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0年,秦定都咸阳,境内人口进入稳定增长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增长幅度最大。秦始皇命令将关东12万户富豪约60万人迁咸阳,5万户迁到云阳。秦始皇还让内地百姓迁到河套地区,又迁移50万中原人到南方居住生活。
(网络配图)
秦、汉时,咸阳境内人口已逾百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100人,秦都咸阳和西汉五陵邑的人口曾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之多。咸阳、废丘(今兴平)、泾阳、好峙(今乾县)、武功、漆县(今彬州市)、旬邑、云阳(今淳化)、鹑觚(今长武)等10县,均为万户以上的大县。其中咸阳约20万户、云阳7万户,总共35万户,约105万人,为当时陕西境内人口的1/3,全国人口的3%。秦末,项羽“西屠咸阳”和历时4年的楚汉战争之后,境内人口锐减到约30万人。
(网络配图)
西汉时,人口又渐渐增加。为了设置陵邑,朝廷迁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十余万人口守奉长陵。迁关东倡优杂技5千户守奉安陵。阳陵“徙民与长陵等”。茂陵人口多达6万户,平陵也在3万户以上。元始二年(公元2年),咸阳境内有29万户,人口上百万,与秦代人口数量基本相等。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频发,人口大量流徙。东汉迁都洛阳后,至永初元年(公元107),长陵(今渭城)户数只有4000,不到西汉时的10%。
宋代以后,咸阳不再是京畿要地,加上战争与灾荒,至明代,境内人口下降到30万左右。市区(原咸阳县)自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始有人口记载,共27350人,到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咸阳县志》记:仅有1653户,9316人。之后人口増加较快,至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咸阳人口为15127户,104580人。道光三年(公元1823)增至113800人。
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干戈扰攘,三原、泾阳等县人口大量减少。其中三原由16.3万人减少到7.3万人,泾阳由19.32万人减少到71235人。同治六年(公元1867),陕西巡抚刘果敏将因战乱流至正宁的数万甘肃庆阳难民编为八旗,一、四、六旗徙居泾阳,三、五、七旗徙居咸阳东乡一带。
民国初年,人口虽有减少,但仍保持在10万以上,1928年,降到8万多人。1931年,降至约4.8万人,1935年,回升到8万多,至1949年达到15.19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环境稳定,人民的物质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咸阳市人口急剧增长。1963年咸阳市总人口为291.68万。至1990年,咸阳市总人口已增至434.64万人。2000年,咸阳市总人口4745103人。2010年底,咸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咸阳市总人口520.09万人,常住人口为489.48万人。至2018年底,咸阳市户籍总人口459.52万人,常住人口436.61万人。
作者:郭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