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什么菜能代表鲁菜(鲁菜----又叫山东菜)(1)


鲁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著称的名厨;南北朝时,高阳大守贾思勰在其著作《齐民要术》中,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烹饪术作了较系统的总结,记下了众多名菜做法,反映当时鲁菜发展的高超技艺;唐代,段文昌,山东临淄人,穆宗时任宰相,精于饮食,并自编食经五十卷,成为历史掌故。到了宋代,宋都汴梁所称"北食"即鲁菜的别称,已具规模。明清两代,已经自成莱系,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所及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 "等最有特色。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著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 "是山东独有的烹调方法,其主料要事先用调料腌渍入味或夹人馅心,再沾粉或挂糊,两面 煎至金黄色。放入调料或清汤,以慢火煤尽汤汁,使之浸入主料,增加鲜味。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 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莱。

鲁菜还精于制汤。汤有"清汤"、"奶汤"之别。《齐民要术》中就有制作清汤的记载,是味精产生之前的提鲜佐料。俗称"厨师的汤,唱戏的腔"。经过长期实践,现已演变为用肥鸡、肥鸭、猪肘子为主料,经沸煮、微煮、"清哨",使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奶汤则呈乳白色。用"清汤"和"奶汤"制作的数十种菜,多被列为高级宴席的珍馔美味。

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在山东,无论是参、翅、燕、贝,还是鳞、介、虾、蟹,经当地厨师妙手烹制,都可成为精彩鲜美的佳肴。仅胶东沿海生长的比目鱼(当地俗称"偏口鱼"),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技法,可烹制成数十道美味佳肴,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百般变化于一鱼之中。以小海鲜烹制的"油爆双花"、红烧海螺"、"炸蛎黄"以及用海珍品制作的"蟹黄鱼翅"、"扒原壳鲍鱼"、"绣球干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海鲜珍品。

善于以葱香调味。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不论是爆、炒、烧、熘,还是烹调汤汁,都以葱丝(或葱末)爆锅,就是蒸、扒、炸、烤等菜,也借助葱香提味,如"烤鸭"、"烤乳猪"、"锅烧肘子"、"炸脂盖"等,均以葱段为佐料。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文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鲁菜又逐渐形成了济南、胶东两地分别代表内陆与沿海的地方风味。

泉城济南,自金、元以后便设为省治,济南的烹馁大师们,利用丰富的资源,全面继承传统技艺,广泛吸收外地经验,把东路福山、南路济宁、曲阜的烹调技艺融为一体,将当地的烹调技术推向精湛完美的境界。济南菜取料广泛,高至山珍海味,低至瓜、果、莱、蔬,就是极为平常的蒲菜、芸豆、豆腐和畜禽内脏等,一经精心调制,即可成为脸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济南菜讲究清香、鲜嫩、味纯,有"一菜一味,百菜不重"之称。鲁菜精于制汤。则以济南为代表。济南的清汤、奶汤极为考究,独具一格。在济南菜中,用爆、炒、烧、炸、塌、扒等技法烹制的名菜就达二三百种之多。济南饮食业历来十分兴盛,原有的聚丰德、燕喜堂、汇泉楼等曾久负盛名的老店,均以经营山东传统风味菜闻名遐迩。

烟台菜属胶东风味,以烹制海鲜见长。胶东莱源子福山,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福山地区作为烹饪之乡,曾涌现出许多名厨高手,通过他们的努力,使福山菜流传于省内外,并对鲁菜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山青水秀,果香鱼肥,素有"渤海明珠"美称。"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是历史上对烟台酒楼之盛的生动写照。山东风味独特的海鲜菜,以烟台为代表,仅用海味制作的宴席,如全鱼席、鱼翅席、海参席、海蟹席、小鲜席等,构成品类纷繁的海味菜单。著名的风味饭店有蓬莱春、会宾楼、松竹林、天鹅饭店等,都以经营传统胶东风味菜而著称。

青岛不仅有景色秀丽的海滨风光供人游览,也有佳肴供人品尝。青岛也以善烹海鲜驰名,基本属于福山风味,但又不乏本地特色,口味注重清淡、鲜嫩,讲究花色造型。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青岛市为数众多的宾馆饭店争相开业;一些历史名店、老店,经过装饰改造,也获得新生。著名的春和楼饭店、被誉为岛上明珠的青岛饭店,均以其设备整洁典雅,菜品精细味美,服务热情周到而著称。

出于曲阜的孔府菜历史悠久,用料讲究,刀工细腻,烹调程序严格、复杂。口味讲究清淡鲜嫩、软烂香醇、原汁原味。对菜点制作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传统风味,是鲁菜中的佼佼者。原曾封闭在府内的孔府菜,80 年代以来也走向了市场,济南、北京都开办了"孔膳堂"。

鲁西、鲁北禽蛋菜、泰安以豆制品为主要原料的素菜,以及鲁中地区具有齐国遗风的肉、鱼菜,各具特色。

山东莱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而又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而形成的。80 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将鲁莱烹饪艺术视作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采取了继承和发扬的方针,从厨的一代新秀在茁壮成长,他们正在为鲁菜的继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拌肘子

这是一个凉拌菜,熟时肉鲜香不腻,配料黄瓜(或莴苣)脆嫩爽口,极宜佐酒。【原料】熟白时肉 250 克,黄瓜(或莴苣)100 克,酱油 35 克,醋 25 克,芝麻油 5克。【制法】1.准备工作:熟白时肉切成大片;黄瓜洗净,沥去水分,用刀稍拍后切成象眼块。2.调味:先将黄瓜放盘内,再把时肉摆在上面;碗内放酱油。醋、芝麻油调匀成拌汁,浇在盘内菜上即成。

2.拌里脊丝

此菜里脊滑嫩,配料鲜脆,清凉爽口,适宜佐酒。【原料】猪里脊肉 150 克,莴苣 100 克,精盐 1克,酱油 40 克,醋 30 克,鸡蛋清 1个,湿淀粉 10 克,香油 5克,白油 500 克(约耗 40 克)。【制法】

1.准备工作:将猪里脊肉片成长 3.6 厘米,厚 1.5 毫米的片,再顺着肉纹切成粗 1.5 毫米的丝,放碗内,加精盐、鸡蛋清、湿淀粉抓匀;莴苣切长3 厘米,粗 3 毫米的丝。炒勺放中火上,倒人白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里脊丝,用铁筷子搅动拨散,至熟时捞至温水中淘洗去油,再用凉开水冲凉。

2.调味:将莴苣丝放盘内,里脊丝盖在上面,浇上用酱油、醋、香油调成的拌汁即成。

3.五香酱肉

猪肉加五香药料酱制后,色泽红润,肉质嫩烂,香气扑鼻,味道醇厚,制法简单,取食方便,是热制冷吃的酒菜。【原料】带皮猪肉 5000 克,酱油 1000 克,精盐 200 克,葱、姜共 200 克,药料

10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肉刮洗净,切成 10 块,放入水锅中,用旺火烧沸后,

即捞至冷水中洗净;葱切长 3厘米的段;姜稍拍;药料用洁布包好。2.烹调:锅内加清水(以漫过肉为度),放入肉、酱油、盐、葱、姜、

药料,用铁算子将肉压住,在旺火上烧沸,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焖煮,至肉熟时捞出,皮朝下盛在盆内晾凉。锅内汤烧沸,撇净浮油,晾凉倒人肉盆内即成。吃时将肉捞出,切薄片装盘。

【附注】1.如无带皮猪肉,无皮猪肉亦可,但色、味较差。煮肉的原汤可留作下

次煮肉时继续使用,肉的香味更加醇厚。2.按此法亦可酱制猪肝、心、肺、肚、肠、尾、头、蹄、排骨。

4.炝腰花

猪腰划上麦穗花刀,再经炝制后,色调淡雅,质地脆嫩,味道清鲜,适宜佐酒。【原料】猪腰子 400 克,水发玉兰片 50 克,水发木耳 25 克,南荠 50 克,莴苣50 克,清汤 30 克,精盐 1.5 克,酱油 O.5 克,绍酒 2.5 克,味精 0.5 克,花椒油 5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腰子除去外皮,用刀从中片成两半,片去腰臊。在片

开一面划上麦穗花刀,然后切长 3 厘米,宽 1.5 厘米的块。玉兰片切长 2.4厘米,宽 1.2 厘米的片;木耳切成两半;南荠削皮、切片;莴苣切象眼片;均用沸水氽过。清汤、精盐、酱油、绍酒、味精、花椒油放碗内,调匀成炝汁。

汤勺内放清水 750 克,在旺火上烧沸后放入腰花,用手勺搅动一下,迅速捞至凉开水中浸一下,捞出挤去水分。

2.炝制:将腰花、玉兰片、木耳、南荠、离芭放碗内,倒上炝汁调拌均匀,盛入盘内即成。

5.醉腰丝

"醉"是一种以绍洒为主要调料的腌制方法。腰丝经醉腌后,脆嫩清鲜,

酒香味浓,为爽口凉菜。【原料】猪腰子 500 克,水发玉兰片 100 克,水发香菇 100 克,嫩菜心 25 克,葱椒绍酒 50 克,精盐 0.5 克,酱油 50 克,味精 1.5 克,姜未 1.5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腰洗净,撕去外皮,用刀片成两半,片去腰臊,坡刀每隔 6 毫米划一刀,深为猪腰厚度的 1/2,再横着刀纹切成粗 4 毫米的丝,放清水中泡去血水和臊味;汤勺内放清水 750 克,在旺火上烧至八成热,随即放入腰丝,用手勺搅动一下,迅速捞至凉开水中浸一下,捞出挤干水分。玉兰片、菜心均切成长 3.5 厘米、粗 3毫米的丝,香菇切成丝,均用沸水氽过。

2.调味:将葱椒绍酒、酱油、精盐、味精放碗内对成醉汁,加玉兰片、菜心、香菇、腰丝调拌均匀,腌 20 分钟后,装入盘内,撒上姜末即成。

6.松子肚卷

此菜原系济南洛口名厨彭珂所创。猪肚内装入用松子仁末等调好口味的肉条,再经酱制后,外皮红润,肚脆肉嫩,松子香味甚浓,适宜佐酒。【原料】猪肚 1 个(约重 750 克),带皮猪肉 1500 克,松子仁末 100 克,葱丝50 克,白矾 25 克,精盐 50 克,酱油 250 克,五香面 2.5 克,姜丝 2.5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肚放沸水中煮 5分钟捞出,把里边翻过来,加白矾、精盐 2.5 克搓净粘性,用清水洗净;猪肉切长 3厘米、宽 1.5 厘米、厚 6毫米的条(每条均带肉皮)。

2.烹调:将猪肉条放在盆内,加松子仁末、精盐、五香面、酱油、葱丝、姜丝拌匀,装入肚内,用竹扦别住开口处,放入酱锅内用微火煮约 4小时捞出,放案板上,用 1尺见方的洁布把猪肚包住,上面放一平板,再压 20 斤重物把肚压平。食时切薄片装盘。

7.卷煎

山东传统菜肴。据清·康熙年版之《食宪鸿秘》记载:"卷煎,将蛋推皮,以碎肉加料卷好,仍用蛋糊口。猪油、白糖、甜酱和烧。切片用。"制法是先将馅料卷起,后再烧之。后经改进,成为今天的卷而蒸成。在历史有记载距今近三百年的菜肴,可谓难得。此菜黄白相间,切成片状,是极有特色的碟菜。

【原料】猪嫩瘦肉 150 克,鸡蛋清 1个,湿淀粉 50 克、花生油 15 克鸡蛋 2个,精盐 7克,芝麻油 15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嫩瘦肉剁成碎馅,放入碗内,再加精盐、鸡蛋清、湿淀粉、芝麻油调匀成馅;鸡蛋另磕碗内,搅打均匀。将炒勺放中火上,烧热后加入花生油晃匀,至五成热时,倒入鸡蛋,随即将炒勺晃动使蛋液成为直径 1尺左右、厚薄均匀的薄饼。再将炒勺翻过朝下,用火嘘一下,取下成蛋皮。将蛋皮饼平铺案板上,把馅均匀摊在蛋皮上,抹平后卷起,成蛋卷。2.蒸制:将蛋卷放在大盘内,入笼用旺火蒸 15 分钟取出,用洁净白纱布包起,上压重物晾凉即成。食时,切薄片装盘。【附注】也可用紫菜作皮。馅料还可用鱼、虾、鸡肉调制。

8.锅烧肘子锅烧

是古老的烹调方法,在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类》庚部,记有,"锅烧肉"一菜,制法简单,原文如下:"猪羊鹅鸭等,先用盐、酱、料物腌一二时。将锅洗净烧热,用香油遍浇,用柴棒架起肉,盘合纸封,慢火熟。"这是很典型的"锅烧"。经过数百年的沿变,山东仍保留此菜,但制法已大大不同了。实际是将熟料挂糊炸,改刀,食时佐大葱、甜面酱,用荷叶饼卷吃。外焦肉嫩,表皮黄色,肉香可口。

【原料】猪前肘(去骨)500 克,湿淀粉 200 克,花椒面 3克,料酒 10 克,鸡蛋50 克,酱油 50 克,精盐 3克,油耗 100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肘子放入水锅内,用旺火煮透,取出洗净晾凉,切成大片,皮面朝下摆入碗内,加入酱油、料酒、葱段姜片,腌渍后,放展中蒸 1小时左右。

用湿淀粉,鸡蛋、精盐、料酒、酱油调成糊,一半糊摊平盘内,把肘子片摆上(保持肘子原形),将剩下的朝肘子表面抹平。

2.烹调:把净锅放旺火上,加大锅油,烧至七成热时,将肘子保持原形推入油锅内炸,使其外壳炸硬时,用手铲托起肘子,慢火炸熟,翻过后,用铁筷子戳几个小孔,至炸透后,捞出控净油,改刀摆在盘内,花椒面撒上。

大葱段、甜面酱、荷叶饼同时上桌佐食。

9.八宝辣酱

此菜选用四荤四素八种原料炒制而成,故称"八宝"。质地酥、脆、软、滑、嫩,味道香、辣、咸略甜,以"蚕豆酱"为主进行调味,具有特殊清香气味。

【原料】鸭胗 50 克,鸡脯肉 50 克,炸花生米 50 克,蚕豆酱 50 克,水发木耳 15

克,白糖 15 克,湿淀粉 25 克,葱姜末 2.5 克,虾仁50 克,猪里脊肉 50 克,冬笋 50 克,清汤50 克,绍酒15 克,辣椒25 克,精盐2克,白油500 克(约耗 75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鸭胗片去筋皮,划上蓑衣花刀,切成 1.5 厘米见方,厚

6毫米的丁;鸡脯肉,猪里脊肉切成 1.5 厘米见方、厚 6毫米的丁;用精盐 1克,鸡蛋清 1/2 个、湿淀粉 15 克抓匀;虾仁用鸡蛋清、精盐 0.5 克,湿淀粉抓匀。辣椒去蒂、籽,切成 1.5 厘米见方的块。木耳撕小块;冬笋切成 1.5厘米见方,厚 3毫米的片;均用沸水氽过,沥净水分。花生米剥去外皮。蚕豆酱剁碎。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烧至五成热,把虾仁放入搅动拨散,熟透捞出;再放鸡丁、肉丁、鸭胗,快速拨散,捞出;勺内留油 25 克,放葱姜末、辣椒,炸出香味,加蚕豆酱炒熟,放清汤烧沸后,再放木耳、笋丁、鸡丁、肉丁、鸭胗、精盐、白糖、绍酒、颠翻煸炒,然后加花生米、虾仁,颠翻出勺即成。

10.荤素豆腐

熟猪肉与豆腐同炒,一荤一素,味浓可口。【原料】白猪五花肉 100 克,豆腐 250 克,青菜心 50 克,精盐 2.5 克,酱油 10克,绍酒 5克,清汤 50 克,味精 1克,葱片 5克,花椒油 5克,花生油 500克(约耗 5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豆腐蒸透、晾凉,片去硬皮和猪肉均切成长 3.6 厘米的块;青菜心洗净,切成长 3厘米的段。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把豆腐放入炸至金黄色捞出;炒勺内留油 25 克,放葱片炸出香味,把肉和青菜心加入稍煽,随即放入豆腐、清汤、酱油、精盐,颠翻偏匀后,再放绍酒、味精,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盛出即成。

11.肉茸豆腐

此菜是在豆腐经烹烧后,再把经煽炒的肉茸浇在豆腐上、鲜嫩味美,宜作下饭菜品。【原料】豆腐 300 克,熟火腿末 15 克,水发海米末 15 克,精盐 1克,葱椒绍酒15 克,味精 1.5 克,葱姜末 2.5 克,猪瘦肉 75 克,冬笋末 15 克,水发冬菇末 10 克,酱油 25 克,清汤 200 克,湿淀粉 5克,白油 5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瘦肉剁成茸泥;豆腐片去硬皮切成 2.1 厘米见方的块,放至清水锅内煮至漂起时捞出。2.烹调:炒勺放火上加白油 25 克,用旺火烧至八成热,放清汤 150 克,酱油 15 克,精盐烧沸,放进豆腐,移至微火上 至汤尽时盛入汤盘内。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烧至六成热,放葱姜末炸出香味,加猪肉茸煸熟,再放酱油、清汤、葱椒绍酒、海米末、冬笋末、冬菇末、火腿末烧沸,放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浇在豆腐上即成。

12.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是以吉言而得名,故常用于喜寿宴席饭菜。鲜香软嫩,入口即散,色红个大,4个一盘。

【原料】猪肥瘦肉 300 克,南荠 50 克,酱油 60 克,清汤 750 克,湿淀粉 50 克,大葱白 3根,花椒油 10 克,水发玉兰片 50 克,精盐 12 克,绍酒 10 克,鸡蛋清 2个,葱姜末 10 克,姜片 1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肥瘦肉切成 4毫米见方的丁。南荠削皮,与玉兰片均切成 3毫米见方的丁,一起用沸水氽过;大葱白从中劈开,切成长 6厘米的段。碗内放肉丁、南荠丁、玉兰片丁、葱姜末、酱油 15 克,精盐 5克,绍酒5克搅拌均匀,用手团成 4个大丸子;鸡蛋清、精盐、湿淀粉 35 克放在另一碗内调成蛋糊待用。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烧至五成热,将丸子逐个蘸满蛋糊下油,炸至八成熟对用漏勺捞出。砂锅内放大葱白垫底,丸子放上面,加清汤、酱油、姜片,在中火上烧沸后,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炖至汤剩一半时,取出葱姜不要,把丸子捞至汤盘内。炖丸子的原汤倒入汤勺内,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绍酒、花椒油搅匀,浇在丸子上即成。

13.南煎丸子

此菜是一个特异的济南菜,丸子实为扁形丸子,味道咸中带甜,色泽红

润,软嫩鲜香,适口不腻。【原料】猪肥瘦肉 250 克,精盐 1.5 克,酱油 35 克,绍酒 15 克,味精 2克,白糖 10 克,清汤 250 克,鸡蛋清 1个,湿淀粉 30 克,葱末 3,5克,姜末 1.5克,花椒油 10 克,白油 200 克(约耗 6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肥瘦肉切成 1.5 毫米见方的小丁,放碗内,加精盐、酱油 5克,绍酒 5克,葱末、姜末调匀,再加入鸡蛋清、湿淀粉搅匀成馅。2.烹调:炒勺放小火上,加白油烧至三成热时,将炒勺端离火眼.把肉馅挤成直径 1.8 厘米大的丸子,逐个下勺,在小火上煎至四成熟时,将丸子全部翻过来,用手铲按扁继续煎至八成熟时,滗出油,加清汤、酱油、白糖煨炸,至汤剩 2/3 时,放绍酒、味精、湿淀粉轻轻颠匀,淋花椒油,盛入盘内即成。

【注意】丸子下勺煎时,应随时活动炒勺,以免煎糊。盛盘后应平摆一层,不可罗叠。

14.三鲜肉丝

将肉丝与海参、玉兰片同炒,谓之三鲜,是炒肉丝中的精品,常作宴席行件菜用之。

【原料】猪瘦肉 75 克,水发玉兰片 50 克,葱 10 克,白油 40 克,精盐 1克,料

酒 15 克,湿淀粉少许,水发海参 50 克,水青豆 25 克,姜 5克,鸡油10 克,酱油 15 克,清汤 5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肉洗净,切成肉丝,海参、玉兰片、葱、姜都切成丝。2.烹调:将青豆、海参、玉兰片用开水焯过,捞出备用。炒勺放火上,加入白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葱姜一炸,放肉丝搂匀划开,加精盐、酱油、料酒拌炒;再放海参丝、玉兰片丝、青豆同炒,加清汤,最后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鸡油即成。

15.油包三丝

猪肉、鸡、笋切成丝,再用猪网油包成卷炸制后,外皮黄亮酥脆,卷内肉嫩味精,热食冷吃皆宜。【原料】猪网油 2张,猪里脊肉 100 克,鸡脯肉 100 克,水发冬笋 50 克,精盐 5克,绍酒 15 克,鸡蛋清 3 个,面粉 100 克,葱丝 25 克,姜丝 25 克,香油25 克,花生油 1000 克(约耗 5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里脊肉、鸡脯肉、冬笋均切成长 3厘米、粗 3毫米的

丝,放碗内,加鸡蛋清 1个、精盐、绍酒、葱丝、姜丝、香油拌匀待用;鸡蛋清 2个和面粉放另一碗内搅成蛋糊。

将猪网油洗净,用洁净纱布搌干水,切成宽 9厘米的片共 6片,平铺在案板上;将拌好的"三丝"分成 6份,放在猪网油上面,卷成 6条长卷。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时,将网油卷逐条沾满蛋糊,放油内炸,待"三丝"熟透,外皮呈淡黄色时捞出,沥净油。每条网油卷再切 4块,整齐地摆入盘内即成。

16.扒牛肉条

质地较嫩的牛脊肉,经长时间烹制,色泽红润,酥烂味浓。【原料】牛脊肉 750 克,酱油 50 克,湿淀粉 15 克,姜片 5克,香油25 克,精盐5克,绍酒 25 克,葱段 50 克,八角 3瓣。【制法】1.准备工作:将牛肉放冷水中泡透,洗净血水,放清水锅内用中火煮透,捞出洗净。锅内加清水 2000 克,牛肉、葱段 25 克,姜片 2.5 克,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盖上锅盖,用小火煮二三小时,熟透捞出晾凉,切去肉上的脂皮及不整齐的边,横着肉纹切成长 9厘米、宽 3厘米、厚 3毫米的条,光面朝下整齐地摆入碗内,加酱油 25 克,精盐、绍酒、葱段、姜片、八角、煮肉的汤,上笼蒸 20 分钟取出,去掉葱、姜、八角。

2.烹调:将牛肉碗内的汤滗人汤勺内,牛肉扣在盘内;汤勺放中火上,加酱油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浇在牛肉上即成。

17.九转大肠

此菜是传统济南名菜,对"九转"之说,原来众说纷坛,笔者 70 年代未反复访问济南老厨师,最后由已故名厨孔宪垣处得知,说是源于道家"九转金丹",最初是清末济南城内"九华楼"饭庄首创,是形容此菜经过多次烧炼之意。之后为使此菜正名,写了此菜的来龙去脉。文章发表在《中国烹任》1980 年第 4期上,自此后国内多家杂志、报刊转载。此菜是鲁菜馆的保留菜肴, 50 年代末编撰的《中国名菜谱》曾在两册(北京、山东)三次列入此菜。可见其重要程度。此菜品红亮,五味俱全,肥而不腻。不过随着饮食变迁,人们防高脂肪而不再多食大肠,使之经营不再兴盛。【原料】熟大肠 3条(750 克)、酱油 25 克,清汤 150 克,肉桂粉 0.5 克,胡椒粉 0.5 克,葱姜蒜共 15 克,熟油 100 克,白糖 100 克,醋 50 克,料酒 10克,砂仁粉 0.5 克,香菜 5克,精盐 2克,花椒油 15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熟大肠(细尾部切去不用)切成"扳指"段,放沸水中一焯,捞出控净水;葱姜蒜切末。2.烹调:净锅放火上,添大锅油,烧至七成热,将大肠放入炸至呈大红色,捞出控净油。净锅留底油,烧热,入葱姜蒜爆锅,用醋一烹,放入白糖炒糖色,下大肠裹匀,下酱油清汤、料酒,改慢 至汤剩 1/4 时,加胡椒粉、肉桂、砂仁,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撒上香菜末,盛盘中。

18.焦熘里脊

里脊先炸成外焦里嫩,再放勺内紧裹一层芡汁,为之焦熘,是一种特殊的烹调法。【原料】猪里脊肉 200 克,精盐 1 克,酱油 10 克,醋 15 克,绍酒 10 克,清汤200 克,鸡蛋清 1 个,湿淀粉 50 克,葱末 2.5 克,姜末 1 克,蒜未 2.5 克,花生油 1000 克(约耗 75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里脊肉切成长 4.5 厘米、宽 3厘米、厚 0.3 厘米的片,放碗内,加精盐、鸡蛋清、湿淀粉 25 克抓匀。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时,将里脊片逐片放入油内,炸至呈深黄色发酥时捞出;炒勺内留油 35 克,放葱、姜、蒜末,炸出香味时烹上醋,加入酱油、清汤、绍酒烧沸,用湿淀粉勾芡,再倒入炸好的里脊片,颠翻两下,使芡汁都均匀地粘裹在里脊片上即成。

【注意】1.里脊片下勺裹汁时动作要迅速,以免外层口软;芡汁数量不宜过多,以食后盘内无余汁为宜。2。还可切块,盖浇蕃茄汁,色红橙色,味有酸甜味,是近代兴起的焦熘菜品。

19.油爆双脆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以油爆的方法把肚头、鸡脸两种原料爆成,脆嫩滑润,清鲜爽口,名曰"双脆"。

【原料】猪肚头 200 克,精盐 4.5 克,绍酒10 克,清汤 50 克,湿淀粉 25 克,鸡脸 150 克,味精 1.5 克,葱末 1.5 克,蒜末 1.5 克,姜末 0.5 克,白油 500克(约耗 5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肚头剥去脂皮硬筋洗净,用刀划上网状花刀,放碗内,加精盐 1.5 克,湿淀粉 10 克抓匀。鸡胗洗净,片去内外筋皮,用刀划上间隔1.5 毫米的十字花刀,放另一碗内,加精盐 1克,湿淀粉 5 克抓匀。清汤、绍酒、味精、精盐、湿淀粉对成芡汁。

2.烹调:炒勺放旺火上,加白油,烧至八成热时,把鸡脸、肚头下入油内,用铁筷迅速拨散,倒入漏勺内;炒勺内留油 25 克,放入葱、姜、蒜末炸出香味,随即倒入鸡胗、肚头及对好的芡汁,颠翻两下,盛入盘内即成。

20.爆三样

"三样"由猪腰、猪肝、猪瘦肉组成,经油爆后,鲜嫩滑润,香醇不腻。【原料】猪腰 300 克,猪肝75 克,猪瘦肉 75 克,菜花25 克,水发玉兰片 25 克,南荠 25 克,毛豆子 15 粒、精盐5克,绍酒 10 克,味精2.5 克,清汤50 克,鸡蛋清 1个,湿淀粉 20 克,葱蒜末各 1.5 克,白油 500 克(约耗 6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腰除去外皮,从中片成两半,片去腰臊,与猪肝、猪瘦肉均片成长片,放碗内,加精盐 2克,鸡蛋清、湿淀粉 12.5 克抓匀。菜花切小块,玉兰片切成长的薄片,南荠削皮,切成片,与毛豆子一起用沸水氽过;清汤、精盐、绍酒、味精、湿淀粉放入另一碗内对成芡汁待用。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烧至八成热时,将猪腰、肝、瘦肉一起下入油内,用铁筷搅散,至熟时倒入漏勺内;炒勺内留油 25 克,放葱姜蒜末,炸出香味时放入猪腰、肝、瘦肉和菜花、玉兰片、南荠、毛豆子,用手勺迅速搅匀,再倒入对好的芡汁,颠翻两下,盛入盘内即成。

21.三下锅

此菜用炖的烹调方法制做而成。成品肉烂味香醇,肥而不腻,系潍坊民间名吃,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原料】带皮猪肉 1000 克,小红萝卜 1000 克,酱油 25 克,清汤 1000 克,甜面酱 25 克,芝麻油 15 克,净肥母鸡 1000 克,精盐 10 克,绍酒 25 克,葱段 5克,姜片 5克,八角 2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肉洗干净,切成 4厘米见方的块;净肥母鸡冲洗干净,剁成 3.5 厘米见方的块;小红萝卜洗净,切三角块。2.烹调:将猪肉块、鸡块放入汤锅内焯过,捞出用冷水洗净,控干水分;炒勺放中火上,加入芝麻油,烧至五成热时,放葱段、姜片、八角,炸出香味时,放甜面酱炒熟,加入清汤、酱油、精盐、绍酒、猪肉和鸡块,烧开后移至微火炖至六成熟时,放入小红萝卜块,继续炖至熟烂,盛出即成。

22.金针肉

此菜以所用配料命名。经烧制色泽红润,肉片香烂,味道清鲜,肥而不腻。【原料】猪硬肋肉 350 克,精盐 0.5 克,绍酒 25 克,清汤 150 克,白糖 10 克,金针菜 50 克,酱油 40 克,甜面酱 15 克,葱姜丝 5克,湿淀粉 10 克,白油35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硬肋肉用铁筷子叉起,在旺火上将肉皮燎至淡黄色,放入八成热的水内浸泡约 5分钟,用小刀刮去黄皮,切成长 9厘米、宽 3厘米、厚 6毫米的片,用酱油 15 克,绍酒 10 克,精盐渍匀。金针菜用温水泡软,择去老根洗净,用沸水永过捋成把,用刀从中切两段,放碗内,加甜面酱、葱姜丝、酱油 10 克,绍酒 10 克,白油 10 克,调拌均匀;将肉片皮面朝下摆放在粗瓷碗内(成鱼鳞状),金针菜放肉上。

2.烹调:炒勺放小火上,加白油 15 克,白糖炒至血红色时烹上绍酒 10克,酱油 10 克,随即倒入肉碗内;将肉碗放入笼屉中用旺火蒸约两小时取出,把肉扣在盘里;蒸肉的汤滗入汤勺内,再加人清汤、酱油、绍酒烧沸,撇去浮沫,加白油、湿淀粉搅匀,浇在肉上即成。

23.熘黄菜

此菜是传统北方菜,菜名还保留着古老饮食习俗,如北方人不称"蛋"字,所以鸡蛋菜称为"木樨"、"黄菜"。在清代笔记小说中记有此事,原文记下:"有一南客不食鸡卵,初至北地早尖(吃早点之意),下舆入店,呼店伙甚急,其状似甚饥,开口便问:有好菜乎?答曰:有木樨肉。好,速取来。及献于几,则所不食也,虑为人所笑,遂不敢言。又问,别有佳者乎?答曰:摊黄菜何如?客曰:早言有此,岂不大佳。及献于几仍所不食者,⋯⋯。"这种菜名称谓反映的是地域之别,因此而闹出笑话,反映流传至今的"熘黄菜"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菜,地道的山东菜在此也能证之。

此菜制作难度较大,主要是将鸡蛋搅炒成豆腐脑状。成熟后软嫩似豆腐脑,能够自然颤动,鲜香味美。

【原料】鸡蛋 4个、南荠(去皮)25 克,青豆末少许、料酒 10 克,湿淀粉 10 克,

猪肉 25 克,水发海米少许、精盐 3.5 克,清汤 200 克,白油 50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猪肉剁成泥茸,南荠、水发海米切剁成末,把鸡蛋磕碗内,加入肉茸、海米末、南荠末、青豆末、料酒、湿淀粉、清汤、精盐搅打均匀。

2.烹调:将净勺放中火上,放白油烧至五成热,倒入搅好的蛋液,用手勺推炒,熟后盛汤盘中,撒上火腿末即成。

24.珊瑚菜卷

此菜口味有辣、咸、酸、鲜四味调和之美,配料呈丝状,色泽鲜艳,以大白菜叶作皮卷成,故名。【原料】大白菜叶 2片,鸡蛋清 1个,味精1克,白糖 10 克,精盐2克,玉兰片丝 5克,葱姜丝少许,淀粉 5克,肉泥 200 克,酱油 15 克,绍酒 10 克,食醋 5克,红辣椒丝少许、水发冬菇丝 5克,清汤 25 克,白油 1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大白菜叶用开水稍烫,捞出沾干水分;肉泥用清汤、蛋清、淀粉、精盐、绍酒各少许拌匀。然后均匀地抹在白菜叶上,卷成卷,入笼蒸熟。取出后切成 2.5 厘米的象眼块,摆在盘内。

2.烹调:勺内放白油 10 克,烧至七成热,放入白糖 10 克,烧至发红时,放进辣椒丝、葱姜丝,然后烹醋,及余下的酱油、绍酒、味精,再放进玉兰片丝、冬菇丝,开起后,浇在白菜卷上即成。

25.双烤肉

猪肉经两次烤制后,肉皮焦黄,瘦肉红润,肥肉不腻,带有焦香味。用春饼、荷叶饼卷食,别有风味。【原料】带皮带骨猪硬肋肉 2500 克,鸡蛋清 4个,湿淀粉 200 克。【制法】1.准备工作:用铁筷子将猪硬肋肉叉起,在旺火上燎糊肉皮,放入八成热的水内浸泡透,用小刀刮净糊皮,放在汤勺内加清水煮至八成熟捞出;鸡蛋清、湿淀粉搅匀成糊,抹在肉上(皮面不抹)。

2.烤制:将猪硬肋肉皮面朝下放在烤盘里,入烤炉烤至肉皮呈红色时,翻过来再烤,约烤半小时至熟取出。

3.装盘:将烤熟的猪硬肋肉用刀刮去糊皮,把肉皮、肥肉、瘦肉切成长块,排骨剁成长段,分开摆在盘内。

上桌时,外带大葱白、甜面酱、萝卜条各一小碟佐食。【注意】烤制时应掌握好火力,以用小火为宜。

26.拼什锦合菜

此菜选用多种原料,用料讲究,菜品有褪红、黄、白、绿等色,色彩绚丽,加芥末一同拌制辣香味浓,清凉可口。【原料】水发海参 200 克,水发海米 150 克,水发冻粉250 克,熟瘦火腿150 克,白鸡肉 250 克,酱油40 克,芥末糊 25 克,水发蹄筋 15 克,水发海蜇 50 克,白里脊肉 25 克,鸡蛋糕 20 克,黄瓜 50 克,醋 30 克,香油 5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海参、蹄筋用水氽过,晾凉,切成长 5厘米。粗 0.2 厘米的丝;火腿、鸡蛋糕、海蜇、黄瓜、白鸡肉、白里脊肉均切成长 5厘米、粗 0.2 厘米的丝;冻粉切成长 5厘米的段。

2.拌制:先将蹄筋丝,鸡丝、里脊丝、黄爪丝、冻粉、海蜇合在一起调拌均匀,盛在盘内;再将海参丝、火腿丝、蛋糕丝、海米放在上面,把酱油、香油、醋、芥末糊放在一个碗内调匀,浇在盘内菜上即成。

27.凉拌海蜇海

蜇凉拌后,质脆而韧,清凉爽口,是常用的佐酒佳肴。【原料】水发海蜇头 400 克,酱油 40 克,醋 25 克,姜末 5克,香油 3.5 克。【制法】将海蜇放入沸水中氽过,捞出沥净水分,用刀片成薄片,然后放入凉开水中搓洗干净,捞出沥去水,装入盘内;酱油、醋、香油调匀成拌汁,浇在海蜇上,撒上姜末即成。

【注意】氽海蜇的水要多,火要旺,动作要迅速,否则嚼而不烂。

28.酱汁鱼

因用甜面酱为主加以调味,所以取名"酱汁鱼"。制作时将酱汁 入鱼肉内,味香浓醇,是佐酒的上好菜肴。系传统冷碟菜品种。【原料】鲜鱼 500 克,酱油 10 克,甜面酱 50 克,绍酒 10 克,白糖 15 克,清汤250 克,葱末 2.5 克,姜末 1.5 克,花生油 1000 克(约耗 50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鱼刮鳞、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切成长 4.5 厘米,宽 1.8 厘米的条,用酱油 5克,绍酒 5克渍匀。2.烹调:将炒勺放旺火上,烧至八成热时,把鱼条放入,炸至发红时捞出;炒勺内留油 15 克,放入白糖,炒至糖起泡发黄时,放甜面酱炒熟,随即加入葱、姜末、清汤、绍酒、酱油、鱼条,用微火偎 ,至汤剩1/4 时盛出,晾凉即成。

29.盐水虾

盐水,是济南菜中传统冷菜制法,能保持原料的原色,因取用鲜花椒加以调味,食之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原料】青虾 300 克,精盐 15 克,绍酒10 克,清汤 250 克,葱姜15 克,鲜花椒1枝。【制法】1.准备工作:将青虾剪去须、爪及虾枪,洗净;葱姜切成长 2.1 厘米,宽 4.5 毫米的薄片。2.烹调:汤勺内放入清水 750 克烧沸后,将虾倒入勺内氽过捞出,另用清汤、绍酒、精盐、葱、姜、鲜花椒和青虾,用中火烧沸后,移至中火上约煮 5分钟(已熟),倒入盆内浸泡 10 分钟,把虾取出,摆入盘内即成。

30. 虾

青虾质嫩味鲜,经制后,咸香微甜,是很好的冷拼碟料。也做色味大件菜。【原料】青虾 300 克,葱 5克,姜 2.5 克,精盐 15 克,白糖 15 克,绍酒 10 克,清汤 150 克,花生油 500 克(约耗 50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青虾齐着眼剪去须枪及爪,洗净沥去水分;葱姜均切成长 2.4 厘米,宽 4.5 毫米的薄片。2.烹调:炒勺放旺火上,加花生油烧至八成热,放入青虾炸至火红色时捞出,炒勺内留油 15 克,烧至五成热时,放葱、姜片炸出香味,随即放入清汤、绍酒、精盐、白糖、青虾,烧沸后移至微火上, 至汤汁将尽时即成。

31.清炖加吉鱼

经清炖之后的加吉鱼,汤呈白色,汁清味浓,鱼肉鲜美,滋味醇厚。【原料】加吉鱼 1条(约重 750 克),猪肥瘦肉50 克,精盐5克,清汤1000 克,葱 25 克,花生油 100 克,油菜心 100 克,绍酒 10 克,味精 1.5 克,姜 10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加吉鱼刮鳞,在肛门处用刀横切一小口(约 1.2 厘米深),用竹筷从鱼嘴插入腹部,绞出内脏,洗净,在鱼的两面均划上棋子花刀;猪肥瘦肉切成长 3厘米,宽 1.5 厘米,厚 3毫米的片;葱切段,姜拍碎;油菜心切成长段。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把鱼放入待两面均煎成浅黄色时,加清汤、葱、姜、猪肥瘦肉片、精盐、绍酒,用微火炖约20 分钟,捞出葱姜不用,将鱼盛入鱼盘内;勺内汤中再加入味精、油菜心烧沸,浇在鱼上即成。

32.酱焖加吉鱼

此菜是将甜面酱抹入原料刀口中先煎后焖,色泽红润,肉质鲜嫩,具有甜面酱经焖过的特有香味,食之可口,别有风味。【原料】加吉鱼 1条(约重 750 克),水发冬笋 25 克,水发口蘑 10 克,甜面酱15 克,精盐1克,酱油25 克,绍酒15 克,清汤200 克,味精1克,葱 1段、姜 1片,白油 10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鱼刮鳞,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后,在鱼身两面均划上棋子花刀,刀口内抹上甜面酱;冬笋切成长 4.5 厘米,宽 1.5 厘米的薄片,口蘑片成薄片。

2.烹调:炒勺放微火上,加白油烧至七成热,将鱼下人勺内, 煎至两面发红时,放入葱、姜、酱油、清汤、绍酒、冬笋、口蘑,扣上大盘焖 5分钟,把鱼翻过,焖透至熟,剔除葱姜,把鱼捞出盛入鱼盘内;勺内汤汁煤泞,浇在鱼上即成。

33.烧秦皇鱼骨

此菜是用鳜鱼中段加水发鱼骨烧制而成。孔府以"鳇鱼骨"之谐音,名为此菜,以解秦皇"焚书坑儒"之恨。【原料】水发鱼骨 100 克,冬菇、笋各 1片,葱、姜各 2片,酱油 30 克,料酒、盐水少许,花椒油少许,鳜鱼中段 250 克,蒜瓣 25 克,甜面酱 15 克,清汤50 克,花生油 50 克,湿淀粉少许。

【制法】1.准备工作:把鳜鱼中段去脊骨片成两扇,在鱼外面划 3—4刀;把鱼骨切长条,蒜瓣用竹签穿两串。2.烹调:将鱼骨用清汤"氽"过,捞出控净水分。把鱼骨夹在鳜鱼的刀口内,加酱油 10 克,湿淀粉抓匀。炒锅放旺火上,加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蒜瓣串炸黄捞出,再烧至七成热时,放入抓匀的鱼段,炸成金黄色捞出控油。另用砂锅放火上,加白油,烧热后放葱、姜炸过捞出,再放甜面酱沸起后,加酱油、清汤烧煤 1分钟,离火盛到碗内,把蒜瓣串放在鱼肉上,加盐水。把碗放入笼屉蒸约 10 分钟取出,扣在汤盘中,取出蒜串不用,把汤水滗到砂锅内。将砂锅放火上,烧开后加料酒、冬菇、笋片,淋上花椒油,浇到汤盘中即成。扣入盘中时要注意造型完整。

34.清炖元鱼

此菜选用鲜活元鱼制成,配有猪肉,汤鲜味美,元鱼肉嫩绵软而不腻,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补养之功能。

【原料】活元鱼 1只(约重 1000 克),猪肥瘦肉 100 克,清汤 600 克,精盐 1.5克,蒜未 1.5 克,白油 100 克,酱油 50 克,绍酒 25 克,姜未 2.5 克,葱末5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活元鱼仰放在案板上,待其头伸出,把头剁下,放净血后洗净,放沸水内烫过,刮去黑皮;在背甲下面沿骨缝拉一刀口,揭下硬盖,撕下裙边,取出内脏,剁去尾和四爪,用清水洗净;元鱼肉和裙边均剁成 2.4厘米见方的块。猪肥瘦肉切成长 4.5 厘米、宽 1.5 厘米、厚 3毫米的片。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烧至七成热,放葱、姜、蒜末炸出香味,将元鱼肉,裙边和猪肥瘦肉放入勺内,煸炒约 3分钟,随即加酱油 25 克,再煸炒几下,然后人绍酒 15 克,酱油、精盐、清汤,用微火炖约 1小时半,移至旺火上烧沸,撇去浮沫,放入绍酒即成。

35.黄焖元鱼

经黄焖而成的元鱼,肉酥烂而不碎,味醇厚且甚鲜,色泽红润发亮,是济南地区传统制作方法。【原料】活元鱼 1 只(约重 750 克),猪肥瘦肉 150 克,甜面酱 15 克,精盐 2克,酱油 10 克,绍酒 15 克,清汤 300 克,湿淀粉 5克,白糖 15 克,葱、姜1段(片),蒜片5克,葱油5克,白油25 克,花生油1000 克(约耗 5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活元鱼仰放在案板上,待其头伸出,把头剁下,放净血后洗净,放沸水内烫过,刮去黑皮,在背甲下面沿骨缝拉一刀口,揭下硬盖,撕下裙边,取出内脏,剁去尾和四爪,用清水洗净;元鱼肉和裙边均剁成 2.4厘米见方的块,用酱油、绍酒 5 克抓匀,猪肥瘦肉切成长 4.5 厘米、宽 1.5厘米、厚 3毫米的片。

2.烹调:炒勺放旺火上,加花生油烧至八成热时,将元鱼肉下入勺内,炸至五成熟捞出;另用炒勺放白油,中火烧至五成热时,放白糖炒至起沫发黄,加甜面酱"炒"熟,随即加入葱、姜、蒜、清汤、精盐、绍酒、猪肥瘦肉片,用手勺搅匀,再放入元鱼肉、裙边烧沸,移至微火上,盖上勺帽,焖至熟烂时,剔除葱、姜不甲,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葱油,出勺即成。

36.糖醋鲤鱼

济南北临黄河,河中所产鲤鱼,体色美丽而鲜艳,口与鳍为淡红色,两侧鱼鳞具有金黄色光泽,腹部淡黄色,尾鳍鲜红,其肉味纯正,鲜嫩肥美,是鲤鱼中之珍品。济南百年老店汇泉楼饭庄(原在江家池),对烹制"黄河鲤鱼"有专长,该店所创制的"糖醋鲤鱼",是把划上百叶花刀的整条鲤鱼裹上粉糊,下油炸至头尾翘起,成金黄色后,再浇上用洛口醋烹制的糖醋汁,使其"吱啦"作响的上桌,形似"鲤鱼跳龙门"。味甜酸微咸,外焦里嫩,香味扑鼻。系传统名菜。

【原料】黄河鲤鱼 1 条(约重 750 克),白糖 200 克,酱油 10 克,湿淀粉 150

克,葱未 2克,花生油 1500 克(约耗 200 克),醋 100 克,清汤 300 克,姜未 1克,蒜末 2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鱼去鳞,开膛去内脏,挖去两鳃,洗净,用刀在鱼身两面均划上百叶花刀,然后提起鱼尾使刀口张开,将精盐撒入刀口内稍腌,再在鱼周身及刀口处均匀地涂上一层湿淀粉糊。

2.烹调:炒勺放旺火上,加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时,手提鱼尾放入油内,其刀口立即张开,用手铲将鱼托住以免粘勺,炸约 2分钟;用手铲把鱼推向勺边,鱼身即成弓形,鱼脊背朝下,炸约 2分钟后,再翻过使鱼腹朝下,再炸 2分钟,以上共炸约 8分钟,待鱼全部呈金黄色时,取出摆在鱼盘内;勺内留花生油 100 克,烧至六成热时,放葱、姜、蒜末炸出香味,随即烹上醋,放入清汤、白糖、酱油、湿淀粉,烧沸成糖醋汁,用手勺迅速浇在鱼身上即成。

【注意】1.糖醋汁最好在鱼快炸好时,另用炒勺烹制,使鱼、汁同时成熟,以保

持其特色。2.按照传统习惯,鱼吃完后,还要用其头尾做一碗味美适口的"砸鱼汤"。

其做法是:将鱼盘内的余汁和鱼的头、尾放入汤勺内,用手勺把鱼头砸碎,再放清汤 500 克,酱油 5克,盐 1.5 克,醋 50 克,白糖2.5 克,烧沸后撇净浮沫,撒上香菜未 5克,胡椒面 2.5 克,盛入汤盘内即成。此汤香气扑鼻,有酸、甜、香、辣、咸五味调和之美。

37.软熘鳜鱼

此菜鱼肉极为软嫩鲜香,口味酸甜适口,色如琥珀,深受食用者喜爱。【原料】鲜鳜鱼 1条(约重 1000 克),酱油 20 克,清汤 150 克,葱姜蒜末各 2克,葱段 3克,绍酒 15 克,湿淀粉 10 克,姜蒜片各 3克,葱油 3克,花生油 1250 克(约耗 6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鳜鱼肚脐处横切 1厘米深的刀口,从口中取出鳃和内脏,冲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一烫,刮鳞洗净;鳜鱼两面均划上波浪刀纹。2.烹调:将鱼周身抹上酱油 5克稍腌;炒勺放旺火上,加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放进鱼一炸捞出,放上葱段、姜片、蒜片、绍酒 5克,清汤 50 克,入笼旺火蒸熟,取出,去掉葱、姜、蒜不要,滗去汤;炒勺放旺火上,加花生油 30 克,放白糖炒化,加入葱姜蒜末,随即放酱油、醋、绍酒、清汤烧开后,撇净浮沫,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葱油,浇在鱼上即成。

38.怀抱鲤

孔府的鲤鱼菜,渊源已久,而且还有专用的盛鱼器皿。此菜是用大小各一的鲜鲤鱼经红烧而成。小鱼面向大鱼怀中,分放两格的"鱼船"中。孔子的儿子孔鲤,其墓葬在孔子墓的前面,成为"抱子携孙"的墓葬布局的格式。"怀抱鲤"即由此得名。

【原料】鲜鲤鱼 1 条(约重 750 克),小鲤鱼 1 条(约重 250 克),肥肉膘 25克、南荠 25 克,精盐 5克,料酒 30 克,湿淀粉少许,木耳 1克,葱、姜、蒜各 10 克,酱油 50 克,清汤 750 克,花生油 1000 克(约耗 75 克),鸡油1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把两条鱼挖鳃刮鳞,开膛去内脏,用清水洗净,用刀划成竹叶花,放在盘内。用少许精盐、酱油、料酒涂均稍胳。肥肉膘切丝,葱切成段,姜、蒜切片、南荠用开水焯过切片。

2.烹调:把炒勺放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九成热;放入鱼炸成银红色。倒入漏勺;炒勺内留油 15 克,放入葱、姜、蒜一炸,烹上料酒、酱油,倒在汤勺里。汤勺放火上,把鱼正面向下放入,加清汤、精盐、肥膘、南荠、木耳,烧开 3分钟后,用慢火烧 15 分钟,把鱼翻过来再烧 3分钟,先把大鱼正面向上轻轻铲出放入鱼船,再把小鱼轻轻铲出,放在大鱼怀里。用漏勺捞出汤勺随烧鱼的各配料,匀搭在鱼身上。汤勺放火上,烧开后撇去浮沫,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鸡油,泼在鱼身上即成。

39.炸椿鱼

用鱼肉片包裹香椿芽谓之"椿鱼"。经炸后色泽金黄,外皮酥脆,鱼肉软嫩,椿芽鲜香。为济南地区春季较盛行的时令菜。【原料】猴于鱼肉 150 克,精盐 2.5 克,味精 1.5 克,湿淀粉 25 克,花生油 500

克(约耗 50 克),香椿芽 100 克,绍酒 5克,鸡蛋清 2个,葱姜末各 1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猴子鱼肉片成长 7厘米,宽 3.5 厘米,厚 0.2 厘米的薄片,放入碗内,加精盐 1.5 克,绍酒、味精、葱姜末抓匀。香椿芽去根部,用水洗净,每根香椿芽用鱼肉一片顺长卷成卷。鸡蛋清、精盐、湿淀粉合在一起,调成稀糊。

2.炸制:炒勺放在中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时,将"椿鱼"沾匀蛋糊,逐个放入油内,移至微火炸成金黄色,捞出摆入盘内即成。食时,外带花椒盐蘸食。

40.锅 鱼扇

整条鱼顺脊劈成两片,谓之"鱼扇"。用"锅 "的方法烹调后,色泽金黄,肉嫩味鲜。

【原料】鲤鱼 1条(约重 725 克),精盐 3.5 克,酱油 1克,绍酒 5克,味精 1克,葱姜丝 2.5 克,清汤 100 克,鸡蛋 1个,湿淀粉 50 克,精粉 15 克,白油 250 克(约耗 75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鲤鱼去鳞、挖鳃,开膛去内脏,洗净。用刀由尾根至鳃壳后片下鱼身两侧的肉(头尾及脊骨留作他用),即为"鱼扇"。将鱼扇皮朝下放在菜墩上,片去余刺,用刀在肉面上划上问隔宽 3毫米的十字花刀,加精盐 3克,绍酒 4克,味精 0.5 克渍匀,然后在其表面薄薄地沾上一层精粉。鸡蛋磕碗内,加湿淀粉、精粉 5克搅匀成糊;清汤、精盐、酱油、绍酒、味精放碗内对成汁。

2.烹调:将炒勺放微火上,加白油,烧至六成热时,把鱼扇沾匀蛋糊,单摆在勺内,煎至底面成淡黄色时,把油滗出。将鱼扇翻过来煎至淡黄色时,放葱、姜丝、倒入对汁,用大盘盖住,焖至汁尽,扣在盘内即成。

41.干烂鱼片

"干烂鱼片"是济南"燕喜堂"饭庄的传统名菜,鱼片呈金黄色,外焦里嫩,肉鲜味美。【原料】猴于鱼肉 200 克,精盐、味精共 3.5 克,酱油 25 克,湿淀粉 25 克,葱椒绍酒 50 克,白油 750 克(约耗 75 克)。【制法】1.准备工作:鱼肉切长段,再片成厚片,放碗内加酱油 10 克,葱椒绍酒10 克、精盐、湿淀粉抓匀;酱油、葱椒绍酒、味精对成汁,待用。2.烹调:炒勺放旺火上,加白油烧至六成热时,将鱼片逐片下入油内,用手铲不断翻动,炸至鱼片漂起,呈金黄色时,滗去油;将炒勺移至微火上,烹入对好的汁,颠翻两次,盛入盘内即成。

42.干烂虾仁

"干烂"是"烹"的方法之一种,为济南菜中的传统技法。"干烂虾仁"是济南地区的传统名菜,色泽浅红,虾肉鲜嫩,滋味醇香,外焦里嫩,无汤无油,别具风味。每个虾均首尾相连,连成一片,但又不是一个饼,这就是济南"干烂虾仁"的特殊之处。

【原料】活青虾 750 克,精盐、葱姜末各 2.5 克,酱油、湿淀粉各 20 克,绍酒10 克,鸡蛋清 1个,白油 500 克(约耗 50 克)。【制法】1.准备工作:把活青虾洗净,剥皮、去头,加鸡蛋清、精盐、湿淀粉抓匀;酱油、绍酒对成汁。2.烹调:炒勺放在中火上,加白油烧至八成热,将虾仁倒入勺内,用铁

筷迅速拨散,炸至皮面呈淡红色时,倒入漏勺内,沥净油;炒勺内留油 15克,放葱姜末炸出香味时,迅速倒入炸好的虾仁,烹入对汁,颠翻一下即成。

43.炸虾串

用青虾、火腿、菠菜叶、猪肥肉穿成虾串,经炸制后,色泽红、白、绿相间,鲜艳美观,酥脆鲜嫩。【原料】虾仁 40 个(约重 200 克),白猪肥肉 50 克,精盐 1克,味精 1克,湿淀粉 10 克,小竹扦 20 根,菠菜嫩叶 40 个(约重 50 克),火腿 30 克,绍酒10 克,面粉 75 克,鸡蛋清 3个,白油 750 克(约耗 6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虾仁放入碗内,加绍酒、精盐、味精腌渍约 10 分钟,火腿、白猪肥肉切成厚 0.2 厘米、1 厘米见方的片。用竹扦先穿一个虾仁,接着穿一个菠菜叶,再穿一片火腿,一片肥肉,如此顺序,再穿一遍。共穿 20串,每串均沾上一层薄面粉。另将鸡蛋清放入汤盘内打成泡沫状,再放湿淀粉,面粉调匀成蛋泡糊。

2.炸制:炒勺放在中火上,加白油烧至五成热时,将虾串沾上糊下勺,炸至七成熟时捞出,抽出竹扦。把炒勺移在旺火上烧至八成热,将虾串放入油内炸至呈淡黄色捞出,摆入盘内即成。

44.雨前虾仁

"雨前"是茶叶的一种。用这种茶叶及茶水烹虾仁,味清香可口,佐酒下饭皆宜。是孔府夏季常用的炒菜。【原料】鲜虾仁 150 克,水发海参 15 克,葱姜各 5克,豆粉面 25 克,精盐 1.5克,湿淀粉少许,雨前茶叶 15 克,南荠50 克,鸡蛋清 1个,绍酒 10 克,清汤 50 克,鸡油 10 克,白油 250 克(约耗 5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把虾仁洗净沾干、用鸡蛋清和豆粉面抓匀。南荠去皮用开水焯过,切成 0.7 厘米的小丁,海参切 0刀厘米方丁,姜切末,葱切段。把"雨前"茶用开水泡上,泡好后晾凉,取茶叶及茶水 50 克放碗内,加精盐、绍酒、清汤、湿淀粉对成茶汁。

2.烹调:把炒勺放火上,倒入白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虾仁拨散至九成熟,倒人漏勺。炒勺内留少许油,放入葱姜一炸,下入海参、南荠,再放虾仁翻炒至匀,倒入茶汁一炒,淋上鸡油出勺装盘即成。

45.醋烹虾段

此菜醋经油烹熟后,有浓厚的醋香味道,对虾外焦,肉鲜嫩,清香适口,佐酒最佳。【原料】对虾 300 克,醋 15 克,精盐 2.5 克,酱油 5 克,绍酒 10 克,清汤 25克,湿淀粉 40 克,葱姜丝 2.5 克,蒜片2克,花生油 750 克(约耗 50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对虾洗净,剪去虾枪、爪、尾,剔去砂线,每只虾剁四段(头一段、身三段),用精盐 1.5 克,湿淀粉抓匀;清汤、精盐、酱油、绍酒对成汁,待用。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时,把虾逐块下入,拨动炸透,将油滗出,炒勺内留油25 克,放葱姜丝、蒜片炸出香味,随即烹上醋,倒上对汁,颠翻出勺即成。

46.焖对虾此菜虾红油亮,色泽美观,质地鲜嫩,味道香咸略带甜味。【原料】对虾 200 克,精盐 2.5 克,酱油 5克,绍酒 15 克,清汤 100 克,白糖15 克,葱姜蒜丝 4克,白油 25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对虾洗净,剪去虾枪、爪、尾,剔去砂线,齐着虾头剁开,虾身剁成三段。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香油烧至四成热,把虾头放入煎至呈红色时,再放入虾段,也煎成血红色,拨至勺边;炒勺内再放白油 15 克,加葱、姜、蒜丝炸出香味,随即加入酱油、白糖、清汤、精盐、绍酒 10 克,烧沸盖上勺帽,移至微火焖 ,待汤将尽时,移至旺火上,放入绍酒,淋上白油,颠翻出勺即成。

47.烹对虾

对虾烹制后,外焦里嫩,色泽金黄,味道鲜美。【原料】 对虾 300 克,精盐 1.5 克,酱油 15 克,绍酒 10 克,味精 1克,湿淀粉 40 克,葱姜蒜末 4克,花生油 750 克(约耗 50 克)。【制法】1.准备工作:把对虾洗净,剪去虾枪、爪、尾,去掉砂线,每只虾剁四段(头一段、身三段),用精盐、湿淀粉抓匀;碗内放酱油、绍酒、味精对成汁,待用。2.烹调:炒勺放旺火上,加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将虾段逐块下勺,用铁筷拨动,炸透呈金黄色时,把油滗出;炒勺内留油 25 克、把虾段拨至勺边,放葱姜蒜未炸出香味,随即倒入对汁,颠翻均匀出勺即成。

48.葱烧海参

此菜用山东特产大葱与海参为主料,用红烧的方法制成。菜肴中海参软烂,并有浓郁的葱香味,色泽红亮,为山东名菜。【原料】水发刺参 750 克,清汤 350 克,白糖 15 克,绍酒 20 克,湿淀粉 20 克,味精 2克,大葱白 100 克,酱油 15 克,精盐 2克、白油 50 克,葱油 35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水发刺参洗净,顺长轴从中一切两瓣(大的可切三瓣),大葱白切成 5.5 厘米长的段。2.烹调:将切配好的刺参,在沸水内焊透捞出沥干水分待用。炒勺内放白油 40 克,加入切好的葱段用中火煸炒,待葱微黄时捞出待用。灼勺内放白油,下白糖用中火炒至鸡血红时,下人海参,随即加入绍酒、清汤、酱油、精盐烧 ,再加入葱段,偎(读 wei 喂)熟后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葱油即成。

49.酿海参胶东菜

海参中间用鸡料子酿好,造型别具一格,味道鲜香,软嫩适口,以火腿、黄瓜皮衬托,黑中加白,并有红绿两色点缀。【原料】水发海参 12 个(约重 400 克),黄瓜皮 8克,鸡蛋清 2个,绍酒 5克,湿淀粉 10 克,葱油 10 克,火腿10 克,鸡料子 75 克,精盐3克,味精1克,清汤 500 克,姜汁 3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鸡料子放碗内,加鸡蛋清、精盐 1克,绍酒 1克搅匀懈好。火腿、黄瓜皮均切成细比丝。2.烹调:汤勺内加清汤 300 克,精盐 1克,绍酒 2克,烧开后,放海参氽过,捞出;用洁布沾干水分,中间抹上懈好的鸡料于,上面摆上火腿丝、黄瓜皮丝。入笼蒸熟,取出。汤勺内加清汤、绍酒、精盐、姜汁,放在旺火上烧开,撇净浮沫,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葱油,浇在蒸好的海参上即成。

【注意】鸡料子即为鸡茸泥。制作时选用鸡脯肉切碎,用刀背砸烂。剔除胫腺,成泥茸状即成。50.两吃于贝将干贝在盘中做成两种菜肴,具有两种味道,两种色彩,造型别具一格。【原料】水发干贝 200 克,鸡蛋清 1个,精盐 3克,绍酒 4克,清汤 200 克,扇贝壳 12 个,鸡料子 30 克,酱油 1克,味精 3克,葱油 2克,湿淀粉 10 克,花椒油 1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鸡料子放碗内,加鸡蛋清,澥开,再加精盐 1克、清汤10 克搅匀。扇贝壳涮洗干净,壳内抹一层葱油(1克),将鸡料子均匀地抹入壳内,上面按一个干贝;其它干贝放入口汤碗内。

2.烹调:将盛干贝的口汤碗内,加入酱油、清汤 75 克、绍酒2克,同带壳的干贝一同入笼蒸透取出;带壳干贝摆在盘子四周;把口汤碗内的于贝汤滗入汤勺内,将干贝扣在盘子中间;汤勺放旺火上,再加清汤 25 克、绍酒 1克、精盐 0.5 克,开后加味精 1.5 克,用湿淀粉 5克勾芡,淋上花椒油,浇在中间的干贝上;把炒勺刷净,加入情汤、绍酒、精盐,烧开后,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葱油,浇在带壳的干贝上。51.软炸鲜贝鲜贝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味道极鲜的一种海味。经过软炸后,菜品外软里嫩、色泽金黄、味道咸、鲜、香。

【原料】鲜贝 250 克,酱油 15 克,味精 1克,鸡蛋清 2个,花生油 1000 克(约耗 75 克),精盐 4克,绍酒 5克,清汤 50 克,湿淀粉 80 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鲜贝放入碗内,加入精盐、酱油 10 克、绍酒3克、味精0.5 克腌渍好;鸡蛋清、湿淀粉搅匀成糊;清汤、酱油。绍酒、味精对成汁待用。

2.烹调:炒勺放在中火上,加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时,将鲜贝放人糊中抓匀,逐块下入勺内,待炸至八成熟时捞出,待油再烧至八成热时,将鲜贝下入油内,炸至金黄色时,把油滗出,随即烹入对汁,颠翻几下,盛在盘内即成。食时,可根据需要外带花椒盐蘸碟。

52.芙蓉西施舌

西施舌是青岛沿海的一种特产,肉质非常细嫩。此菜是当地名菜,颜色美观,味道特别清爽、鲜美。

【原料】西施舌 1000 克,绍酒 1克,清汤 300 克,湿淀粉 25 克,精盐:克,味精 1克,鸡蛋清 3个,熟鸡油 1克。【制法】1.准备工作:把西施舌砸破,取出当中的小蛤肉,去净肠脏,冲洗干净。2.烹调:把鸡蛋清放入汤碗内,加味精 0.5 克、精盐 0.5 克、清汤 100克搅打均匀,用盘子盖着,放入笼内用微火蒸透,即成芙蓉;西施舌用开水一烫(不宜太老)捞出,沥净水分,摆在芙蓉上面;汤勺内加清汤、绍酒、精盐,开后撇净浮沫,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荧,浇在西施舌上,淋上鸡油即成。

53.韭青炒海肠子

烟台名菜,此菜海肠子肉特别鲜脆,与嫩韭青同炒,鲜美适口。是胶东著名的小海鲜。【原料】鲜海肠子 300 克,酱油 5克,韭青 150 克,精盐 2克,白油 45 克。【制法】1.准备工作:把海肠子剪去两头,用清水洗净,切成 3.3 厘米长的段,在沸水中稍烫,立即捞出沥干水分;韭青洗后切成 3.3 厘米长的段。2.烹调:炒勺置旺火上,放入白油,烧至八成热时,随即下入海肠子、韭青、酱油、精盐等颠翻两三次炒匀即成。

54.清炒海蛎子

此菜海蛎子洁白,韭黄葱绿、色泽美观,鲜味浓郁,清爽脆嫩。【原料】海蛎子 500 克,大葱 10 克,白油 50 克,韭黄 100 克,精盐 1.5 克,芝麻油 1.5 克,绍酒 1克。【制法】1.准备工作:将海蛎子砸破,把肉挖出,用水洗净,再用开水一烫,捞出,沥净水分。韭黄洗净,切成 2.6 厘米长的段。大葱切成 0.7 厘米的片。2.烹调:炒勺内加白油烧热,加葱爆锅,接着加上海蛎子、绍酒、精盐,炒几下,加上韭黄,热翻几下,淋芝麻油出勺装盘即成。

55.木樨仙子

"仙子"学名"蚬"。我省沿海河流入海处出产。此菜为胶东菜,鲜嫩,味美可口。

【原料】净舰子肉 200 克,水发木耳 10 克,精盐1克,鸡蛋 3个,葱花3克,花生油 60 克。【制法】烹调:碗内加入蚬子肉、鸡蛋、葱花、精盐、木耳,用筷子搅匀。勺内放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时,将拌好的蚬子肉等倒入,用筷子拨开,搅匀即出勺。

56.红扒海蜇海蜇

用红扒烹制成大盘菜,是孔府的传统菜肴。另外还有白扒海蜇,都是别有风味的菜肴。【原料】海蜇 100 克,带皮熟猪肉 250 克,冬笋、火腿各 25 克,清汤750 克,酱油 30 克,花椒油 10 克,鸡油10 克,湿淀粉少许,冬茹 5克,荷兰豆 10 克,精盐 1.5 克,料酒 25 克,葱油 10 克,糖色少许。

【制法】1.准备工作:海蜇用开水煮至六成熟,捞出用温水洗净,片成 9毫米厚的大片,熟鸡、熟肉剁成大块。2.烹调:把锅垫铺在砂锅中,把火腿、冬笋、冬菇铺在锅垫上,再放海蜇,上面放熟鸡、熟肉,然后加清汤、酱油、精盐、料酒、糖色,用盘扣上。再盖上砂锅盖。

把砂锅放旺火上烧开 3分钟,改用慢火焖 10 分钟。打开砂锅盖,拿出盘子,取出熟肉、熟鸡不用。把海蜇连锅垫一起提出来,扣在汤盘中。

把汤勺放中火上。加花椒油、葱油,烧至六成热时,将砂锅里的汤倒入,撇入浮沫。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鸡油,把汁泼在盘内,撒上荷兰豆即成。

57.白扒鱼翅

此菜是山东沿海胶东地区常用的宴席大件菜,色泽洁白,味道鲜醇,利口而不腻。【原料】水发鱼翅 500 克,绍酒 30 克,清汤 800 克,姜片 25 克,熟鸡油 25 克,精盐 2 克,味精 1 克,葱段 50 克,湿淀粉 25 克,芝麻油 15 克,白油 100克。

【制法】烹调:将水发鱼翅放海碗内,加清汤 400 克、葱段 25 克、姜片 15 克、绍酒 15 克,入笼蒸透,滗去汤,去掉葱段、姜片;炒勺内放白油,在旺火上烧至五成热,加入葱段、姜片炸出香味,随即加入清汤,开后,捞出葱段、姜片不要,然后加入鱼翅、绍酒、精盐,移至微火稍 ,至汤剩 2/3 时,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荧,随后放入芝麻油,盛入盘中,把鱼翅摆整齐,再淋上熟鸡油即成。

58.扒原壳鲍鱼

此菜为青岛菜,杨品三老师制作最佳。将扒好的鲍鱼盛入壳内,装盘后上桌。造型别致美观,肉质鲜嫩,汤芡洁白。【原料】带壳鲜鲍鱼 12 个(约出肉 300 克),比目鱼肉 200 克,冬笋 25 克,精盐 2.5 克,绍酒 15 克,鸡蛋清 2个,鸡油 25 克,火腿25 克,熟青豆 24 粒,清汤 500 克,味精 1.5 克,湿淀粉 100 克,葱姜未各 1.5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带壳鲍鱼洗净,放入沸水内稍煮,把肉挖出,洗净,片成 0.15 厘米厚的薄片;火腿、冬笋切成 3.3 厘米长 1.3 厘米、宽 1.15 厘米厚的片;比目鱼肉剁成细泥,放碗内,加湿淀粉 25 克,绍酒 5 克,精盐 1克,蛋清、葱姜未搅匀,倒在大盘内摊平。鲍鱼壳放在含碱量 5%的水中,用毛刷刷洗干净,再经开水煮过,捞出滗净水。鲍鱼壳口朝下,整齐地摆在鱼泥上(要按牢),上笼约蒸 5分钟取出。

2.烹调:炒勺内放清汤、精盐1.5 克、绍酒10 克、鲍鱼肉。冬笋、火腿,烧沸撇去浮沫,即用漏勺捞出,平均分放在鲍鱼壳内;炒勺内的汤,用湿淀粉勾芡,撒上青豆,放入味精,淋上鸡油,浇在鲍鱼上面即成。

59.荠菜黄鱼卷

此菜是鱼肉、荠菜为陷,用油皮将馅包入并卷成卷,炸成后外酥脆,鱼肉、荠菜馅鲜嫩,食时再蘸花椒盐,别有风味。【原料】黄花鱼肉 200 克,猪肥肉 50 克,油皮 5克,精盐 1.5 克,味精 1.5 克,面粉 50 克,葱末 1.5 克,发酵粉 0.2 克,南荠 50 克,养菜 50 克,绍酒 10克,鸡蛋清 1个,湿淀粉 25克,姜末 1克,香油 10 克,花生油 750 克(约耗 60 克)。

【制法】1.准备工作:将黄花鱼肉切成长 4厘米、粗 0.2 厘米的丝。猪肥肉也切成长 4厘米、粗 0.2 厘米的丝。南荠削皮后切成细丝。荠菜洗净,用开水一焯,再用冷水洗净,挤干水分,切成末。将以上丝、未放入碗内,加入葱姜末,鸡蛋清半个,绍酒、精盐、香油、发酵粉 0.1 克用筷子搅拌均匀成馅。

油皮用温水泡软,切去硬边,裁成 2块,平铺在案板上,放上陷,卷成粗 2厘米的长卷。另将鸡蛋清半个和湿淀粉放在碗内搅成糊,抹在卷好的鱼卷油皮的边上粘住。然后,把鱼卷切成长 4厘米的段。再将面粉、发酵粉和清水 150 克调匀成面糊。

2.炸制: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将鱼卷逐块蘸匀面糊,放入油勺炸透,呈棕黄色即成。

60.清蒸大蟹

新鲜梭子蟹经蒸后,蟹壳红亮,蟹肉洁白,味道鲜美。【原料】梭子蟹 3个,醋 50 克,酱油 10 克,姜末 20 克,芝麻油 5克。

【制法】烹调:姜末、醋、酱油、芝麻油调成姜汁。大蟹洗净,上笼用旺火蒸熟,取下蟹盖,一个切四块,然后原样摆在盘里,盖上蟹盖,带姜汁上桌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