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秋

周末在家读完了东野圭吾“加贺探案集系列”里的《麒麟之翼》。有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书的宣传语,和自己最终读完所收获的情感体验,有时候并不是完全吻合的。

倒也不是说封面上的宣传语是唬人的,不对的,也是对书里内容某一方面的概括,可能图书策划人觉得这样更能吸引读者来购买,但这并不能够说,就代表了所有人看过书后都会产生的核心感想。

这本书是有腰封设计的,上面的宣传语如是说:

《达文西》杂志年度推理小说第1名

日文版销量突破100万册

每个警察都应该好好读一读《麒麟之翼》,

只要还有一丝疑点就绝不放弃,让冤案不再发生!

我那拼死都要走到《麒麟之翼》下面的老父亲啊(我那拼死都要走到麒麟之翼下面的老父亲啊)(1)

文案的侧重点在于这本书的畅销度以及在悬疑推理故事中警察角色所发挥作用的描述,上升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看完之后,得出结论,这个宣传语并没有胡说,但这本书真正触动我内心的,并不是这里。故事里我心目中的伟光正角色,另有他人。

《麒麟之翼》在开头,就有一起凶杀案发生,死者名叫青柳武明,是被人用刀直捅胸口而死。但案子离奇的一点在于,武明在被捅后,竟然一直挣扎着向前走,直到走到一尊麒麟雕像下面,然后倒在了那里。这样做,是为了逃离凶手,又或者是为了求救?可武明在抵达麒麟雕像的路程中,明明经过了警察局呀,为什么都没有停下他的脚步呢?

凶案目前唯一的嫌疑人八岛冬树在逃避警察盘问时不幸遭遇车祸,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这让案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不只凶手到底是不是八岛冬树成谜,他因何杀人成谜,就连被害人死亡之前的诡异行径,也很成谜,难道说,此案另有隐情?

警察加贺正是带着这些疑问,将案件发生地周围的所有路线,被害人所有可能途经的地方,走了一遍又一遍,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总算是推翻了原有的结案报告,给那些再无法开口说话的人,一个真相大白的机会。

所以的确如宣传语所说,加贺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奠定了结局走向,是案件破获的关键。

但书里最打动我的角色,并不是他,而是一个又一个“父亲”的角色。

警察加贺的父亲,在这本书里已经过世,案件发生的时候,是他正在百般推辞给父亲策划忌日那天安排的负责人——金森登纪子的沟通诉求。他对于父亲,甚至于父亲的忌日,寡淡之情跃然纸上,提到父亲,他总是排斥的。

但金森登纪子对加贺说:“你见到的是尸体,不是人。我见过很多即将离世的人。在死亡临近的时候,人们会回归真正的本心,扔掉所有的自尊心、意气用事,直面自己最后的心愿。接受他们发出的信息是生者的义务。加贺先生,你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我那拼死都要走到《麒麟之翼》下面的老父亲啊(我那拼死都要走到麒麟之翼下面的老父亲啊)(2)

这一席话,点醒了加贺,还让他突然想到正在办理的这起凶杀案中,青柳武明最后的挣扎,或许也在向某人,传递某些信息。

所以,加贺死去的父亲,通过这种方式,借他人之口,冥冥中不仅给了儿子一个解释,还给了儿子一个指引,让加贺找到了案子的突破口。

而此案的被害人青柳武明,也是一名父亲,应该说,自始至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真的是感人至深。基于看破但不能剧透的基本原则,具体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就等你亲自去挖掘了。不过,可以稍稍透露一些的是,在故事的最后,武明的儿子悠人总算是没有辜负这份爱意,终于明白了命悬一线却坚持走向日本桥的父亲的心情。父亲是在告诉他:拿出勇气来,不要逃避现实,要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我那拼死都要走到《麒麟之翼》下面的老父亲啊(我那拼死都要走到麒麟之翼下面的老父亲啊)(3)

不仅如此,就连在最开始,本案的最大嫌疑人八岛冬树,也是一名准爸爸。他的爱人怀孕了,所以自然而然的,他的身上,就背负了更大的责任,因为感受到了做父亲的压力,才会有后面躲避警察的“傻瓜行为”吧!

我那拼死都要走到《麒麟之翼》下面的老父亲啊(我那拼死都要走到麒麟之翼下面的老父亲啊)(4)

所以呀,这本书读完,给我最大触动的,不是某个具体的角色,而是父亲这一整体的形象——不同的父亲,不同的父子关系、父子之情,但总是出离一致的,让人感动,父爱如山海,遮风又挡雨。

《麒麟之翼》就是这样,涉及警察、教师、谎言、巧合,等等,但最终,我的关注点却停留在父亲身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也期待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拘泥于书封面上自带的推荐语或者内容简介,挖掘出更多不一样的专属于你的独到感想和收获。

最后,分享故事里警察加贺的一句台词,与君共勉:“人都会犯错,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错误。逃避错误、无视错误,只会再次犯相同的错误。”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