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代

——怀念孙庄乡中学求学岁月

孙民倩

从小到大,上学的不同时期,留给我回忆最多也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个阶段,是我的初中时期。这几天,听了好多遍孙悦的《伙伴》,旋律一响起,就回到了那段时光……

我的初中,是在豫北平原两个村庄交界处的一个乡镇初中——孙庄乡中学上的。那个时候,县级以下的初中几乎都以乡镇名字命名,直接明了,不像城里的中学名字叫得五花八门,分不清哪个学校在哪个区、哪个地方。

封丘县鲁岗镇第一初级中学毕业照(初中时代)(1)

1997年,我开始了初中生活。其实,五年级来乡中参加歌咏比赛的时候,就盼着啥时候能够来这所大校园来上课。开学报到时,是需要自己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己所用的桌子凳子去报名的,几个小伙伴,穿着大人做的新衣服,骑着自行车,带着桌子凳子摇摇晃晃地骑到学校,开心且兴奋地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

那个时候,我们都骑家里的大自行车去上学,每个班级有固定摆放自行车的区域,还专门有人对自行车摆放是否整齐进行检查。因为同学们骑的自行车大多比较破旧,多是带大梁的二八杠自行车。一到放学,满校门口都是穿着蓝色校服,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分流在各条马路上的身影。一旦看见年轻女老师骑着小巧的自行车就十分羡慕,没有大梁、精致的车筐、花瓣形的车轱辘,女老师们骑上自行车,披肩的长发发丝飞舞、即使穿上长长的一步裙也不影响骑车,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当时就在想,啥时候自己能快快长大,到了老师那样的年纪,才能骑上那么漂亮的自行车。

那个时候,我们每个班级还有自己班的绿化带,视自己班级绿化带的植物为心头肉,定期还要给他们翻土、浇水,盼着绿化带的植物快快长大,早日开花。邻近班级也会相互比较,连隔壁班的月季开得比较旺盛都会心生羡慕、甚至嫉妒。 那个时候,每天放学都要值日,打扫卫生,虽然尘土飞扬,提着塑料洒水壶很开心地在校园里扫过的砖面地上画着各种图案,还要迎接其他几个班的卫生班长检查卫生,当然有的时候也经常拿着小本本去检查别的班的卫生。

那个时候,每个班级都有分配的黑板需要轮流办黑板报,因为当时粉笔字略工整,总是被老师叫去黑板上抄题,也因为是团支书和班长,负责班里的黑板报工作。也因此有机会接触班上写字好看的同学,并一本正经地指挥人家如何写。

封丘县鲁岗镇第一初级中学毕业照(初中时代)(2)

那个时候,上初中才学英语,不像现在的孩子,幼儿园还没上就已经比我们当时初一的孩子会的英语多了。从上五年级,就开始羡慕初中的学生会英语,也不管当时人家说得对不对,单就看见人家拿的英语书都无比羡慕。终于到了可以自己学英语的阶段了, 初学英语激动得不得了,英语书上处处标满了汉字和拼音,比如“古德猫宁,T缺儿”等等,还用铅笔标,唯恐被老师发现。

那个时候,排座位有时候也会按成绩排,有时候也会让我排(因我是班长),会有自己的小私心,把我喜欢的同学排到自己周围;并在排完座位,给老师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座次表,贴在讲台上,为防止弄破,最上面贴一层透明胶布。 那个时候,重大考试,都是自己搬着凳子到操场,按班级距离间隔开来,坐在地上考试,人与人离得很远。晴天还好,一旦遇上阴天刮风,卷子都想刮跑。一到各种竞赛,比如作文竞赛、化学竞赛等竞赛类的考试,也会拉到户外进行考试。即使那样,我也喜欢,这个阶段是我人生得奖的巅峰时期,考试次数越多,意味着拿奖状的几率就越大。细细想来,三年间竟然得了13张奖状,贴满了爷爷奶奶的东屋墙。

封丘县鲁岗镇第一初级中学毕业照(初中时代)(3)

那个时候,办联欢会根本没有太多钱,班费可能也只有几十块,买些纸质的拉花挂到班里吊扇上,班主任拿着放英语听力的录音机给我们放唱歌的伴奏。班里会弹吉他的学生不多,偶尔有一个就觉得真是音乐才子啊!还记得初一时,班里有个男生唱了一首任贤齐的《心太软》,开启了从学唱红歌到听流行音乐的大门;那个时候,我会省下钱买好多好多盗版磁带,放在家里那个需要使劲拍才会正常播放的录音机里,去地里干农活回来,听着音乐最放松。因为哥哥有一个松下的随身听,音质好,可以随身携带,我觉得他是最幸福的人。

那个时候,喜欢买墙上的贴画和卡片,在屋里横贴竖贴,摆着造型贴,还把自己喜欢的明星贴一起,觉得应该成为一对的也贴一起;那个时候,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是《当代歌坛》《少男少女》《辽宁青年》和小小说类杂志,很少有钱买,都是借同学的看,同学很多也是拿的家里哥哥姐姐的。一本书都有很多人借阅,翻到毛边,翻到散页,在课外书匮乏的年代,这些书籍每每有机会拿到手里觉得自己幸福得要上天。

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去邻村赶会,有两次规模特别大的、也是十里八村的百姓必去的集会。一次农历四月初八,一次农历十月十五,一次买凉鞋,一次买秋衣秋裤。买过的第二天就是大家展示新鞋子的时刻,每次都觉得别人的凉鞋更漂亮。更开心的是赶会的时候,可以一块五在会上吃碗凉皮,那就是赶会时的最高目标,一旦吃上,觉得无上满足,连汤都要喝个精光,好几天都是开心的。如今,吃过的凉皮很多种,只是都没有老家会上的好吃。那个时候,不知道洗面奶是何物,香皂洗洗脸都觉得高级许多。因为赶会买了一瓶四块半的野菊花味的护肤霜,觉得全世界都是野菊花香,兴奋地以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护肤品。

封丘县鲁岗镇第一初级中学毕业照(初中时代)(4)

那个时候,我们去上学,都是好几个小伙伴结伴同行,你先吃完饭就来我家等我,我先吃完就去你家找你。一般,我都是吃饭最晚的那个孩子。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我着急忙慌的吃着饭,他们几个围着我爷爷的收音机听单田芳的评书。 那个时候,大多都是步行去学校,早起天不亮,晚上没路灯。为了抄近路,经常需要翻过几个大坑,才能到学校。农村的大坑里多是扔垃圾且没有人管理的地方,有碎的瓶瓶罐罐,破衣烂衫。到了秋天,有厚厚的落叶和刮折的树枝。其实坑里原本也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条一米见宽,踩到不长植物的白地面。窄的地方,可能就只有半米宽。临近坑边,还有一家烧青瓦的土窑,经常从那过的时候,都会看着窑上冒着热气。

走坑里虽然很近,晴天还好,一到雨雪天气还是很不方便。某个冬日早上,天蒙蒙亮,我和几个小伙伴刚到坑边,一不留神,先后从坑边滑了下去,个个一身雪,有的身上还有泥,互相拍拍继续上路。遇见下雨,更是几个人相互照应,有时弄根棍拉着,在上下坡的时候防止因为打滑摔倒。一群人走还好,一个人走有时候会害怕。有一次,起晚了,一到坑里我就开始头也不回的奔跑,就想快点走出大坑,上到相对安全的路面上。还有一次,差点踩到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花蛇,吓得我几天都不敢从坑里过。即使那样的路况,却在上下学的路上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一路欢声笑语。

那个时候,对物质追求很少,吃得也很一般,甚至没有什么营养。上早自习都是自己定表起床,起得晚了一般都是拿块凉馍,早自习下课,就着一袋方便面佐料吃,还有同学兜里装把花生就着吃。时间充裕时,会在家里用热水泡馒头,切点葱花,放点盐,筷子沾点香油搅拌一下,就觉得很美味了。有时候爷爷也会给我换一箱方便面,一般都是华丰三鲜伊面。一箱子三十多包,早上起来泡上一包,连汤带水吃进肚里也是暖乎乎的。那个时候根本不觉得吃方便面是垃圾食品,有得吃都觉得很幸福。当然,这些都比不上吃一顿早上现做的饭幸福感来得强烈。还记得有一次去闺蜜家住,第二天一大早,就看见她妈妈正在厨房拉着风箱给我们做手擀汤面,面里有葱花和切的白菜叶子,临出锅撒点香油,来上一碗,怎么那么好吃,怎么那么香,胃里暖暖的,心里更暖。因为她能每天吃上现做的早饭,惹得我羡慕了好几年。

封丘县鲁岗镇第一初级中学毕业照(初中时代)(5)

那个时候,班里好多堤北的同学中午不回家,带着芥菜、咸菜和炸的酱豆配着馍馍吃。那个时候觉得我同桌家里的炒芥菜还挺好吃,经常想方设法蹭吃。能在门口买个烧饼,再加个豆腐串的那都是相当有条件的同学了。渴了的时候更简单,一到下课,大家都会涌向校园里的几个水龙头,咕咚咕咚灌一肚子凉水,一跑步,肚子里还有水声。那个时候肠胃也真是好,竟然鲜有因为喝生水生病的。

那个时候,我还会给广播电台写信,还结交到了笔友,其中一个笔友,直到大一才断了联系。我初三时,他大一,我大一时,他工作,是我人生路上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很遗憾,自他工作更换地址后,原有固话联系不上,从此再无消息。虽从未谋面,但我感激终生,他为我打开看向更大更远更美世界的一扇窗……

那个时候,还会因为看过彼此的摘抄本,认定这是个好少年,互相写纸条,认成姐妹,这种亲密的友谊直到现在;那个时候,闺蜜几人,经常相约睡在其中一个人家里,当然,很多时候都是睡我家,我现在也很难想象:1.5米宽的床是怎么躺的下四个半大的姑娘?冬天的时候屋子阴冷,晚上几个人聊到深夜还不愿意入睡,好不容易睡着,又要迎接更大的挑战——夜里上厕所的时候经常冷得打哆嗦,再回来被窝的时候浑身冰凉,只能抱着好朋友暖和暖和。如果没有人一起睡,也会找个输液的玻璃瓶灌满热水当暖水袋,一脚从枕边蹬到脚头,整个被窝都是暖烘烘的。很多时候,都是刚开始烫的不敢蹬,想起来再蹬的时候都已经不太热了。 那个时候……

2000年,考上县一中,告别了熟悉的村庄,从此都需要乘坐中巴车,到县上求学。每次从县里回来时,都会经过乡中门口,忍不住往里看:感觉当初觉得很大很大的校园怎么越来越觉得小,校园的奔跑的孩子竟然觉得怎么都那么小,门口的小卖铺也多出不少,孩子们吃的也越来越好……

后来去了省城读大学,再后来去了首都读研究生,再再后来工作、嫁人、生子……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只要有机会,都会从乡中门口过一下,再沿着当时上学的路走一遍,只是后来再也没有机会走一下坑里。

老家马上就要搬迁了,全村以及邻村都要搬到北港新区了,那就意味着,从此我们堤南的一部分村庄将不复存在,其中也包括我的母校——孙庄乡中学,那座不大却充满回忆的校园,或许都会成为黄河的新河床,从此,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家乡印记,只留下永恒的怀念。人常说故土难离,难离的从来不是故土,而是一直在故土上生活的人们,是故土上有感情的校园、田地、甚至是那几个大坑……

封丘县鲁岗镇第一初级中学毕业照(初中时代)(6)

不经意间,初中毕业都20年了,此刻单曲循环听着《还有多少个十年》:

那些年我们曾朝夕相向

一起玩笑一起惆怅

这些年我们也有过彷徨

为了生活也为了理想

一转念却已过了十年

那些孤独只能与你讲

有过些成功我们一起分享

期待下个精彩的开场

还有多少个十年

能勇敢做热血青年

还有多少个十年

能坚持当初的信念

还有多少个十年

能不忘怀回忆点点

还有多少个十年

能记起青春的容颜

一转眼又度过了十年

我们依然淋漓酣畅

多少人过客般你来我往

总有些人他实属难忘

……

这首歌简直唱进了心里,每每想起小时候求学的岁月,虽然清苦却难得的快乐!总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们说声“您辛苦了”,对曾经同窗相伴的好友问声“多年不见,老同学,过得还好吗?”对曾经给我无法复刻美好回忆的故乡道声“感谢”……

岁月一刻不停奔涌向前,那短短几年留给我的回忆却从未中断……

作者简介:孙民倩,孙庄人,曾就读于孙庄乡中学,现定居于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