶铸也没有闲着,前往京山县丁家冲与鄂中特委书记杨学诚会合,

陶铸来到后,发现当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十分薄弱,当即托人从香港买回了两打驳壳枪和一些长枪,积极训练当地武装力量,一个月后,陶铸组织起了5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

在鄂中党委的领导下,当地许多青年男女纷纷找到了陶铸,主动要求加入抗日武装队伍,急需人手的陶铸没有拒绝大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青年男女都吸纳到了抗日队伍中。

这人一多,事情也就多了,由于大家参加革命的时间差距很大,战斗素质良莠不齐,很多人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对游击战略战术也一窍不通,在1939年春节前的一次“反扫荡”中,产生了很大伤亡,大队长鲁尔英牺牲,挺进大队也遭受巨大打击,士气十分低迷。

战斗结束后,陶铸意志坚定地对大家说道:“我们目前的工作很艰苦,这样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总结失败的教训,继续战斗下去!”

随后,陶铸又引用了《新华日报》上鲁迅先生的题词:“疾风知劲草,在困难中,我们要预见和确信有光明的未来,大敌当前,我们坚决反对中途妥协,我们要坚信最后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寇深日亟已无家,策马洪山踏日斜。风自寒人人自瘦,拼将赤血灌春花。”重病之中的陶铸写下了这首《七绝》,将自己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热血衷肠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着这样决心的陶铸,势必一往无前、锐不可当!

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6)

图|陶铸

1939年年初,国民党内的反共分子变得活跃起来,党中央敏锐地察觉到国民党内暗流涌动,当即增加了鄂中抗日游击的力量,随时应对国民党顽固派可能发动的反革命逆流。

3月初的一天,陶铸突然收到一份情报,上面说9日将有五六十名日军走水路押送一批物资,船上还有一些军火。

陶铸思索了一下,决定打一次伏击,给战士们“开开荤”。战斗开始前,陶铸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道:“这一次战斗,不仅是为了打日本人,还要让那些得了‘恐日病’的国民党军队看看,日本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当然,船上的物资和军火也很重要!”

蔡松云、黄定陆是本次行动的指挥员,陶铸提前做好了伏击准备,等敌人的船队进入包围圈后,陶铸一声令下,蔡松云立马打响了第一枪。

一时间,机枪、步枪、手枪、手榴弹同时开火,突然遇袭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蔡松云身先士卒,一个大跳就稳稳地落在了敌人的船上,战士们紧随其后拔出了大刀,敌人见状,一头扎进了水里,狼狈地朝着岸边游去。

突然,侦察员大喊:“宋河方向发现敌人骑兵!”

陶铸当即下令,要蔡松云立马带着部队撤离战斗范围,带着物资转移。

这次伏击战不仅缴获了大批物资,还缴获了三八式步枪两支,击毙日军20余人。

事后陶铸才知道,击毙的日军中,竟然还有一位日本皇室亲王,此人还是日军劳军团团长,陶铸等人离开后,敌人还回到河边,为这位亲王戴孝三天,之后专门派遣飞机将遗体运送回国。

陶铸知道后喜不自胜,没想到一次普通的伏击,竟然钓到这么大一条鱼!

消息传出后,京山百姓张灯结彩、欢欣鼓舞,抗日热情十分高涨,国民党的“恐日病”也治好了一大半,原来在中国目中无人、气焰嚣张的日军这次遇到了“硬茬子”,不仅加强了巡逻守备力量,在军事行动上也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陶铸没有休息,直奔东北前线,出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当时东北地区的形势非常复杂,陶铸积极贯彻党中央指示,深入农村,建立根据地,他一手创办的辽吉根据地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的重要前线阵地。

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中,陶铸出任了前方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在1947年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中,陶铸和邓华将军一起率领部队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军史奇迹。

陶铸功绩之显赫,让中央的许多老同志都十分佩服,在1955年的授勋大典上,李先念就曾说过:“如果我授上将,那陶铸岂不是元帅!”

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7)

图|陈毅

后来,陈毅元帅也高度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很多人觉得,我军战将如云,不乏能力卓越者,名不见经传的陶铸何德何能取得这样的评价?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笔者认为,陶铸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为解放军作出的贡献,不仅仅是一时的,而是影响了我军千秋万代。

早在1930年的时候,陶铸就一手组建了闽南第一游击队,后来发展为闽南独立团。抗日战争爆发后,闽南独立团编入了新四军,后来成为了第3野战军的主力部队。

武汉沦陷后,陶铸以8条枪白手起家,成立了一支战斗力出色的游击队伍,这支队伍后来由李先念领导,被改编为中原军区部队。

1946年的时候,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分编入了中原野战军,一部分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的主力,还有一部分进入了西北野战军。

这么看来,陈毅元帅说得还有些保守了,陶铸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的始祖”!

可惜的是,英雄暮年,陶铸将军的晚年过得有些不尽如人意,当初叛变革命的哥哥陶自强,在陶铸落魄之际,给了陶铸致命一刀,污蔑弟弟是“人民的叛徒”。

哥哥带来的打击,几乎毁灭了陶铸的意志,陶铸连着几天不吃不喝,只是坐着发呆,一会儿落下眼泪,一会儿怒不可遏。

受哥哥影响,陶铸最终背负着“叛徒”之名与世长辞。在陶铸的追悼会上,哥哥陶自强又厚着脸皮请求主办方允许他参加,但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可恶,陶自强最终也没能送陶铸最后一程。

人在做天在看,陶自强患上了癌症,弥留之际,陶自强给陶铸的妻子曾志写了一封信,悔恨的泪水打湿了信纸,陶自强后悔万分地在信中写道:“我给你们跪下了……请宽恕我这个罪孽深重的可怜人吧!”

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陈毅评价陶铸是二野和三野的始祖)(8)

图|陶铸、陶斯亮、曾志

陶铸的女儿陶斯亮看过信后,善良地写下回信:“伯父,我不再记恨你了!”

陶自强最终还是得到了陶铸一家人的原谅,带着满意的笑容去世了,然而,陶自强为何要在陶铸落难之际故意污蔑陶铸的行为也彻底成了一个迷局,谁也不知道,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陶自强要在晚年这样污蔑自己的亲弟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