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桂鱼秋风镀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 | 谦钟素


知乎上曾经有这么一个问题:你爱一个人究竟爱到什么程度?

有个高票回答是这样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安于陪伴。

四字词语,字字珠玑,缓缓道来,如沐春风,普通人对爱人的痴迷尚且如此,更何况对明星呢?

其实,这十六个字也是德云粉丝对张云雷最好的告白,下面着重讲讲德云社的二爷-张云雷。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1)

始于颜值

张云雷最早为观众熟知,是在抖音上。

一双痴情凝望眼,雪白色肌肤在荧光灯下熠熠生辉,张公子长身玉立,安静地在台上唱着小曲,不同于现代流行乐的靡靡之音,他轻声演绎的,是跨越300年的古调,唯美的太平歌词。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2)

转扇笑桃花,执袂踏流云。张公子那一把折扇一开一合,一颦一笑,一个欠身,一个拱手,极具美感,帅出天际。

确实很帅,帅的不同于一般明星。

也有很多人质疑,这不是娘炮么?张云雷的扮相太女性化了。

其实,这种装扮是我们传统戏剧里旦角的特色,太平歌词的唱腔柔软细腻,当然需要贵族公子哥来演绎,过于阳刚之人唱不出这种韵味。

最早看出张云雷这种颜值与气质的,是他的师傅郭德纲。

张云雷从小跟着他表姐,也就是郭德纲妻子王惠学习京韵大鼓,后追随郭德纲学习相声,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郭德纲在给弟子传授功课时,不禁犯难: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3)

说学逗,三种风格依次衔接,较为基础,也相对简单,徒弟们都会,可是唱,哪位徒弟能接过这个柳活儿?

因为唱的是传统的太平歌词,徒弟们在试音时,不是破桑就是卡音,而且长相寒碜、眼睛无神,郭德纲看不下去了,这时候,妻子王惠告诉他:“让云雷试试吧。”

八九岁的年纪,张云雷穿上大褂,当着台下众多师兄弟的面,咿咿呀呀地唱起了太平歌词,眼神自信纯真,唱得有板有眼,那神情气质,同龄的师兄弟都没有,郭德纲当即拍板,让张云雷主攻太平歌词。

都说爱一个人,始于颜值,其实颜值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隐藏在颜值后那一份灵性与天赋。

郭德纲说:“我看张云雷第一眼,就知道他是唱太平歌词的料,那神情举止,徒弟里没有第二个了。”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4)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5)

陷于才华

张云雷的才华有目共睹也让粉丝津津乐道,不过他的成才之路颇为不易。

张云雷从小跟着郭德纲学艺,又是郭德纲的妻弟,所以郭德纲在他身上倾注了心血与热望。

张云雷先背贯口,再背太平歌词,错一个字儿,郭德纲回手一个嘴巴,要是中途停顿流一滴口水,郭德纲再一个嘴巴,打的张云雷嘴角出血。

王惠可怜弟弟,她一把抱住张云雷:“何必呢,敢情他不是你的孩子,就下手这么狠。”

郭德纲老泪纵横:“这是童子功,不狠一点他练不出来,要是将来他上了大舞台,错一个字,慢个半拍,观众会放过他吗?他还下得了台吗?”

郭德纲咬咬牙:“这孩子现在与将来的痛苦,我都经历过,现在他恨我,将来他成角了,就不恨我了。”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6)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郭德纲的严厉说教促使张云雷快速成长起来,十三四岁的时候,张云雷就将太平歌词万卷诗词收于腹中,成为德云社名副其实的“万曲宝库”。

张云雷有才到什么地步?他的搭档杨九郎曾说:“我刚来德云社,太平歌词怎么也学不会,都是看着师哥张云雷的录像,一句一句学的。”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张云雷的唱功才华,已经不亚于郭德纲,甚至可以当范本教学了。

郭德纲戏称张云雷是“太平歌词硕果仅存的老艺术家”,这是肯定、骄傲,更是对张云雷出类拔萃的一种自豪。

这种才华,谁能不爱呢?又有谁能不沦陷呢?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7)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8)

忠于人品

那一年,张云雷去南京南站送客,不小心从10米高的送客平台坠落,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抢救又送往ICU,他身上被植入108块钢板,早已碎成“人渣。”

郭德纲让张云雷好生休息,并暂停了他的后期演出,可是对于张云雷而言,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煎熬。

那时的张云雷已有部分粉丝观众,如果中断演出,德云社的损失谁来承担?身为相声演员,重伤不下火线是传统,更是人品与艺德。

为了报答师傅的养育之恩,也为了坚持自己的职业生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张云雷忍着彻骨之痛再次站到舞台上。

张云雷嵌着钢板的手臂已挥不了扇子,吊着插过三次管的嗓子又唱起了太平歌词,台下的粉丝无不动容,他们举起了手中荧光棒,跟随这积淀百年的旋律,点亮整个剧场。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9)

郭德纲曾对张云雷说:“咱们说相声的,得对得起观众给的票钱。”张云雷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这一承诺。对张云雷而言,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

很多次,张云雷也会跟观众说:“我脚有点疼,下去歇会儿,让九郎给大家唱

一会儿。”他真的唱累了吗?临死不忘舞台之人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张云雷是逗哏,他身边的捧哏杨九郎也是腹有才学的,张云雷是在给杨九郎腾出场地,给搭档展示自我的平台。

要知道,相声是双人组合,一般逗哏占据主导地位,利益分成的时候也会偏向逗哏,这很容易引发纠纷,很多相声黄金搭档就这么“裂穴”了。

但张云雷总是给杨九郎展现自我的机会,身为云字科师兄,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唯我独尊,而是尽心竭力地帮助九字科师弟兼搭档一并成名,这种人品古今少有,年轻一代也不多见。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10)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11)


安于陪伴

那场事故发生以后,张云雷在医院辗转反复,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真的说不了相声了,杨九郎怎么办?”

毕竟都是被师傅看上、搭档多年的师兄弟,彼时的张云雷虽遭此大难,但不想连累兄弟。

终于,张云雷下定决心告诉杨九郎:“我可能以后起不来了,你换个搭档吧。”

杨九郎唏嘘不已:“师哥,你不唱了,我也不说了,大不了我从台前转幕后,我给师傅写写段子包袱啥的。”

“要是你起不来,我陪你到处走到处逛,下半生我陪你一起走。”九郎说得真挚,两位师兄弟抱头痛哭,从此生死不离。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12)

师傅郭德纲也劝张云雷:“孩子别怕,有师傅陪你,我还没老呢。”印象中,郭老师很少哭,但张云雷负伤扎这次,郭老师真的哭了。

台下的粉丝也给张云雷打气:“辫儿哥哥不怕,有我们德云女孩陪你终老,我们的荧光棒只为你点亮。”

从搭档到师傅再到德云女孩,那么多人愿意陪伴张云雷一路终老,这种巨大的激励也化成能量,促使张云雷重新站到了舞台。

但在我眼里,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安于陪伴,仍不能完整概括出大众喜欢张云雷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从近代到现代,现代流行文艺成为主流,中华曲艺文化在强势打压下,苟延残喘甚至奄奄一息。

张云雷撩大褂下跪合集(你这那是撩大褂啊)(13)

而张云雷,这个九零后小伙子,坚定地扛起中国传统文化大旗。

让很多在迪吧蹦迪、嗨着西洋乐的小女孩再度回到小园子里来听传统小曲,让我们浮躁的时代稍作平息,也让我们的心灵终有归处。

这是张云雷的价值,也是我们喜欢张云雷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