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动画片《小猪佩奇》每集5分钟,每分钟都是教科书级别的育儿宝典,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佩奇儿童3-4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佩奇儿童3-4岁(教科书级别的育儿宝典)

佩奇儿童3-4岁

特别喜欢动画片《小猪佩奇》。

每集5分钟,每分钟都是教科书级别的育儿宝典。

打开第一集《跳泥坑》,外面下过雨,出现了一个个泥坑。

佩奇:“我最喜欢在泥坑里玩了。”

妈妈:“佩奇,如果你要在泥坑里跳,你必须要穿上靴子才行。”

在大人眼里,泥坑意味着肮脏,意味着洗衣服这件麻烦的劳动。作为妈妈,我也一样,遇见泥坑,会特别提醒小朋友:“前面是泥坑,千万不要踩!”如果小朋友不小心踩中了,我会埋怨:让你小心了!天哪,我又得洗衣服了!任何给自己增加麻烦的事情,都不会受妈妈的欢迎。

但是,泥坑,在孩子里里,却是玩耍的天堂!经常带小朋友去家附近的露天篮球场玩。雨后的篮球场地面上大大小小的水坑不计其数。

小朋友踩到一个水坑,“啪嗒”一声,水花飞溅。小朋友哈哈大笑——这真是一件神奇又好玩的事呀!于是,小朋友在一个个水坑里飞奔……边跑边回头看看溅起的水花变成了什么样。

实在不忍心打断这么纯粹的快乐,可是那湿掉的鞋子怎么办呢?妈妈发愁。

猪妈妈却轻巧地解决了:“如果你要在泥坑里跳,你必须要穿上靴子才行。”

噢,原来一双靴子就能解决问题呀!

乔治和佩奇穿着靴子去跳泥坑了,变成了一个小泥人。猪爸爸一看,吓了一跳:噢,我的天哪!

任何爸爸妈妈看到自家孩子变成这样,都会吓一跳。如果是我,也会吓一跳:这么脏,快去洗洗。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拉到浴室里洗干净,争取不弄脏更大面积的地板、沙发和房间。

但乔治和佩奇却完全没有这样的自觉,他们是很自豪地来给猪爸爸看他们的样子的。在他们心里,把自己变成一个小泥人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一定要和爸爸分享。

大概猪爸爸也感觉到了小朋友们的心情,所以他耐心地听佩奇说话。

佩奇:爸爸爸爸,你猜猜我刚才干了什么?

猪爸爸:让我猜一猜。你们刚才看电视了?

佩奇:不对,你猜错了。

猪爸爸:你们刚才洗澡了?

佩奇:不对不对。哈哈哈。

猪爸爸:我知道了。你们刚才在泥坑里跳来跳去。

佩奇:没错没错,爸爸。我们在泥坑里跳来跳去。

猪爸爸故意猜错了。为什么要故意猜错呢?心理学上有个“犯错误效应”,一个完美的人如果犯了点小错误,会更受人欢迎。在孩子心里,大人永远都那么高高在上不可接近。可是犯错误的大人就不一样了——原来你也跟我一样,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会猜错啊!原来大人也是可以亲近的呀!故意犯错的猪爸爸就这样从神坛回到了地上,在心理上拉近了和小朋友们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猪爸爸始终都是微笑的,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但这不代表他可以对小朋友们身上的泥视而不见:“吼吼,看看你们能有多脏啊。”

敏感的小朋友立马垮下脸:“糟糕。”我好像做了错事,爸爸会责骂我吗?

猪爸爸安慰:“没事没事,只是些泥而已。”还压低声音悄悄说:“快清理干净,别让妈妈看到你们这么脏。”这句话让佩奇感觉自己和爸爸之间有了不能说的小秘密,既刺激又好玩。父女之间可能会有的紧张矛盾瞬间化为乌有。在佩奇的心里从此有了一个信念:身上玩脏了没关系,洗干净就好啦!

这就是很多人奉若珪宝的成长性思维萌芽,待佩奇长大,她会从这个信念推导出一系列更重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了没关系,改正就行了。”“我现在不会没关系啊,多练习就会啦。”“我现在人生低谷没关系啊,我努力点就能走出来啦。”

然而,小小的佩奇仍然存有疑虑,毕竟身上脏兮兮的并不是件好事,所以她小心翼翼地问猪爸爸:“爸爸,我们清理干净之后,你和妈妈也会一起来玩吗?”她需要更明确的证明——爸爸真的会接受一个脏脏的我吗?

猪爸爸很坚定地回答:“是的,我们都可以在花园玩。”

第二天,猪爸爸、猪妈妈、佩奇和乔治便一起在花园里跳泥坑,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我们经常说无条件接纳孩子,其实这是很难的。孩子的许多行为都可能不被我们接受,我们不喜欢小朋友的身上脏脏的,我们也不喜欢他们玩食物、打人等等。我们会大声地阻止他们:“不可以!”却忘了告诉他们一件事——无论你有没有犯错,我都爱你。

有时候,我们也会在口头上跟孩子说不介意,行动上却完全相反。

孩子:“妈妈,你会跟我一起跳泥坑吗?”

妈妈:“不!”

接纳孩子,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

啥是佩奇?教科书级别的育儿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