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东老师在《教师成长力》第五章“管理提升专业水平”中写到:所有的管理,归根到底是自我管理所有的教育,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好的教育,就应最大限度激发人的自尊、自信,培养人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给灵魂注入光芒,唤醒人内在自主性,激发生命昂扬奋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不擅管理自己,根源是人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或愿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教师成长和发展途径,教师成长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教师成长和发展途径,教师成长力

教师成长和发展途径,教师成长力

郝晓东老师在《教师成长力》第五章“管理提升专业水平”中写到:所有的管理,归根到底是自我管理。所有的教育,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好的教育,就应最大限度激发人的自尊、自信,培养人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给灵魂注入光芒,唤醒人内在自主性,激发生命昂扬奋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不擅管理自己,根源是人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或愿景。

当我读到这章“重要的是管理自我”和“改变坏习惯”两节内容时,郝老师仿佛唤醒了我,解开了自己关于自我管理的一些困惑,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郝老师指出:如果认知模式不升级,生活习惯不调整,学习方法不更新,自我管理不严格,就很难有真正的收获和实质性的成长。妨碍学习成长的因素除了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没有真正重视;没有管理时间;没有自我管理。更值得警惕的是观念固化,自我设限。

是啊,我们没有时间阅读、忘记上课时间、忘记学校安排的重要工作;学生经常迟到、忘记带课本、忘记做作业、忘记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些究其原因是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因为不重视,才会忘记,因为不重视,才没有优先安排时间。什么叫“重视”?重视就是念念不忘,优先安排时间。其次,学会自我管理,不做“手机控”。保持足够的专注力,拿起“奥姆卡剪刀”,剪去不重要,消磨时间的事务,减去复杂化、非本质性的事务,投入到重要和本质性的事务中来,从而促进专业素养发展。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自“而立之年”后,便进入了“瓶颈期”。感觉终日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郝老师书中的“二八定律”,是值得我思考的。按照“二八定律”,真正对你有价值的人,只占20%;真正对你重要的事务,只占20%。成长的秘诀在于把人和事“关键的少数”筛选出来,投入时间和精力。回想一下,当下“关键的少数”是什么呢?阅读、写作、课堂、教研、陪伴、聚会……有多少在时间的指缝中悄然溜走了呢?

待在舒适区是人的本能,走出舒适区是人的自由。要想改变一个人,尤其是成年人,真的很难。关于如何改变坏习惯?通过阅读郝晓东老师在本章节内容中的阐述,我找到了解决这一困惑的方法。

首先,要明白坏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原因固然复杂,但与我们幼年接受的养成教育有主要关联。心理学家的共识是:儿童在六七岁就形成了影响一生的基本人格。童年养成的习惯、家庭培养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因此,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利用“习惯回路”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其次,如何改变坏习惯?郝老师认为,改变的办法是“阅读 行动”。阅读可以重塑观念,而行动塑造观念。阅读使我们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行动使我们获得挑战成功的自信。最后,危机对于人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常人很难挣脱“坏习惯”的控制,就是没有遭遇危机。英雄都是被迫“上路”的。不是英雄遇到了危机,而是危机成就了英雄。想要发生转变,要成为“英雄”,就主动“上路”遭遇危机吧!例如,从现在开始:打开一本难啃的经典书籍,练习一种难以掌握的字体,选择一门有难度的课程,攻克一道难题,接受一个新的挑战任务……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是优秀了才开始做,而是通过做才变优秀;不是总想着等强大了再承担更重要的事,而是通过挑战重要的事驱使自己变得强大。相信通过《教师成长力》这本书的启示,不断鞭策自己行动起来,做得多了,总会由量变引起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