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后的大一统时代是西晋,西晋的建立者是晋武帝司马炎,然而晋朝的根基却是由司马懿打下的。司马懿是魏国大臣,他诛杀曹魏大将军曹爽之后,魏国的大权从此便落入了司马氏之手。

司马懿夺权后统治了多少年(曹氏藩王为什么不起兵反抗)(1)

曹爽是曹魏大将军,他的父亲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曹爽是典型的凭借出生成功上位的权贵,他本来没有什么才学,败在司马懿的手上这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曹爽虽然是个草包,但他代表着曹魏宗室。曹爽的死意味着曹魏的大权将落入外姓人之手,然而司马懿在夺权之后却并没遇到过曹氏宗亲们的反抗?难道这些曹氏宗亲们心甘情愿将大权拱手相让于司马懿?

司马懿夺权后统治了多少年(曹氏藩王为什么不起兵反抗)(2)

其实司马懿诛杀曹爽后,曹氏宗亲们应该是敢怒不敢言。为何?因为这些曹氏宗亲们并没有力量和司马懿对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那还要从曹丕这位建立魏国的开国君主说起。

夺嫡事件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但曹操当上魏王之后却久久没有确立曹丕世子(世子,王侯的嗣子)的身份。这是因为当时对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于是在是立曹丕为世子还是立曹植为世子一事上犹豫不决。

司马懿夺权后统治了多少年(曹氏藩王为什么不起兵反抗)(3)

曹操对待曹丕和曹植犹豫不决的态度,形成了以这两兄弟为核心的两大夺嫡集团的较量。当时曹植有杨修、丁仪等人辅佐,差点让曹植成为了世子。后来曹植因为饮酒误事,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而且当时贾诩也提醒曹操不要忘了刘表、袁绍的前车之鉴(这两个人都是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同室操戈)。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曹操最终确立了曹丕为世子。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三国志 魏书 曹植传》

曹丕对宗亲的态度

曹操死后,曹丕当上了魏王。上面我们提到曹操原本有立曹植为世子的想法,而且有几次曹操差点就做了让曹植当世子的决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曹丕能当上这个魏王也是有几分侥幸的因素。

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竞争,让他变得对宗亲不信任。他当上魏王之后,首先做的事就是整治自己的同胞兄弟。

司马懿夺权后统治了多少年(曹氏藩王为什么不起兵反抗)(4)

曹植的党羽骨干主要是杨修,丁仪、丁廙两兄弟。杨修在曹操活着的时候便被曹操杀害,曹丕当上魏王后又立即诛杀了丁仪、丁廙。在除去曹植的党羽之后,曹丕便将曹植等诸侯王驱逐出了京城,让他们去前去自己的封国。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三国志 魏书 曹植传》

除了曹植以外,曹丕对另一个兄弟曹彰也很忌惮。曹彰和曹植的命运一样,在曹丕当上魏王之后也受到了猜忌。曹彰、曹植都被曹丕驱逐了权力的中心,流放到了诸侯国。有人肯定会说在诸侯王在诸侯国岂不是比在朝廷要逍遥自在?按常理来说是这样,不过曹丕将兄弟们安排在诸侯国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让他的兄弟们逍遥自在的。

司马懿夺权后统治了多少年(曹氏藩王为什么不起兵反抗)(5)

我们以曹植为例就可以知道当时诸侯王们的待遇是什么样的了。当时曹丕为了防范自己的兄弟们,故意给他们配备无能之辈当下属,而且诸侯王的属兵都是老弱病残之辈。曹植因为曾经得罪过曹丕,曹丕给他配备的人员甚至还减半。为了防止曹植在地方培养势力,曹丕还多次更改曹植的封地。

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三国志 魏书 曹植传》

曹丕对待藩王的态度,也影响了他的继承人曹睿。在曹丕死后,曹植曾多次向魏明帝曹睿请求受到朝廷的重任。但曹睿这位叔叔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对曹植的要求无视而过。试想一下,连曹植、曹彰这样的宗亲都不被信任和待见,其他的曹氏宗亲的待遇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了。

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曹氏王公都深表同情地说道:“魏国的王公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权。”

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三国志 魏书 武文世王公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