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罄,◆窮困貧乏,損耗罄盡○《梁書‧高祖紀》:“淫費之後,繼以興師,[巨橋][鹿臺],凋罄不一”○《新唐書‧崔植傳》:“[植]奏言:‘用兵久,百姓凋罄,往雖估踰其實,今不可復收’”,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声罄同音读音?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声罄同音读音(声罄049)

声罄同音读音

凋罄,◆窮困貧乏,損耗罄盡。○《梁書‧高祖紀》:“淫費之後,繼以興師,[巨橋][鹿臺],凋罄不一。”○《新唐書‧崔植傳》:“[植]奏言:‘用兵久,百姓凋罄,往雖估踰其實,今不可復收。’”

掉罄,◆見“掉磬”。

告罄,◆1.宣告完畢。○《隋書‧音樂志中》:“[北齊]《祀五帝樂歌》:鬯齊云終,折旋告罄。”◆2.謂財物用盡。○[明][高攀龍]《答袁節寰中丞書》之二:“﹝財﹞若必待司農,司農已告罄;必待內帑,內帑將不繼。”○[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昨今兩日據云前方汽車告罄,無法動身,大約明日可以回[武漢]。”

就罄,◆猶言自盡。○[宋][岳珂]《桯史‧開禧北伐》:“軍中急於無糧,強而受之,人旦莫給飯二盂,沃以炊湯,多棄之道。復負重暑行,不堪其苦,多相泣而就罄,道旁逃屋皆是,臭不可近。”

溜光罄盡(溜光罄尽),◆見“溜光罄凈”。

溜光罄凈,◆亦作“溜光罄盡”。◆謂精光,一點不剩。○[楊朔]《熔爐》:“老太太就咬着牙,點着指頭罵道:‘……我一個快進棺材的老絕戶,也給我搶的溜光罄凈,只剩一條破棉被。’”[楊朔]《洗兵馬》上三:“不出幾年,小家業踢蹬的溜光罄盡。”

面罄,◆當面詳談。○[盛宣懷]《覆張香帥書》:“復叩鈞安,餘容面罄。”○[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言不盡意,將來當圖面罄。”

貧罄(贫罄),◆1.窮無所有。○《宋書‧文帝紀》:“自頃在所貧罄,家無宿積。”○《南史‧孝義傳上‧張進之》:“家世富足,經荒年,散財救贍鄉里,遂以貧罄,全濟者甚多。”◆2.窮盡。○[唐][劉知幾]《史通‧書志》:“苟為魚人、匠者,何慮山海之貧罄哉。”

罄筆難書(罄笔难书),◆猶言罄竹難書。○[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他們分發到戰區以後,所經歷的各種艱難困苦,那真是罄筆難書。”參見“罄竹難書”。

罄地,◆所有地區。○《南齊書‧樂志》:“率天奉贄,罄地來賓。”

罄乏,◆猶匱乏。○《晉書‧周馥傳》:“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

罄家,◆猶傾家。○《齊民要術‧雜說》引[漢][崔寔]《四民月令》:“無或薀財,忍人之窮;無或利名,罄家繼富;度入為出,處厥中焉。”

罄竭,◆1.空竭;匱乏。多指財物。○《晉書‧呂纂載記》:“比年多事,公私罄竭,不深根固本,恐為患將來。”○[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遭風失路,波濤飄浪,時經三歲,資糧罄竭,糊口不充。”○[清][曾國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銘》:“城無見糧,藥鉛罄竭。”◆2.竭盡;用盡。○[唐][無名氏]《迷樓記》:“帝日夕沈荒於迷樓,罄竭其力,亦多倦怠。”○《水滸傳》第八二回:“今欲罄竭資財,買市十日,收拾已了,便當盡數朝京,安敢遲滯。”○[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詩讞》:“[吳]亦自分必死,囑其妻罄竭所有,以濟煢獨。”◆3.盡心竭力。○《舊唐書‧哀帝紀》:“罔思罄竭,唯貯姦邪,雖已謫於遐方,尚難寬於國典。”○[宋][王安石]《笏記》:“誓當罄竭,仰稱龍光。”○《隋书·王韶传》:“臣昔在昏季,猶且用心,況逢明聖,敢不罄竭!”

罄盡(罄尽),◆1.全盡無餘。○《晉書‧王衍傳》:“數年之內,家資罄盡,出就[洛城]西田園而居焉。”○《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奔到府中看時,已搬挈得罄盡,靜悄悄地無一個人。”○[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啊啊,原人的純潔,原人的真誠,是幾時便那樣地消磨罄盡?”◆2.竭盡。○[金][王若虛]《論語辨惑四》:“仰以事君,必先罄盡忠赤,深結主知,而使上見信。”

罄淨(罄净),◆全盡無餘。○《西游記》第十八回:“若再吃葷酒,便是老拙這些家業田產之類,不上半年,就吃個罄淨。”○《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縣君大驚失色道:‘如何是好?快快收拾過了桌上的。’即忙自己幫着搬得桌上罄淨。”

罄絕(罄绝),◆全部絕滅或死亡。○[晉][潘岳]《馬汧督誄》:“木石將盡,樵蘇乏竭,芻蕘罄絕。”○[明][楊慎]《滇載記》:“況平章既亡,弟兄罄絕,今止遺一獒一奴。”

罄空,◆盡空。多指財物。○[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主以國用罄空,退而歎曰:吾方竭家財以資戰士,其能饕餮,首冒國經?”[明][歸有光]《與沈敬甫簡》之一:“[子元]喪女弟,又為追捕之累罄空。”○[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一:“兩場病,一場空,收的穀子用得精打光,人丟了,錢櫥也罄空,家裏又回復到老樣子了。”

罄控,◆語出《詩‧鄭風‧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縱送忌。”○[毛]傳:“騁馬曰磬,止馬曰控。”指馳馬與控馬。○[清][趙翼]《行圍即景‧馳馬》詩:“莫漫誇他罄控嫻,正是廟謨駕馭熟。”

罄困,◆貧乏至極。○[晉][葛洪]《抱樸子‧論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長卿]壁立之貧,腹懷[翳桑]絕糧之餒。”

罄力,◆全力;竭力。○《魏书·皮喜传》:“往年氐羌放命,侵竊邊戍,都將皮喜、梁醜奴等……並罄力盡鋭,克荷所司,霜戈始動,蟻賊奔散,仇池旋復,民夷晏安。”○《宋史·张亢传》:“四路軍馬各不下五六萬,朝廷罄力供億,而邊臣但言兵少,每路欲更增十萬人,亦未見功效。”

罄露,◆充分表白。○[唐][蘇頲]《為王尚書讓宰相表》:“臣罄露懇誠,期于必達。”

罄馬,◆光马。指没有置备马鞍等坐具。○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其董璋只與親男衙内都指揮使董光嗣并從騎二人罄馬而奔,棄甲而遁。”

罄囊,◆竭盡囊中所有。○[唐][馮贄]《雲仙雜記‧迷香洞》:“[馮垂]客于[鳳],罄囊有銅錢三十萬,盡納,得至[迷香洞]。”◆补证条目■竭尽囊中所有。指全部拿出,一点不留。○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我恨不的罄囊兒捨與人些錢,恨不的刮土兒可便散與人些銀。”○《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晁夫人一個女流之輩,罄囊拿出一萬四五千穀賑濟那鄉里飢民,這只怕那慷慨的男子也還做不出的事,他却輕省做了。”

罄窮(罄穷),◆精光,蕩然無存。○[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今雖混一,家道罄窮,何由辦此奉營資費?”

罄然,◆1.嚴整貌。○《逸周書‧太子晉》:“[師曠]罄然又稱曰:‘溫恭敦敏,方德不改。’”[孔晁]注:“罄然,自嚴整也。”◆2.形容財物盡失,空空蕩蕩。○《舊唐書‧辛替否傳》:“於是人怨神怒,親忿眾離,水旱不調,疾疫屢起。遠近殊論,公私罄然。”○[明][高明]《琵琶記‧義倉賑濟》:“媳婦,你衣衫盡解典,囊篋已罄然,縱使目前存活,到底日久日深,你與我難相念。”○[明][歸有光]《陳母倪碩人壽序》:“今數十年來,[吳]民困於橫暴之誅求,富家豪戶,往往罄然。”

罄壤,◆猶全境。○[南朝][齊][謝超宗]《齊明堂樂歌‧肅咸樂》:“彝承孝典,恭事嚴聖;浹天奉賮,罄壤齊慶。”

罄山採木(罄山采木),◆把山上的樹木全部采光。比喻殘酷剝削。○《舊五代史‧唐書‧張延朗傳》:“若使罄山採木,竭澤求魚,則地官之教化不行,國本之傷殘益甚,取怨黔首,是黷皇風。”

罄身,◆空着身子。○《元朝秘史》卷四:“將[主兒乞]百姓擄了,獨[撒察別乞]、[泰出]兩人罄身走至[迭列禿口子]行,被[太祖]拿住。”○[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三摺:“你若是私休呵,你將那一房一臥都留下,則這般罄身兒出去,任你改嫁別人,這個便是私休。”○《金瓶梅詞話》第八五回:“叫他罄身兒出去,休要帶出衣裳去了。”

罄輸(罄输),◆完全獻出。○《舊唐書‧張玄素傳》:“人君之御臣下也,禮義以導之,惠澤以驅之,使其負戴玄天,罄輸臣節。”○《舊唐書‧韋皋傳》:“人臣之分,知無不為,願上答眷私,罄輸肝鬲。”

罄述,◆盡述,全部說出。○《老殘游記》第九回:“若[宋]儒之種種欺人,口難罄述。”

罄吐,◆猶傾吐。○《東周列國志》第八七回:“賴君再三稱善,不乘此罄吐其所懷,又欲君熟思三日,無乃為要君耶?”

罄心,◆盡心。○《北史‧辛公義傳》:“上喜曰:‘唯我[公義],奉國罄心。’”

罄敘,◆尽述;全部说出。○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誠以天台大教之宗師,海國羣倫之歸向,傳演秘筌之學,增延慧命之期,冀其住世之悠長,廣作有情之饒益,遂形懇請,罄叙誠言,得其報音,確乎不奪。”○又《续湘山野录》:“仗子撰遺表,但罄叙感戀而已,慎毋及姻戚。”

罄懸(罄悬),◆形容一無所有。○[唐][司空圖]《蒲帥燕國太夫人石氏墓志》:“及哀當晝哭,室乃罄懸,萬里爰歸,諸孤未立。”○[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一:“又有[崔郊]秀才者,寓居於[漢]上,薀積文藝,而物產罄懸。”○[明][陳汝元]《金蓮記‧驚訛》:“公婆年邁,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懸,誰辦桂薪玉粒?”

罄宇,◆猶言整個世界。○[南朝][宋][謝莊]《宋明堂歌‧歌白帝》:“浹地奉渥,罄宇承秋靈。”

罄折,◆同“磬折”。◆1.罄,通“磬”。曲躬如磬,表示謙恭。○[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升降揖讓,般伏拜謁,折旋中矩,立而罄折,拱則抱鼓。”○[三國][魏][曹植]《箜篌引》:“謙謙君子德,罄折何所求。”◆2.罄,通“磬”。表示不得志。○[明][張煌言]《島居》詩之六:“蘆中長罄折,圯上獨盤桓。”◆3.罄,通“磬”。猶屈從。○[章炳麟]《俱分進化論》:“笞我,詈我,蹍我,踐我,以主人臧獲之分而待我,我猶鞠躬罄折以承受之。”

罄折延首,◆弯腰曲身,伸长头颈。多形容惶恐的样子。○《北史·魏孝武帝纪》:“〔高歡〕使斛斯椿奉勸進表。椿入帷門,罄折延首而不敢前。”

罄竹難窮(罄竹难穷),◆猶言罄竹難書。○《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全粵義士義民公檄》:“蓋暴其罪狀,罄竹難窮;洗我煩冤,傾海莫盡;實神人所共憤,覆載所不容。”

罄竹難書(罄竹难书),◆極言事實之多,難以盡載。常指罪惡。○《舊唐書‧李密傳》載:[密]作書移郡縣,數[隋煬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明史‧鄒維璉傳》:“[忠賢]大姦大惡,罄竹難書。”○[劉師培]《悲佃篇》:“[滿洲]入關,虐民之政,罄竹難書。”後偶亦形容好人好事。○[鄒韜奮]《抗戰以來》二三:“淪陷區的同胞在抗戰中所表現的奇跡,真是所謂罄竹難書。”按,《呂氏春秋‧明理》:“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漢書‧公孫賀傳》載,[賀]捕京師大俠[朱安世]以贖子罪,[安世]笑曰:“[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皆此語所本。

窮罄(穷罄),◆空然無物。謂一無所有。○[唐][沈亞之]《櫟陽縣丞小廳記》:“賓之來,視其館之窮罄,雖勇寒猛餒,必抱愧自饜於所饗。”

室如縣罄(室如县罄),◆亦作“室如懸磬”。亦作“室如懸罄”。◆謂室中空無所有。比喻一貧如洗。○《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杜預]注:“時夏四月,今之二月,野物未成,故言居室而資糧縣盡,在野則無蔬食之物,所以當恐。”○[楊伯峻]注:“磬之懸掛,中高而兩旁下,其間空洞無物。百姓貧乏,室無所有,雖房舍高起,兩簷下垂,如古磬之懸掛者然也。”○[漢][焦贛]《易林‧乾之賁》:“室如懸磬,既危且殆,蚤見之士,依山處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范逵]﹞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罄,一本作“磬”。○《三俠五義》第二三回:“兄看室如懸磬,叫小弟如之奈何?”[梁啟超]《論國家思想》:“譬之一家,雖復室如懸磬,亦未有願他人入此室處者。”

室如懸罄(室如悬罄),◆見“室如縣罄”。

調罄(调罄),◆擊罄,調弄樂器。罄,通“磬”。○[劉師培]《文說》:“鳴箎吹竽,視彼司命,揚枹拊鼓,隃彼上皇;推之調罄《空桑》,叩鐘《瑤圃》,[秦]箏[趙]瑟備其音,[吳]歈[蔡]諷詳其制;此《樂》教之遺意也。”

縣罄(县罄),◆亦作“縣磬”。◆懸掛的磬,喻空無所有,貧困之極。○《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楊伯峻]注:“罄同磬,他本亦作‘磬’,《魯語上》即作‘磬’。磬之懸掛,中高而兩旁下,其間空洞無物。百姓貧乏,空無所有,雖房舍高起,兩簷下垂,如古磬之懸掛者然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于時冰雪積日,[侃]室如縣磬。”○[宋][胡繼宗]《書言故事‧貧乏》:“言貧乏室如縣罄。”

虛罄(虚罄),◆空乏殆盡。○《宋書‧後廢帝紀》:“近治戎雖淺,而軍費已多,廩藏虛罄,難用馭遠。”○《陳書‧徐陵傳》:“由來宴錫,凡厥囊裝,行役淹留,皆已虛罄。”

懸罄(悬罄),◆見“懸磬”。

野罄,◆謂郊野已無農作物。○《魏書‧劉芳傳》:“今玄冬務隙,野罄人閑。”○[明][楊慎]《藝林伐山》卷四:“野罄,即《詩》所謂‘滌場’也。”

自罄,◆見“自磬”。

窘罄,◆匱乏;窮盡。○《宋書‧文帝紀》:“比者雨雪經旬,薪粒貴踊,貧弊之室,多有窘罄。”○《宋書‧張暢傳》:“今軍食雖寡,朝夕猶未窘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