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的一天,位于洛阳东市的刑场上,里里外外挤满了人。
“大名士嵇康真的要被处死了吗?真的吗?”满大街的粉丝们,个个脸上都布满了焦虑和慌张。
三千太学生也来到刑场,请求赦免嵇康,让他到太学院讲书。
这反而更激怒了司马昭:“嵇康在你们心里就这么重要?”
这边,“当事人”嵇康却是出奇的冷静,还请求弹奏一曲。
得到应允后,随之,《广陵散》响起,时而低沉,时而高昂,迸发着杀伐之气。一时间,所有人都静默了。
曲终,嵇康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然后起身赴死,结束了这一生。
嵇康生于公元224年,死于263年,生命的长度仅仅只有39年。
但在死后的近两千年里,嵇康俨然成了“自由”的代言人,人人都说他爱自由,爱到了宁死不屈的地步,爱到了连死也不怕的神仙境界。
但这,恐怕是对嵇康最大的误解。
公元224年,也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前一年,嵇康出生在魏国的谯郡铚县,即今天的安徽濉溪县临涣镇。
嵇康的父亲在曹操麾下当一个小官,一家人在物质生活上还算过得去。
好景不长,在嵇康7岁这一年,父亲却不幸去世了。
生逢乱世,民心惶惶,家门也遭遇不幸。
但这些“乌云”并没有笼罩在嵇康的心头,母亲和哥哥嵇喜,对年幼的嵇康都十分宠爱,也由着他去做他想做的事,看什么书,学什么艺,全由他自己说了算,堪称幸福指数爆表的童年。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嵇康长大成人了,一米八九的个头,身材匀称,颜值爆表,他要称男神,没人有异议。
后来《世说新语》中这样描述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这个时候的嵇康,读了很多庄子、老子的书,也学会了弹琴和打铁。一等一的颜值,再配上些随性慵懒的气质,越发超凡脱俗了。
没见过他的人,会问别人:“那个嵇康,到底有多美?”
而见过他的人,会对别人说:“哎呀,美得没法形容!”
当时的人们,是历史上罕见的最在乎颜值的一代人,很多有地位的男人都“涂脂抹粉”,活得是相当讲究。
在这样的环境下,嵇康却活得像一个另类:他常常半个月不洗澡,头发也不梳理,随便穿个衣服就出门了。
但这并不妨碍他的颜值,反而让他有了更加独特的魅力。
有一次,他正在山中游走,遇到一个樵夫,那樵夫忽然就跪下了,还把嵇康吓得一哆嗦。
一问,这樵夫说:“以为遇见了神仙!”
“哈哈哈!”
嵇康听罢,大笑,拂袖而去。
长大后的嵇康,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一身的才华却怎么也藏不住了。
有一天,哥哥嵇喜回到家,说:“参军的事情定了,三日后就出发。”还叮嘱了嵇康两件事:
一、多读书
二、照顾好母亲大人
嵇康让哥哥放心去,当天夜里,还为哥哥写了一首《赠秀才入军》,其中有这样两句:“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清晨畅游于辽阔宽广的高原,晚上投宿在芳草萋萋的小洲。
兄弟间的真挚情谊,都在这首四言诗里了。后来这首诗因朗朗上口,广为流传。
不过,嵇康写四言诗就是玩,他把更多时间投入到了书法上。
他从小就喜欢练习书法,长大后最喜欢草书,也最擅长草书。
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议》中,对历代书法家做了个排名,共纳入19个人,嵇康仅次于“草圣”张芝,位列第二名,王羲之也才排了个第八名。
嵇康好像总有施展不完的才华,好友山涛有次带着满满的醋意问他:“难道夜里有神仙给你传授奇功?”
嵇康大笑,说:“我夜里还忙着研究养生之道呢,神仙来了我也不见!”
魏晋的人们是真爱养生,有人为了成仙,竟敢吃五石散,当下是感觉倍爽儿,但日子久了,却萎靡不振,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嵇康听了这些事,一个劲儿地摇头叹气,说:“凡人想成仙是不可能的,但修身养性,可以健康长寿。”
他暗下决心,要研究出一套健康的养生之道。
他在老庄养生思想的基础上,写下了《养生论》一书。后被评价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
唐代的“药王”孙思邈,在研究养生陷入迷茫的时候,经常翻阅嵇康的《养生论》,对嵇康“养性以求健康”的观点非常赞同,说:“不重视调养心性,只服用药物补品,是绝对不会长寿的!”
研究累了,嵇康就去抚琴,物我两忘、人琴合一,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不管孩子如何闹,妻子怎样叫,他都听不见了。
唐代王维有句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那“独坐”的,便是嵇康,“长啸”的就是阮籍了。
不过,嵇康可不是随便玩玩,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专家”。
在《声无哀乐论》中,用思辨的方式分析了音乐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他说:音乐本身,没有喜乐和哀乐之分,听者有怎样的心境,就会听出怎样的情感。
后来这本书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奠定了他在音乐理论领域的分量。
公元248年,嵇康24岁,第一次走进了洛阳城。
他没有做任何宣传,却一炮而红。
“哇,这是哪里来的美男子?”
洛阳上下,先是被他的“风姿特秀”而吸引,而后又发现:“他的相貌跟才华比起来,又算什么!”
曹操的儿子沛穆王曹林,见识过嵇康的风度与才华后,全然不在乎他是一介平民,决定把长乐亭主嫁给他。彼时,长乐亭主也早已仰慕嵇康多日,娇羞地一笑,便欣然同意了。
于是嵇康成了曹氏的女婿,还被封了中散大夫。
爱情和事业双丰收,这可是一步登天、前途无量的大好事。但没多久,嵇康因不愿卷入曹氏和司马氏的争斗中,辞去中散大夫,带着公主去山里隐居了。
除了喝茶、写字、弹琴,嵇康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打铁。
这一天,嵇康叫上向秀,又开始打铁了。
只见他把铁锤抡起,又重重击下,随着“咣当、咣当”的声音响起,火花四溅,大滴的汗珠也顺着他的脸庞、脖颈,流进了湿透的衣衫中。
向秀一边烧火,一边打趣说:“文人打铁,你是天下第一!”
渐渐地,山涛、阮籍等友人,也很喜欢聚集到他这里,他们席地而坐,畅谈,畅饮,人间最好的时光,也不过如此了。
旁人送给他们一个名字叫“竹林七贤”。
这样一个声名远播的嵇康,要隐居,谈何容易?恰恰相反,这枚超级大V隐居山林,更增添了神秘气息。
有一天,一个叫钟会的粉丝,声势浩大地往嵇康处赶来了,他想见偶像嵇康,已经很多年。
要说这个钟会,是当时的大书法家钟繇的孙子,也是名门之后,只是,他的爷爷是魏朝的太傅,他却帮助司马氏篡权夺位。
必须承认,钟会也有些本事,多次向司马氏献上“奇策”,当时还被人比作张良。
几年前,钟会曾“悄悄地”拜会过嵇康一次,当时他写了《四本论》,想找嵇康请教一番,去了后却不敢进门,从墙头上扔进去就跑了。
而这一次,钟会是受司马氏委托,前来请嵇康加入司马氏的阵营。拜会嵇康,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但钟会内心还是胆怯,为了壮胆,带来了大队人马。
“嗒嗒”的马蹄声渐近,嵇康已然听到,他心中怎会不知来者何人,来者何意,但他正沉浸在打铁的快乐中。
钟会在院子前停下,一眼便认出了嵇康,心中却很吃惊:“他怎么在打铁?他怎么那么邋遢?”这更让他觉得偶像果然不同凡响。
许久,没有人问,也没有人答。
又过了许久,嵇康头也没有抬一下。
钟会心中懊恼:“嵇康竟如此目中无人!”他转身就要带着队伍离开,此时,嵇康开口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冷冷地回了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虽说钟会人品堪忧,这一番对话还算有水准,后来也成了一个佳话。
如果说第一次隔着墙头扔下《四本论》,没等到嵇康的半句指教,让钟会心中不快,那么这一次,就让钟会在心中生出了仇恨。
钟会这次回去后,在司马氏面前好好地替嵇康“美言”了一番。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斩杀曹爽,灭其三族,迎来了司马氏在历史上的巅峰时刻。
司马氏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服“竹林七贤”。
对此,竹林七贤其实是心知肚明。
很快,山涛就投靠了司马氏,并在朝中步步高升。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竟然向司马氏举荐了嵇康。他必是出于好意,觉得天下大势已定,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没想到,嵇康的性子那么烈,直接回了他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
长达1700多字的绝交书,山涛捧在手里,一字一字地读,每读一句,心中就更痛一分,双手也颤抖了起来。
见他神色异常,妻子问:“怎么了?”山涛却像是灵魂出了窍,半晌无语。
嵇康在这封绝交书中写道:“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
意思就是,他常常半个月不洗脸、不洗头、不洗澡,连小便也是实在憋不住了才起身。
连这种理由都搬出来了,嵇康“赤裸裸”地剖析出了一个不适合出仕的自己。读完,山涛真正读懂了嵇康,也隐隐地为他担忧。
这事儿被司马昭知道后,大怒:“竟如此狂妄!”对嵇康的不满更上了一层楼。
小人钟会也赶紧添油加醋:“嵇康就是条卧龙,千万不能让他飞起来!”
但一时之间,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处置这个目中无人的嵇康。
如果没有后来的吕安事件,嵇康也许还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公元263年,嵇康的好友吕安遇到一件糟心事。他的妻子被哥哥吕巽奸污,这个吕巽非但不知错,还恶人先告状,以不孝之名把弟弟告了。当时正推行儒家思想,不孝可是大罪。
很快,吕安被关进了大牢。嵇康知道后,怒从中来,当即就出发,要去给吕安证清白。
一生冷静、悠然的嵇康,唯独这一次是疾步前往。
他以为把事情说清楚就好,说完之后才发现,真相再真,也没人相信,一时着急,言辞激烈,失了分寸,司马昭知道后,一怒之下,就把嵇康也关了起来。
在狱中,嵇康也没有后悔为朋友仗义执言,还写下了《忧愤诗》,埋怨苍天无眼。
“嵇康,你若愿意为司马氏效劳,可免你一死!”
这样的话,嵇康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其实,他若说出半句妥协的话,也就平安无事了。
但在嵇康的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回响:“司马氏乃篡权夺位之辈,怎可与之同流合污?”
行刑的日子到了。
位于洛阳东市的刑场,人满为患,三千太学生也来到这里,集体为嵇康请愿。
见嵇康在众人心中的声望这么高,反而更激怒了司马昭,让他觉得嵇康必须死。
亲朋好友,还有满大街的粉丝们,张望着,也祈祷着,希望事情能出现转机。
但司马昭之心,没有改变。也没有大侠突然出现,劫走嵇康。
嵇康倒是很冷静,他看了一眼太阳的位置,知道距离行刑还有一点时间,请求弹奏一曲。
《广陵散》响起,有人只听到了琴声,有人听到了一颗不屈的灵魂在引吭高歌。
除了这琴声,洛阳东市一片寂静。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嵇康,也将是最后一次。
弹完曲子,嵇康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然后起身赴死,用这最传奇的方式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后人谈起他,无人不知生命最后的这一曲《广陵散》,嵇康在他人生的终点走向了人生的制高点,
这一年,嵇康才39岁。
嵇康死后,司马昭却后悔了。他意识到,嵇康的死让嵇康的声名更大了,而杀死嵇康的他,也终将被后人唾骂了。
遗憾!遗憾!时光无法倒流,世间再无那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嵇康!
不怕死的嵇康,其实也有他的牵挂——临死之前,把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山涛。
为什么是山涛,他们不是已经绝交了吗?
事实上,绝交是假,保护是真。
嵇康得知山涛举荐了他,夜里辗转难眠:“我若不去,必然会得罪司马氏,这恐怕会牵连山涛。”
所以他用一封绝交书,与山涛划清了界限。
作为嵇康的知己,山涛明白嵇康的用意,也没有辜负他的临终嘱托,很用心地把两个孩子教养成人了。
嵇康的儿子嵇卲,出落得一表人才,对母亲也很孝顺,妥妥的一枚大好青年,可因为被父亲牵连,一度只能在家赋闲。后来山涛掌管了选拔人才的事,才终于打开了嵇卲的仕途之路。
嵇卲从秘书丞做起,做过太守、侍中,后来死于保护晋惠帝的战乱中。
这个晋惠帝,就是说出“名言”——“何不食肉糜”的糊涂皇帝。
不知道嵇卲死时,心中是否有这样的纠结:“你爷爷司马昭,杀死了我父亲嵇康,而今我却为你而死!”
嵇康又是否会介意儿子做出这样的选择?
嵇康在留给嵇卲的《家诫》中,开篇即写道:“人无志,非人也!”言下之意,做人还是要有志向,男儿还是要做英雄。
可谓一语道破了嵇康的内心,他并非不想成事,而只是生不逢时,没有遇到自己想要效忠的君王。
嵇康赴死500多年后,历史的车轮滚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感于嵇康之死,写下这样的诗句:
“斯人死已久,其事皆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白居易哭什么?哭嵇康死得可惜,哭嵇康跟自己一样不得志!
多少年后,人们谈起嵇康,一半是羡慕,羡慕他的洒脱,一半是埋怨,埋怨他不识时务。
人生,总有很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男神嵇康,也不例外。
所以他宁做炮灰,也不为别人做嫁衣。
只可惜,他活成了自由的代言人,最爱的,却不是自由。
-END-
作者:心海
编辑:淡淡翠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浙江女首富“栽了”,800亿资产归零,钱花哪了?
“法学界郭德纲”罗翔:从爆红网络到被逼退网,他究竟有没有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