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文是“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思是,当形势注定必然会有损失的时候,就要注意舍弃局部利益,以保全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李代桃僵的故事简述100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李代桃僵的故事简述100字(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的故事简述100字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文是“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思是,当形势注定必然会有损失的时候,就要注意舍弃局部利益,以保全局。

战争中,整个战局各个战场是密切相关的,一般很难做到所有战场都能获胜,某些时候,必须舍弃一些战场的利益,而换来全局的胜利,战场上的表现往往为,主动放弃某些地盘,或者减少某些战场的人员,以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战场,达到在主要战场上取得胜利,最终获得全局胜利的目的。

围棋棋谚云“宁弃数子,不失一先”。象棋中也有弃子争先的战例。棋道争胜,为了全局的利益,放弃局部是很普遍的选择。但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有人一子不舍,最终全局崩盘。

今天举个李代桃僵的反例。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国民党黄伯韬第7兵团被消灭,黄维第12兵团也被围在了双堆集,覆灭在即。徐州剿总直属的三十余万部队岌岌可危。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建议放弃黄维部,将剩余的部队全部南撤,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下令杜聿明率领国民党军第2、第13、第16兵团,即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放弃徐州向江南撤退。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则到蚌埠指挥第6兵团,第8兵团,即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北进,策应徐州南撤部队。

11月30日,杜聿明集团由徐州向西南沿永城、涡阳一线撤退,华东我军猛追不舍,但国军机械化军团速度较快,我军追得很艰难。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12月3日,已经逃至孟集的杜集团,却突然接到了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以十分严厉的语气命令杜聿明率军折返救援黄维兵团。

对蒋介石的出尔反尔,杜聿明本不想听从,但蒋的语气十分严厉,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几个兵团司令商量后,只得照令执行。于是,本来有望逃出生天的杜集团,在向西靠拢黄维兵团时,被我华东野战军追上,于12月6日被围于陈官庄,不仅没救出黄维兵团,自己也最终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解放战争中,蒋介石战略判断上不断失误,一次次重复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大戏。早在1948年初,随着我军在东北连连胜利,国军只能龟缩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内,战略上已经处于被包围状态,美国顾问就曾多次建议蒋介石放弃东北,将东北的部队全部撤至关内,被蒋拒绝。淮海战役中,本来杜集团有望撤到江南,如果那样,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可蒋介石在关键时刻送上神助攻,直接葬送了三十万生力军。

三大战役,国军多次上演了“李代桃僵”的反例,不断重复着一子不舍,最终全盘尽墨的戏码。国共双方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进行的三大战役,是决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大决战,期间的无数精彩战例,也给后世兵家留下了无尽的经验与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