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国安说弹琴者“口上要有髯”,最早见诸明初的《太古遗音》查阜西说它“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唐末琴书、琴谱”,因而“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琴曲集成·据本提要》);其论琴文字也被后来的琴谱广为引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繁星学知识,繁星口上要有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繁星学知识,繁星口上要有髯

繁星学知识,繁星口上要有髯

文/薛国安

说弹琴者“口上要有髯”,最早见诸明初的《太古遗音》。查阜西说它“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唐末琴书、琴谱”,因而“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琴曲集成·据本提要》);其论琴文字也被后来的琴谱广为引用。

《太古遗音·琴有所忌》说:“鼓琴有三俗:心中无德,口上无髯,腹内无墨。”后来朱厚爝的《风宣玄品·鼓琴训论》和杨表正的《重修真传琴谱·弹琴杂说》都说:

先要人物风韵标格清楚,又要指法好,取声好,胸中要有德(杨表正作“胸次好”),口上要有髯,肚里要有墨。六者兼备,方无忝于琴道。

——为什么弹琴“口上要有髯”,“口上无髯”即是“俗”?

这“口上要有髯”,其实是修辞中的借代,即指琴者应该要有一定的年纪、阅历和城府。因为琴曲的题材和它所蕴藉的情感,大都需要弹琴者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得以理解;同时,理解了琴曲的题材和它所蕴藉的情感,再用吟猱绰注、轻重疾徐来表现出来,做到“音与意合”,这样,琴者、琴曲即能“相称”。否则,即有无病呻吟、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之嫌,是为“俗”矣。——这可能也是不少人对少儿学琴以及古琴考级持有非议的原因所在。

《太古遗音·琴谱总说》云:“知声而不知音,弹琴而不知意,虽多何益哉?”其《学琴有四句》又云:“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是读书。”

假如弹琴者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体验,又读书(肚里有墨),那么,他对琴曲和曲意的理解就自有定见,弹琴时在情感上就能与琴曲共鸣,就能与古时人在徽弦之间产生精神上的交流。因此,朱厚爝和杨表正也都说:

知其意则有其趣……不知意趣,虽熟何益?徒多无补。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张晨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