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早在夏商周时期,便被官方认定为“三牲六畜”的唯一家禽,可谓有着极大的排面。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平凡的家禽,鸡从古至今从来未远离中国人的世界。

以“大吉大利,今晚吃鸡”为口号的某国民游戏,风靡神州大地,有关“吃鸡”的传说在黑夜中的年轻人间广为流传。2020年最让人无奈的是,平常餐桌上的猪肉,如今疯狂涨价,中青年老铁门见到肉案上动辄数十元一斤的猪肉价格,大多面有难色。

古代的喂鸡方法(鸡是如何驯服古人的)(1)

在猪肉不再自由的时代,老饕们为了坚决守护吃肉的自由,重新将灼热的眼光放在鸡肉身上。鸡则再次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地取代猪,再次回归肉食榜排名第一名,让广大的国民实现了伟大的“吃肉自由”!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通过游戏和吃肉,鸡再次和人类紧密的联系起来。殊不知,鸡与中国人已经共存了至少8000年。那么鸡是如何像喵星人那样,“驯服”古人的呢?

古代的喂鸡方法(鸡是如何驯服古人的)(2)

斗鸡:从君王到百姓的古代版“国民游戏”

斗鸡,是古代一种以斗鸡为赌具,通过鸡的争斗而赢取博彩的一种大众游戏。从宫廷的贵族到市井的贫民,斗鸡总能燃烧古人的热血,可谓古代版的传奇“国民游戏”。

斗鸡在古代是一种逼格很高的游戏,一般在专门的斗鸡场举行,由驯养斗鸡的“鸡把式”选出最善斗的“明星”斗鸡选手相斗。为使斗鸡比赛更炫目闪亮,“鸡把式”会在斗鸡身上涂抹狸膏、芥末、辣椒等,甚至给鸡爪装上金属的爪具。在斗鸡场上,斗鸡大多体态雄壮,鹤姿鹰目,展翅往来扑打,鸡喙互相啄杀,令台下观众血脉贲张,大有目睹武林高手出手搏杀之美,吸引无数的粉丝为斗鸡而尖叫。

斗鸡在古代如同“国民游戏”一样流行,《左传》最早记载斗鸡:鲁国的贵族“三桓”是斗鸡的铁粉,曾利用一次斗鸡事件驱逐了鲁昭公。同时期的齐国,上至国君,下至百姓,以斗鸡为国际时尚,无不将斗鸡视为一种热血而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甚至淡泊为的庄子也曾在《庄子》写到斗鸡的故事,并放言“呆如木鸡”才是斗鸡的最高境界,可见庄周也是一位斗鸡狂人。

古代的喂鸡方法(鸡是如何驯服古人的)(3)

唐代时,斗鸡达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以唐玄宗为首的李唐贵族,将斗鸡这项运动普及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最有名的斗鸡者首推贾昌,因极其擅长驯鸡和斗鸡而被唐玄宗宠信,由布衣白身而享受荣华富贵,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诗仙李白也曾在诗句中,多次写到斗鸡,留下许多有关斗鸡的诗篇。

斗鸡如今在华夏大地上的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现存的中国四大斗鸡便有中原斗鸡、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山东斗鸡。

不是每一只鸡都能成为斗鸡!斗鸡,在激烈的斗鸡场上奋勇搏斗,看似为赌客们提供一场同族间的相斗相杀,其实是在为鸡的生存而战!耽于享乐、热爱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人类会戒掉游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一种古老的游戏,斗鸡存在一日,鸡便不会灭亡。从这一点看,人类被鸡“驯服”了。

勇者之鸡:从古代战场到网游大战

古代的喂鸡方法(鸡是如何驯服古人的)(4)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和平的代表是鸽子,而战争的代表,在中国非鸡莫属。

古人赞美鸡有“文、武、勇、仁、信”五种优秀的品德,其中以“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称赞鸡的武德、勇德,是勇武和战斗的化身。

家鸡由野鸡驯化而来,而野鸡尾巴上长长的漂亮的羽毛被称为雉尾,在古代常被武将佩戴在头上,象征着其勇猛善战、战功赫赫。野鸡尾羽是勇者独一无二的勋章和象征!《三国演义》第一武将吕布,手持方天画戟,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斩将夺帅,纵横战阵,爆发出令人胆寒、举世无敌的“无双”大招。

古代朝廷征调军队,会在加急文书上插有三根鸡毛,称“鸡毛信”。东晋将领江迴曾将数百只大公鸡拴在一起,将硫磺等物系在鸡身上,作“火鸡阵”大败敌军。同时期的祖逖,以渡江北伐、收复失地为己任,闻鸡起舞,最终率军北伐。

军中以崇尚武力,以武力为尊,谁的拳头大,谁便更有资格佩戴野鸡羽毛为荣耀。那不能打的花拳绣腿,自然被归入土鸡瓦犬一类。

古代的喂鸡方法(鸡是如何驯服古人的)(5)

在明朝罗贯中著作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里,关羽评论颜良“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说完单人独骑,一刀将颜良斩落马下。此即是“土鸡瓦犬”的典故来源,以形容敌人如泥塑的鸡、瓦做的狗,战斗值妥妥的战五渣无疑。

现今社会网络游戏兴起,尤其是对抗类的游戏,深受游戏玩家的喜爱。在网游的次元中,游戏本质是人类战争的虚拟对抗,小到两人,大多成百数千人不等。以某国民游戏为例,游戏玩家要想在吃鸡中,获得“全服最强”称号,必须随时打满“鸡血”,否则自己很可能悲哀地获得“弱鸡、菜鸡”称号。如果一不小心在游戏对抗中失利,便可能被戏称为“菜鸡互啄”。

鸡在古代战争和现代网游大战中,代表着勇武和战斗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鸡与战争结合在了一起,斗争不停止,鸡则不会灭亡。

鸡,代表着勇武和战斗,从古至今一直流传,未来也必定不会消失。

不平凡的鸡:鸡与古人的不解之缘

古代的喂鸡方法(鸡是如何驯服古人的)(6)

萌萌的大熊猫,古代称貔貅,从传说中蚩尤的坐骑,最后沦落到到几乎灭绝的可笑地步,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大熊猫在人类社会中完全脱节,孤立在深山老林逐渐走向灭亡之路。而鸡则不同,鸡将自己完全完全融入古代社会,形成独具特色的鸡文化,与古人结下不解之缘。

在中国,禽鸟类足足有一千多种,唯独鸡被选入十二生肖,排名第十,属“酉鸡”,对应下午的酉时(5~7 点),是太阳落山后鸡便回窝夜宿的时间。鸡被归入十二生肖中,便等于拥有一张千年的“饭票” 鸡,谐音“吉”,代表着吉祥如意的寓意,甚至在西南地区存在对鸡的崇拜。

鸡,在古代有着重要的祭祀和驱鬼的功能。作为“三牲六畜”中唯一的家禽,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公鸡是祭祀中最常见的供品。鸡具有一种独特的本能——鸡鸣,在缺乏计时器的古代,是一种天然的闹钟,十分准时,受到古人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公鸡为人们带来光明,被视为一种“阳鸟”,是太阳鸟在现实中的化身。在我国传统民俗信仰中,公鸡有镇宅驱鬼,保家宅平安的功能。

鸡在古代盟誓中,担任很重要的信物功能。古人结拜兄弟或立会、结盟时,往往杀一只红公鸡,将鸡血滴入酒中,喝一碗“鸡血酒”,寓意向公鸡一样勇于拼搏、逢凶化“吉”。

古代的喂鸡方法(鸡是如何驯服古人的)(7)

说过公鸡,更应该提到母鸡,因为母鸡平民百姓的救命稻草。母鸡的珍贵之处在于产蛋,母鸡一般5~8月后就可以下蛋,一年可以下数十到数百个鸡蛋不等。穷困家庭养母鸡却不是为了吃鸡蛋,而是用鸡蛋来换取日常用品,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柴米油盐酱醋茶。

鸡蛋作为营养最为均衡的蛋白质,对坐月子、补身子有很大的滋补作用。而古代贫民百姓看望病人或者回礼时,多送以鸡蛋来聊表心意。《大明王朝1566》中曾写到此段:大清官海瑞因家贫无以过年时,便是以两枚鸡蛋作为年夜饭的荤菜。若是家中有人生病,多杀鸡熬煮鸡汤来滋补身体。家中有客人来时,多杀鸡买鱼来款待客人,古语有“无鸡不成宴,无鸡不成欢”,充分说明鸡在鸡鸭鱼肉的首要位置。

鸡,已经融合入中国的文化之中,文化不亡,则鸡不亡。

鸡,永不消失的家禽

古代的喂鸡方法(鸡是如何驯服古人的)(8)

鸡,作为一种古老的家禽,从斗鸡、战争、文化等方面占据重要位置,早就与古人密不可分。难能可贵的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鸡在文化、网络游戏、制药、肉类市场等方面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究竟是古人驯化了鸡,还是鸡“驯化”了古人?这是一个有趣的历史谜题。但是鸡,作为一种平常却不平凡的家禽,也将伴随着我们,永不消失。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姚约之

参考资料:

1、 罗贯中《三国演义》

2、 周磊 《开封斗鸡民俗现象及其社会意义》

3、 刘艳娟 《中俄社会中鸡的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