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再遭重创的俄罗斯帝国内部爆发二月革命,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叶卡捷琳堡被处决,统治俄罗斯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王朝的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灭亡,拥有228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帝国轰然瓦解。而此时依靠社会主义思潮崛起的布尔什维克,在伟大导师列宁的带领下通过十月革命夺得政权,成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俄罗斯的历史自此进入新阶段。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

1917年在列宁的带领下通过十月革命夺得政权,成立苏俄,俄罗斯的历史自此进入新阶段。

但此时的苏俄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各地遍布分裂势力,且前线还要承受德国进攻的国家(俄罗斯帝国与英法结为协约国VS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奥斯曼帝国结成同盟国的一战尚未结束)。于是在苏俄诞生后,就面临着要如何处理俄罗斯帝国遗留的烂摊子的问题。列宁觉得攘外必先安内,要退出一战,为新生的苏俄争取喘息的机会,况且国内反对苏维埃的势力还控制着全俄绝大多数地区。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

1917年苏俄与德国谈判结束战争,被要求割让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局部。

于是1917年苏俄成立的一个月后,苏俄开始了与德国的谈判,德国要求割让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局部,并赔款30亿卢布,结果严重引发布尔什维克党内分歧:列宁、斯大林等六位中央委员同意接受德国开出的条件;布哈林等代表“激进左派”的四人反对,主张继续参战;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其他四位主张停战,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后来1918年在中央与地方负责人扩大会议上,赞成布哈林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的16人,仅有15人赞同列宁提议,最终折中由托洛茨基继续与德国谈判。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3)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签署,苏俄割让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局部给德国。

临行前,托洛茨基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最后通牒就同意。结果布列斯特谈判德国态度极其强硬,但托洛茨基考虑再三还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之后德国对苏俄大举进攻,并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局势紧迫之下,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之后托洛茨基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布尔什维克的分裂,转变态度同意列宁主张,最终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最终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签署。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4)

1918年苏俄同德意志帝国及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条约。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5)

《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丧失近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5000万居民。

《布列斯特和约》中不但割让了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局部,还承认了乌克兰、芬兰的独立,并赔偿德国60亿马克赔款。苏俄因此丧失近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5000万居民,而这些地区占有全俄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自伊凡雷帝以来,俄国的对外扩张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但却为新生的苏维埃赢得了喘息时间,为打赢国内战争和抗击14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奠定了基础。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6)

《布列斯特和约》签署后,之前对布尔什维克持有观望态度的保皇党人、孟什维克、社会民主党人纷纷走到对立面

当然,该和约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却被国内的民族主义者视为卖国行为,之前很多对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持有观望态度的保皇党人、孟什维克、社会民主党人纷纷走到对立面,国内危机愈发严重。于是从1918年-1922年,苏俄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国内战争,苏俄270万红军VS240万的国内反革命势力白俄军队 70万的英、美、日等协约国干涉军。这场战争苏俄伤亡191万,白俄伤亡170万,估计有90多万平民伤亡,十分惨烈。但苏俄还是打赢了战争,保住了十月革命的果实。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7)

1918年-1922年,苏俄270万红军VS240万的国内反革命势力白俄军队 70万的英、美、日等协约国干涉军。

苏俄的胜利与掌握了俄国西部乃至全国的工业精华区和铁路、内河航运的枢纽和干线密不可分,依托工业区,红军武器弹药供应远超白军(后期需要协约国外运补给),而且工业区聚集着大量的产业工业也保证了红军的兵源稳定,并且借助便捷的水陆运输网(伏尔加河-顿河),兵员和武器可以形成局部优势。而且苏俄控制区也从地理上隔绝了各路白军之间的实质联系,再加上“余粮征集制”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红军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战争潜力。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8)

“余粮征集制”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使红军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战争潜力,但也在1921年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9)

苏俄的对手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内部缺乏统一的领导与指挥,且组成成分繁杂。图为1919年8月形势图

至于白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内部缺乏统一的领导与指挥,且组成成分繁杂,如有忠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有妄图复辟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专制的—高尔察克、邓尼金、有想趁天下大乱借机复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毕苏斯基,有割据一方占地为王的—彼得留拉,又有想换取自由和回家的机会的—捷克军团、更有纯粹看不惯苏维埃政策、方针和路线的—哥萨克上层、甚至还有打家劫舍的流寇—马赫诺。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0)

苏俄国内战争中涌现的多支中国军团,他们在支持苏俄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受到苏俄政府和列宁的嘉奖。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1)

张福荣军团在1918年协同苏俄红军在南乌拉尔地区与高尔察克麾下的白卫军激战,并长途奔袭1600公里会师主力。

这里额外延伸一下在苏俄国内战争中涌现的多支中国军团,他们在支持苏俄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受到苏俄政府和列宁的嘉奖。比如张福荣军团在1918年协同苏俄红军在南乌拉尔地区与高尔察克麾下的白卫军及捷克军团激战,并长途奔袭1600公里会师红军主力,赢得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的嘉奖,并将在乌拉尔-伏尔加地区的各支加入红军的中国志愿队合编为“中国军团”,由张福荣任军团长,托洛茨基(时任红军总司令)亲自授军旗。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2)

1989年11月,前苏联授予任辅臣红旗勋章(苏联最高战斗勋章),勋章由苏联驻华大使交给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3)

列宁的中国卫士李福清

此外还有被苏俄红军编为第三军第29步兵师第225团的任辅臣,其率领的225红鹰团在伏尔加保卫战中威名远扬。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报撰文说:“任辅臣的红鹰团是捍卫苏维埃斗争中最机智最顽强的部队。1989年11月,前苏联授予任辅臣红旗勋章(苏联最高战斗勋章),勋章由苏联驻华大使交给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还有包清山的“中国营”、伏龙芝中国独立团、桑富阳中国营、德萨中国独立支队、比里侈诺夫中国支队、别尔米中国支队、列宁的卫士李福清等等。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4)

俄罗斯罗斯托夫州莫罗佐夫斯克市的红色中国战士纪念碑。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5)

据民国北洋政府的档案资料显示,十月革命期间,约有3万华工参加了红军,这些还不包括赴欧远征军。

这些在苏俄国内战争中涌现的“中国军团”很多是因为1917年北洋政府参加一战后,为配合英法俄等协约国作战而派遣的欧洲远征军,还有一些是一战时俄罗斯帝国因兵员不足而大量从中国北方招募的华工,这些中国人在十月革命后,备受鼓舞加入了苏俄红军。据民国北洋政府的档案资料显示,十月革命期间,约有3万华工参加了红军,这些还不包括赴欧远征军。另《申报》报道:“约计华侨曾入红军者5万余人,军官亦不下千人”。如今,90多年前的往事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6)

苏俄打赢了了国内战争之后,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引自地图帝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7)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言归正传,苏俄打赢了国内战争之后,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于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便于1922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加盟共和国。除了芬兰、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外,苏联基本收复了俄罗斯帝国崩溃前的领土。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8)

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1809年俄瑞战争后被俄吞并吞并,为下属的芬兰大公国。1917年独立,成为永久中立国。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19)

1919年,波兰就发动了针对苏俄的战争,史称苏波战争,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

当然,苏俄并非没有在收复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上努力,其中立陶宛则于1918年2月16日宣布独立,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同时于1918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这其中有协约国干涉军的作用。而波兰在德国战败撤军后,也在1918年11月恢复独立,此时距离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已经过去了123年。但波兰并不满足于此,新生的波兰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于是1919年,波兰就发动了针对苏俄的战争,史称苏波战争。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0)

苏俄对波兰的反攻使波兰人确信自己将要丧失民族独立,进而举国上下无论阶级反抗苏俄,促成了华沙之战胜利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1)

1920年苏俄几乎平推了波兰,但在关键的华沙战役中惨败,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在1921年签订《里加和约》

波兰由此成了苏俄红军要面对的“白军”之一,不过随着波兰实施的“基辅行动”攻势失利,1920年苏俄几乎平推了波兰,但在关键的华沙战役中惨败,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在1921年签订《里加和约》,规定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划归波兰。但该和约是波兰与苏俄矛盾的开始,也是波兰与俄罗斯两国历史矛盾的延续,于是便有了1939年再次瓜分波兰,当然这是后话了。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2)

1924年1月21日,布尔什维克的创建者和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中风病逝,终年54岁,90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3)

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莫斯科郊外米赫尔松工厂对工人演讲后刚要踏上汽车就遭枪手暗杀,导致血液流入肺脏。

苏联成立后两年,也就是1924年1月21日,布尔什维克的创建者和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中风病逝,终年54岁,90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时瞻仰了列宁的遗体并默哀,之后彼得格勒被改名为列宁格勒,以纪念这位伟大导师,不过对于列宁病逝的原因,很多猜测是与1918年遇到多次暗杀遗留的后遗症有关。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4)

斯大林(左)、列宁(中)、托洛茨基(右)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5)

托洛茨基提出的“不断革命论”与斯大林的“阶段革命论”对立,发展不平衡原理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对立

列宁去世后,布尔什维克内部斗争激化,先是红军的缔造者,苏共二号人物托洛茨基写下《论列宁》和《十月的教训》批评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后者随即与斯大林联手共抗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被孤立,之后被解除职务出局。之后不久斯大林与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亦见分歧:即斯大林支持布哈林延续新经济政策的意见,希望先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而后者则反对放大新经济政策并拥护世界革命,希望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遍布世界 ,并重新联合托洛茨基、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与斯大林集团斗争,最终在1927年十五大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先后开除出党。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6)

布哈林被誉为苏共“党内头号思想家”,后由于和斯大林的政见分歧于1929年被解职和开除苏共。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7)

列宁逝世后,布哈林同斯大林站在一起,在战胜“新反对派”和托季联盟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是布哈林于1929年被赶出苏共政治局。布哈林是苏共权威的经济学家、理论家、哲学家,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继承人。后来与斯大林的分歧在于斯大林坚持列宁早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全力发展重工业,即通过行政命令最大限度推动集体化进程以实现国家工业化,而布哈林更多的是坚持列宁晚年思想,坚持运用经济规律和货币手段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认为“和平组织建设”是过渡时期的正确路径,反对对农民的“过渡榨取”,坚持均衡发展。最终布哈林、李可夫以“右倾投降主义”的罪名被打倒。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8)

俄罗斯领土扩张历程(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29)

1936年斯大林在苏维埃八大从法律上规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1936年斯大林在苏共八大作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随后通过了苏联宪法草案,从法律上规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布尔什维克形成了以斯大林为核心的二代集体。那么涅槃重生后的苏联,又将如何延续扩张的目标呢?这个在期再叙。

上期回顾: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 (四):西方不亮东方亮,却是帝国灭亡的前兆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