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如其来的新疫情,迫使上海按下了慢行键。

每天进步一点点,追回了落下的进度 ,记中国船舶上海船院一支居厂办公的设计师团队(每天进步一点点)(1)

突如其来的新疫情,迫使上海按下了慢行键。在此期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也采取了员工居家办公的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科研生产任务的影响,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上海船院的一支设计人员主动驻守院里一个多月,默默承担起产品设计、信息传递、服务船企等一系列工作,成为与外界、客户和院里居家员工联系沟通的中枢。

家人的支持,是他们的动力源泉

疫情期间,正是船舶设计二部郑天祥所负责的最新型7000TEU集装箱船设计任务最紧张最关键阶段。

该船型为高箱平台的特殊结构,货舱的冷藏集装箱众多,所需配备的风管几乎布满整列货舱,因此,货舱和甲板通道的设计难度较大。虽然设计初稿已出,但随着通风、绑扎等设备分包商的深度介入,一些设计技术上的问题需要第一时间解决,致使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越来越频繁。同时,还有一型1800TEU集装箱船即将完工,而交付之前的完工手册送审、船东船检意见清理关闭等工作急需处理。

为了安心的工作,确保自己负责的两型船都能顺利推进,郑天祥毅然选择了回归院里,封闭工作。他的离开,也意味着孩子上网课、家务操持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且她还有小区志愿者的工作。虽然有万般不舍,但一切为了工作,只能“狠心”地抛下妻子和孩子。他的决定,“意外”地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让他感到十分幸福和欣慰。

3月27日,回到院里的郑天祥立马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协调各方意见、修改设计图纸、编制交船文件……他逢人就说,爱人的支持是他的动力源泉。

同样是这一天,对船舶设计二部的金晖来说,着实是个“疯狂”的一天。经历了搬家、抢菜、与家人话别,次日凌晨时分才匆忙的赶到单位。

在驻守期间,他除了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还主动帮助处理一些同事居家办公不方便处理的事务,如远程协调解决计算机程序问题,将办公电脑快递至同事家里,为其他办公室的花卉浇水,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集“网管、快递小哥、园丁”于一身的年轻设计师。

驻守单位的这一个月里,金晖收获满满,也有些许遗憾。9个月大的女儿,已经学会了爬行,学会了叫奶奶和妈妈。他既欣慰,又愧疚。欣慰的是,收获了妻子和母亲的理解、包容和支持。愧疚的是,没能见证女儿的快乐成长。他希望女儿今后能明白,这个月,爸爸去哪儿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追回了落下的进度

祝圆圆是船舶设计二部舾装专业的一名工程师,目前主要负责3000TEU集装箱船的内外装。由于之前参与的主要是汽车滚装船的项目,她对集装箱船的船型特点相对陌生。当她勉强完成舱室布置图初稿,疫情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B节点的设计图纸工作量很大,她担心居家办公难以确保进度与质量,就主动提出返岗职守。在单位值守的一个月里,她的努力,不仅使图纸的设绘进度超出了预期,图纸的质量也得到了校审人员的点赞。

与祝圆圆同处一个设计部的何欢,也以相同的理由决意要回院里。

他主要负责7000TEU集装箱船有限元建模的工作。由于设计周期较紧,全船建模的工作量又较大。对他来说,既要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也要保证建模的进度。为了追回落下的进度,他打破原先等图纸完全出来再建模的惯例,而是采取一边建模一边修改,并在建模过程中及时反馈修正图纸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越是艰难,越要坚忍不拔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居厂办公,对于每一位制造业的从业者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经历。而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后勤保障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在浦东新区实行静态管理的前一晚,党群工作部的黄尊礼就带着家里的被褥赶往单位。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天认真收集上海船院有关疫情防控、经营生产,以及志愿者参与社区抗疫等方面的素材,及时了解居家办公员工的工作进度和科研生产信息,然后用一篇篇报道、一组组图片,通过上海船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传递给每一位员工,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同守“沪”的信心和力量。

单位封控,但日常工作不能停摆。集团公司的文件、兄弟单位的信函,还有合同协议,都得要有专人收纳处理。当时,院所的几位机要秘书都被封控在小区,无法脱身,而黄尊礼曾经从事过机要工作,对文件信函的收纳处理轻车熟路。经院有关领导商定,请他“重抄旧业”,他欣然服从。虽然每日的工作变得既忙碌又繁琐,但他却乐此不疲,合理安排好时间,把每一件工作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黄尊礼说,一个合格的党员,越是在艰难时刻,关键之际,越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上海船院的每一位居厂办公的员工,都是当前疫情下上海制造业的缩影。他们舍小家,为的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坚韧和奉献,对眼下的困难说“不”,对终会到来的胜利“招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