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阅读让人常思常新,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窥见他人的治学方法和途径,借助阅读,我们的视野中不仅仅只有自己生活的一亩三分地,还有很多故事和想象……

“团结报团结网”今日开启“2020早春阅读调查系列”第二期,邀请了生活轨迹截然不同的4名年轻人,聊聊他们的枕边书,看看阅读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

最近你在看什么书呢(最近在看些什么书)(1)

人物介绍

胡思杜:自媒体从业者。

陶颖:事业单位行政人员。

邵雯:杂志社主编。

陈果:快消公司市场部经理。

Q

最近在看什么书?

A

胡思杜:我最近看《骆一禾情书》,因为这是前女友买给我的书。从这本书里,我看见了我们的爱情,看见了青春的影子。我和骆一禾都是北大的,所以信里面很多人很多事,都是我熟悉的。跨越将近四十年,很多事情都变了,但是校园没有变,人的爱情没有变。

陶颖:最近枕边放着的书是《论中国》。

邵雯:最近看了张宏杰的《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历史的横截面总是特别吸引我。读这本书之前,乾隆盛世和乾隆本人给我的感觉是很模糊的,因为我想应该不是清宫剧中演的那样。

Q

你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

A

胡思杜:我比较喜欢读纸质书,在家花整段时间看。

陶颖:大多数时候我会买纸质书,在书上写写画画,遇到特别喜欢的会记笔记,一般是慢读。朋友们都说现在还像我那么认真读一本书的比较少见了。真的是这样吗?

邵雯:有感兴趣的就读,有时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会启发我去找另一本相关的书,或者找同一个作者的书看。我也不会只看严肃的书,科幻书籍例如《三体》我也很喜欢,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小说比如匪我思存写的我也看,不过会看得很快。

Q

一般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

A

胡思杜:倾向于读经典、原著和原文,而解读类、阐释类、娱乐化的比较少。比较喜欢哲学和社会科学,文学作品。

邵雯:我一般读文学类、历史小说多一些。喜欢的书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等。

陈果:我也喜欢读历史类的书。最喜欢《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是典型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万历十五年虽然是历史长河中平平无奇的一年,但是这一年发生的几件事情深刻改变了明朝的走向,读来会发现其中的很多故事依旧在今天上演,道理依旧适用当今。且本书的行文叙事让读者能够站在上帝视角审视之后的历史发展走向,读来很过瘾。

Q

一直想读但还没有读的书是什么?

A

胡思杜:比较想读但还没读的书有《罗马帝国衰亡史》和《资本论》,但是部头都太大了。

陶颖:因为最近在看《论中国》,读得正入迷,下一步想顺着这条线索读一下《毛泽东选集》。

邵雯:念念不忘的暂时还想不出,得益于科技进步,现在电子书相对比较好找。人到了一定年龄,读书的目的就改变了,不是从书中获得新鲜感,而是以书中所写印证自己的一些想法,答疑解惑。接下来可能会读黄仁宇、葛剑雄的书。

陈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这是一部描绘苏联社会变化的书,我对苏联历史一直比较感兴趣,找到时间会去把它读完。

Q

最想看哪本书被改编成电影?

A

胡思杜:如果要改电影,还是想要看《三体》,因为想象力太丰富了,我不知道人类的技术能怎么呈现书里的内容。

邵雯:国产的话就《许三观卖血记》吧,有一部韩国电影改变自这本小说,但小说明明写的是中国的事,希望能有好的电影作品呈现它。

作者 _ 《团结报》记者 蒋天羚

本期编辑 _ 程子豪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