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

明星鲍蕾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

丈夫与两个女儿一起盘串的vlog。

视频中,姐妹俩动作老练,

作为父亲的陆毅不禁发出疑问:

“现在的小学生都这样吗?”

学生喜欢的小黄鸭还有啥(这个中年人的爱好)(1)

有网友表示,自家孩子从火漆印章、咕卡,一路紧跟流行来到了手串

就是小学生圈的一阵风

学生喜欢的小黄鸭还有啥(这个中年人的爱好)(2)

还有人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流行

可以理解

学生喜欢的小黄鸭还有啥(这个中年人的爱好)(3)

学生喜欢的小黄鸭还有啥(这个中年人的爱好)(4)

也有家长疑惑我家娃还没开始玩难道是落后了?

学生喜欢的小黄鸭还有啥(这个中年人的爱好)(5)

小学生流行盘串,

让不同年代的网友

纷纷想起自己少年时代

也有类似的经典流行玩具:

从年代久远的转笔、十字绣、

水宝宝、泡泡纸、图案贴纸,

到近年风靡的

捏捏乐、胶带球、

水晶泥、电子木鱼、

指尖陀螺、咕卡、

火漆印章、手帐……

如今,

“盘串”因为它的“反差”属性和“解压”作用引起热议。

对此,专家有何提醒?

一起来看看。

学生喜欢的小黄鸭还有啥(这个中年人的爱好)(6)

家长说#

普遍理解孩子

更有家长笑称“让孩子代自己盘串”

#

盘串看似是中老年人的喜好,但今年以来开始在中小学生中流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反差”让家长们哭笑不得。

“前两天,上小学的女儿拿出手串问爸爸,珠子要盘多久?”越秀区家长王女士跟孩子聊过后才知道,原来孩子们最近流行玩盘串。

也有家长告诉记者,早在两周前的家长会,班主任把收上来的一条手串发还给家长。

“六年级的女儿对手串有明确标准:每颗珠子要大小和圆润度一样,色泽要五颜六色中带着一点朦胧的透明。价格不能低于30元,手串要与她的汉服毫无违和感。”为此,家长成女士价值200元的玛瑙串子被嫌弃,女儿上网购平台买了价值50元的水晶串——卖家标明是小学生中热销的玻璃串。

记者了解到,家长们对于孩子盘串的态度各异,少数家长担心孩子会玩物丧志,多数则持理解态度。对于一些收藏盘串或有盘串习惯的家长,更希望孩子能帮他们盘起来。

“有时上班烦躁我也盘,左手盘串,右手鼠标,相当于孩子左手盘串,右手写字吧!”

“是时候把我珍藏的文玩核桃拿出来,现在终于可以让娃帮我盘了。”

“毕竟盘串的时候可以思考题目,户外运动就不行了。”

还有家长认为,小学生特别适合盘串,因为小手根本闲不下来,到处乱摸乱抠,给一条手串搁在手里,还能省几块被抠坏的橡皮刷。

专家说#

盘串通过提升掌控感解压,也是一种社交工具

但注意别过度沉迷,导致手指关节受伤

#

说到盘手串的原因,有小学生表示,学习压力比较大,手里串儿盘来盘去,听着声音比较舒服,也能静心。“我发现孩子喜欢通过不断重复一个动作来达到解压的目的,之前他就让我买‘尖叫鸡’,还有那种软乎乎的玩具,说捏着减压。”家长赵女士说,儿子前段时间在智能手表上敲电子木鱼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曾凯搏分析,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二是学校。“在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同辈的竞争都可能成为压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人际交往问题、评价标准及规则等也会形成压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大脑皮前额叶未完全发育完整,无法完全静下来思考或长时间完全专注,但通过盘串可以释放内在动力,提升一部分掌控感。”曾凯搏认为,盘串既有解压作用,也可以视为学生间的“社交工具”,“同学们一起讨论各自的串儿盘得怎样,或者作为小礼物互相送赠,成了共同话题和回忆。”

#过度盘串不利于指节发育#

不过,中小学生需注意避免在上课期间盘串,以免干扰学习。在健康上,要注意避免吞食珠子造成窒息或者消化道损伤,还要避免长时间把盘串缠绕在手指或者脖子上,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过度沉迷或者长时间盘玩手串,不利于手指关节均衡发育,严重的还会导致手掌侧肌肉、筋膜过紧,造成劳损过早增生以及腱鞘炎。”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康复科主任郑钦福提醒。

#高质量聊天更助孩子解压#

对于解压,曾凯搏认为,“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运动和写日记减压,但现在孩子们学习强度还是比较大,一天上课下来,可能已经累了或者没有时间。”曾凯搏建议,家长尽量每天和孩子进行高质量“聊天”帮助孩子减压,睡觉前5分钟谈一下当天难忘的、高兴的或者难解决的事情,但注意避免讨论学习内容,这样做可在一定程度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解压玩具转笔

转笔几乎是每一个学生都曾经尝试掌握的技能,转得好的能让人眼花缭乱。这是孩子的解压方式,更是自我陶冶的乐趣!随手可得的一支笔,在手掌虎口或优雅或酷炫地默默飞转,这种小时候练成的功力,到了成年后也可能转化为惯性动作,在办公桌前、会议室内、差旅途中,脑中一边思考,手指一边解压。

泡泡纸

很多人在童年都有捏泡泡纸的“爱好”,有研究调查显示,1分钟的捏泡泡纸运动,就等同于33分钟的按摩。捏泡泡纸能提升一个人的专注力,排除其他的干扰因素,让我们更专心于当下的事物。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名为“摁摁乐”的减压玩具,不但有类似按压泡泡纸的功能,还可以发展出对战等玩法,在减压的同时挑战思维。

捏捏乐

捏捏乐是减压玩具中必有的类型,可以是仿真包子,也可以是小动物或者无限毛豆等等,一般都是使用橡胶制成的具有超强弹性的各种造型的玩具球。它们款式众多,手感顺滑,可拉、可捏、可夹、可拍,不论把它们扭曲成什么样子,它们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怎么也捏不破,既能减压,也能发泄情绪。

胶带球

“一撕一粘一卷”,只需三步,便可以收获一个胶带球。因其价格便宜、工具简单,近一两年,胶带球成为校园中的玩具新宠。玩胶带球最治愈的是切球时刻,刀子在球上轻轻一拉,五彩的颜色从小口慢慢显现,让人心情瞬间舒畅起来。不过,胶带球涉及环保和材料安全性问题,建议孩子们少玩哦。

史莱姆水晶泥

史莱姆水晶泥也曾是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减压玩具之一,它有点类似于70后和80后小时候玩的泥巴。史莱姆水晶泥颜色多变,还可加入一些小装饰一起揉捏。在玩的过程中,戳拉史莱姆水晶泥还会发出舒适的、可以取悦大脑的声音,配合揉捏可以起到一定的解压作用。但据新闻报道,水晶泥里面或许硼砂超标,建议家长们不要再给孩子们玩了。

电子木鱼

电子木鱼的本体就是一个“木鱼”,玩家通过敲击智能手表、电子设备屏幕上的木鱼图案,就能听到“咚”的一声。没有通关目标,没有关卡设置,没有游戏剧情,甚至没有任何操作,解压秘密在于白噪音——其音调有重复、单调、规律的特质,最初被运用在心理治疗中,对精神紧绷的人和部分多动症患儿有缓解的作用。

指尖陀螺

也是有名的解压神器,是一种轴承对称结构、可以在手指上空转的小玩具。它依赖轴承滚动原理达到旋转效果,玩指尖陀螺仅需要用拇指与另外一个手指的捏力提供固定支点,再利用第三个手指指尖进行拨动,便可使陀螺旋转起来。小身材、大能量,当感到焦虑、失落、紧张、心情不好时,转动小手指,就能让这种金属质感帮助我们无声解压。但也要注意安全,比如可能会拉伤手指等。

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通讯员 谢智菲 李梅

部分综合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