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风景,令人心生向往;四川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然而,大家好不容易来四川旅游一趟,除了欣赏秀丽的风光和品尝众多的美食以外,不如给自己的旅行安排一些时间,去见识一下四川传统的艺术表演吧。
清音
四川清音形成于明末清初,流布于四川汉族地区曾称“唱小曲”,因演唱时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叫“唱月琴”、“唱琵琶”。清音是唱的曲种,由一位演员执檀板击节站立演唱,琴师或小乐队伴奏,有时兼作帮腔。
它以长于抒情、兼能叙事,且曲牌丰富、唱腔优美而成为我国重要曲艺门类。其中,四川清音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弹音”更被外媒誉为“东方歌剧”。四川清音在吸收各地唱曲并与本地方言以及四川扬琴和川剧相融合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艺品种,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叔强烈推荐,因为实在是太好听了)
四川茶艺
四川人天生悠闲,爱喝茶,更爱泡茶馆。四川茶艺最为特别的就是将1.2米长的铜壶里的开水注入茶碗中,且不溅出一滴水。在掺茶之前,茶师还要展示一番“长壶壶艺”(将中国武术中18般兵器的套路融合于掺茶动作中),且每个动作都有解说词。这样,喝茶的人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武术、杂技、茶文化为一体三重享受。
四川的茶艺又分:典雅派的“天风十二品”和刚健派的“龙行十八式”两大类。两派一柔一刚,一文一武,一静一动,堪称四川茶艺“双壁”,被誉为中国茶文化艺术的两座里程碑。看着优雅的表演,品着四川的好茶,让人有一种身心放松,心旷神怡的感觉,也就不奇怪四川人为什么那么爱泡茶馆了。(除了表演的茶师,有一些四川老茶馆的茶博士,据说一只手能拿几十盏盖碗茶杯,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金钱板
金钱板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是民间传统说唱艺品种之一,兴起于晚清时期,鼎盛于民初。这种表演形式乐感清新,节奏铿锵,过去的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每日接唱可连续说唱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故称为“金钱板”、“金鉴板”或“三才板”。
因技法特点的不同,金钱板又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花派”板式打得热闹,且打且耍,眉眼身法灵活自如;“清派”重视咬词吐字,字正腔圆,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有“啦”、“哈”、“呀”等虚字尾音出现,表演动作不大;“杂派”唱词长短运用自如,不受节奏拘束,唱一段说一段,说中带唱。(简直就是中国版的RAP嘛)
川剧川剧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的语言采用四川方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了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正是这种贴近生活、深入生活的艺术创作,才造就了精彩多样的川剧剧目,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种,“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就是对其最好的印证。
大家最为熟知的川剧表演项目应该就是“吐火”和“变脸”了,但除了这两项以外,川剧中的另一项独门绝技“滚灯”,也是非常精彩有看头的。剧中,面容滑稽的小丑会把点燃的油灯顶在头上,在保证不落下的同时还要做出各种惊险的表演,如翻跟斗、从板凳下钻过等。加上诙谐逗人的语言,看过之后绝对令你印象深刻。(其实小编觉得,“滚灯”很好的体现了四川男人“耙耳朵”(爱老婆)的优良传统)
评书
四川的评书以具有四川地方语言特色而见称。根据书路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有“清棚”和“雷棚”之分。“清棚”以说烟粉、传奇之类的风情故事为主,重在文说,讲究谈吐风雅,以情动人;“雷棚”以讲史和金戈铁马一类的书目为主,重在武讲,讲究摹拟形容。什么金鼓号炮、马嘶虎啸,都通过艺人之口来表达,使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到了现在,四川人最爱听的评书是巴蜀著名评书艺术家李伯清老师自创的“散打评书”。这种新的评书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语言不拘一格,以摆龙门阵(唠嗑)、吹牛皮等方式东拉西扯。用最诙谐的语言讲出当下社会的热点新闻,这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幽默,非常贴近市民的生活,所以受到了四川男女老幼的一致追捧。(李伯清也被四川人奉为“巴蜀第一男神”)
资料来源:旅游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