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得的老味道,却藏于小巷
— 十几平米,1个人撑起一家店
— 23年,独一份儿时味蕾记忆的坚守
—“阿姨,要一份莲子糕,打包”
PART 01
消失的老牌莲子糕“重出江湖”了
桂林市中心的工人文化宫是桂林最热闹的一带,这里美食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富城、庙街、工人步行街...在这条巷子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走在繁华的街市中,你是否注意过这家小店,没有华丽的装潢,十几平米的店里处处是岁月的痕迹,熟客都喜欢叫她唐阿姨,每次路过都能看到她一个人忙碌的身影。
“阿姨,给我一份莲子糕。”
“好嘞,没有忌口的吧?”
“没有,都要!”
这家老牌莲子糕吃过的人可能不陌生,唐阿姨说她从1998年就开始卖了,说出来甚至还有些骄傲,这转眼间过去的23年,靠着这一碗莲子糕,白手起家养活了一家人。
①
龙嘴大铜壶,见证艰难岁月
说起以前的故事,唐阿姨还是很感慨,当时的文化宫还没有现在那么繁华,摆在这的都是各种摊子,阿姨也成为了摆摊的一员。9点出摊,因为那时候,他们是用龙嘴大铜壶烧水的。
所以每天早上7点多钟,唐阿姨的老公就要出来烧火。以前用不起电,只能烧煤,那个铜壶里面有九十多斤水,要烧一个多小时才能烧开。
现在有了自己的店面以后都用电烧水了,虽然冲出来的莲子糕口感不变,但是这个龙嘴大铜壶还是摆在店里,继续陪伴阿姨一年又一年。
②
23年,不变的是一份坚持
阿姨最先在文化宫里推着推车卖。然后就租了帐篷卖。2012年文化宫改造了,他们便碾转过正阳路钟楼旁、北门沃尔玛、微笑堂后面、一八一门口...有时候八桂大厦门口也经常卖。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承载着满满味蕾记忆的莲子糕,是二十多年来从未变过的味道。改变地是阿姨的头发,慢慢变得没有以前乌黑了。
③
手工制作,唤起儿时的味道
印象中第一次吃莲子羹是在象山公园马路边的小摊上买的。
刚入口就被这小小的一碗惊艳到,酸酸甜甜的口感,绵密却不粘牙,看着不大的一碗料却很足。我最爱上面的蜜枣,非常享受含在嘴里丝丝甜味慢慢化开的感觉。
桂林创建文明城的同时,店租昂贵,这些小摊就渐渐消失在了大街小巷之中,可是这份甜味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这两年唐阿姨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面,虽然不大,但是很多人却愿意为了这份独有的味道大老远跑来吃。
没有座位,很多人都是站在门口吃或是打包一份路上吃。这份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让念旧的人有了心灵的栖息地。
PART 02
隐退多年,依然这么火爆
-招牌莲子糕-
小小一碗莲子糕,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卖了20多年的手工莲子糕,连莲子都是阿姨的家人亲晒亲磨,调制而成的莲子浆浓稠又有韧劲。
在100℃沸水的加持下,莲子浆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勺子快速搅拌,莲子浆很快膨胀成了满满一碗莲子糊,晶莹剔透的,还带着股淡淡的莲子香。
看似简单的一碗莲子糕,配料可都有讲究。葡萄干补锌、花生碎补钙、栗子粉补气益肾、黄豆粉美容养颜、黑芝麻亮发、蜜枣补血,这些加在一起,便成为了满满一大碗莲子糕。
从两边往中间慢慢搅拌,上面的黄豆粉才不会撒出来哦,还能让每一种小料都裹上莲子糊,入口丝滑香甜,不会有甜腻之感,令人意犹未尽。
唐阿姨说,因为每天都坚持开店所以为了确保莲子糕的口感,她两天就会换一次料。除了糖和枣可以买现成的,其他的全由阿姨手工制作,连莲子浆都是当天打当天用的,绝不隔夜。
常常有客人对阿姨说,看这碗给的料就知道是原先的那家店了!
-桂花糕-
除了莲子糕,桂花糕也是很多食客经常会来店里买的小吃。
将撵好的大米一遍遍过筛,选出细粉以后才装入模具,据说,这样才能做出口感好、不粘牙、入口即化的效果。
里面的桂花馅也有讲究,磨碎后的桂花用桂花水来拌,会更加香甜。
刚出锅的桂花糕松松软软的,带着桂花的清香,入口清新香甜,趁热吃味道才是最好的!
PART 03
23年的坚持,重温儿时的味道
莲子糕并不是正统的桂林本地特色小吃,是老一辈人在交通不方便的那个时代,外出学回来的。当时大家觉得新鲜又好吃,便渐渐成为了桂林人记忆中的老味道。
最受欢迎的时候,也有过不少人来学手艺,唐阿姨也十分愿意传授她的经验和手艺。但是很多人很难把握莲子粉的用量,调太浓冲不熟,调太稀又没有韧劲,不好吃,做出来都不是传统的那个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东西、旧事物都慢慢地被淘汰出了历史的舞台,各种新奇小吃层出不穷,人们对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曾经的传统小吃渐渐被大众遗忘,再加上疫情的打击,生意更是一天比一天难做。
重新开店后,不少食客感慨:“终于找到了,果然还是原来的味道啊”。
阿姨听后不禁欣慰:“还好做回了老本行,还是念旧的人多!”
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唐阿姨在最难做的时候还坚持把传统继续做下去,将老桂林人的味蕾记忆像录像带一样,一口一口,带你重温儿时的那份温暖。
| 寻 味 坐 标 |
- 老牌莲子糕 -
地址
秀峰区依仁路36-6号
营业时间
12:00-2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