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跟爱人结婚的时候,总觉得,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幸福一辈子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家的未来,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离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感情彻底破裂的婚姻要不要再继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感情彻底破裂的婚姻要不要再继续(感情破裂重建婚姻关系)

感情彻底破裂的婚姻要不要再继续

当我们跟爱人结婚的时候,总觉得,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幸福一辈子。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家的未来,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离婚。

突然有一天,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才感觉到婚姻走到了破裂边缘……

积累了很多失望,不时闪现出离婚的念头,可对这个家还有感情,对他还抱有希望,对离婚还很恐慌……

这个婚,到底离,还是不离?

当我们婚姻遇到危机的时候,所有人都会面对艰难的选择。

我们的婚姻关系是否已经山穷水尽了?我们的夫妻缘分是否到这里就为止了?再努力一把,会有用吗?我该为了孩子坚持吗?离婚女人后半生能过得好吗?我该不该通过诉讼争取更多的利益?

确实,婚姻毕竟不同于恋爱,不是说一句“分手”就能切割的一干二净的。

于是,很多人就陷入了“离还是不离”的漩涡,或者是出于旧情,或者是出于面子,或者是出于孩子,或者是出于恐惧……

总之,不知道该去还是该留,于是在一段半死不活的婚姻中犹豫、挣扎、苦耗、将就。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你存在一些对婚姻评估的误区。

如果你也有以上类似的困惑,不知道这个婚姻还值不值得继续下去,不妨花几分钟读完本文,相信会让你豁然开朗,重新定位自己的婚姻和人生。

我若可爱性感漂亮,就不会被抛弃;我若高学识有涵养,隐忍克制,就不会被抛弃;我若足够弱小,楚楚可怜,依赖对方,对方就会可怜我照顾我,不会抛弃我……

这些策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童年。

比如,我自己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作为女儿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关注是有限的,只有我勤奋读书,出类拔萃,在生活中乖巧可人,才能在家里得到一点立足之地。

这种童年生存策略最后烙印在我的潜意识中,成为了控制我一生的信念:我必须要辛苦付出,才能获得关系。这些全部是在童年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但是很可怕的是,带着童年烙印的付出越多,我们的婚姻危机越大。

打比方说,有一例是妻子辛苦助丈夫打拼事业,最后却被丈夫出轨背叛、强制要求离婚并起诉离婚的。这个丈夫聊天的过程中,他哭诉了很多婚姻当中的痛苦感受:做为一个出身农村的男人,在生活细节上感觉被妻子整个家族的人都瞧不起。这些痛苦感受都被我录下来了,之后放给妻子听,结果妻子却听了跟没听一样。

我问她为什么呢?她的回答是:“我平时忙着照顾家庭,没更多精力,看了也就忘记了。”这位妻子潜意识信念就是:只要我不断辛苦付出照顾家庭,我就能维持这个婚姻。

这个信念像魔咒一样控制了她的生命,让她完全看不到事实上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看不到实际上老公从未嫌弃她的付出不够,但是老公需要情感交流的声音,被这种魔咒控制的妻子却听不见、看不到。

不幸童年造就的潜意识魔咒,让很多女人相信:我付出越多,如果对方想离开我,他就会很内疚,于是不会离开我。事实却是,内疚感是人类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付出感给对方带来内疚,也是亲密关系的杀手,所以很多人宁可净身出户,也要离开婚姻“围城”。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

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这个关系越趋近死亡。

另外,付出感必然伴随着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我看到婚姻中的圣母往往都是肢体和面部表情僵硬、怨气冲天。

可以想象,没有人愿意接近怨气重的人,而最让人害怕的是,如果这样怨气重的人掌控一个家庭,那么精神力量最弱的孩子不会精神分裂甚至自杀?因为孩子背负了她整个的扭曲怨气

为何她们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

因为从骨子里面诠释就是,我不爱这个关系,所以说我是顺应着你们来牺牲我自己的暗喻,翻译过来就是我一辈子都没能爱过你。

想像一下,如果女人在逛街血拼,一天下来浑身腰酸腿痛,也许都是给家人买的东西,但是女人肯定不会抱怨今天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很辛苦。因为女人爱逛街,再辛苦都是开心的。

在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上,无论付出什么,我们都是开心的。

当我们真心爱对方时,花三个小时为对方准备晚餐,心里甜蜜蜜;当我们真心爱对方时,熨烫他的衣服,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每时每刻享受当下,这个不可能,偶尔发发脾气,抱怨几句也在所难免。

但整体上,当我们心中有爱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对方牺牲和付出,因为这是我自己真心想要的生命体验。

如果在一段感情之中体验不到爱的流动,觉得为这个关系做一点事情,都是在损耗自己的能量,所以就会期望对方感恩自己的付出,比如“不要离开我,因为我已经为了你,损耗自己很多了了‬”。

你如果经常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有怨气产生,那么你真的需要仔细觉察自我的生活状态我的内在真实的意图是被什么样的信念给控制着?

我一直坚信,不幸童年写给我们的魔咒是可以解除的,解除之道就是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不断觉察自己的行为认知。

一旦发现自己有付出感,就提醒自己醒一醒,回到内心问自己:我真正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做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要的吗?

比如做饭时,若发现自己在抱怨油烟,可以回到内心,问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如果想要,就带着爱,享受给自己和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

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当我们能够从潜意识的魔咒中醒来,发现自己本身就是存在的,成为一个心理上的成年人,为自己创造内心真正想要的生命体验,自然就能够建立起亲密流动的关系。

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的视频,演讲者是一个结了三次婚的单亲母亲,她的一句话让我深刻,就把它作为今天分享的结束语吧:

“在我没有真正爱上自己时,我遇到的每一个男人都是不正确的;当我真正爱上了我自己时,我发现我遇到的每一个男人都是我的真命天子,我只懊悔为何我没有早点爱上自己……”

写在最后:本文叙述的最终达到效果,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理解能力、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出现的问题、情感的遭遇、伴侣或外遇等等因素都是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