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的美女,首推的便是号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

其中,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比四大美女更吃香的女人)(1)

然而,中国从古到今,传承千年,美人层出不穷,那么,为何只有这四位脱颖而出,最富盛名呢?难道,李清照、上官婉儿那样除了貌美以外还有才华和能力的女子竟然都比不上貂蝉、西施这样带有“红颜祸水”标签的女子吗?

而且,认真说来,所谓四大美女的人生际遇也非常曲折。其中,这些女人除了是德才兼备的美人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似乎她们都不止被一个男人所拥有。按照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说,这样的女子应该并不符合儒家的要求。

那么,他们又凭什么能够享誉盛名几千年呢?

(比四大美女更吃香的女人)(2)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些女人虽然很多有“祸国殃民”的标签,可是,这也就意味着人们承认她们具备能“祸国殃民”的美色。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貌美靓丽的女子不知凡几,但是,能够达到灭国这个层次的恐怕还真的没有几位。

而四大美女中的三个都曾让一个强盛的国家迅速走向衰败,甚至,还曾让位高权重者眨眼间成为了阶下囚。对于美色这种无法用具体数字来量化的东西,恐怕“倾人国”才能算是最高等级的评价吧。事实上,很多女子的美貌恐怕并不比她们差到哪里去。

但是,因为她们没有让国家灭亡,主君殒命的生活经历,所以,自然也就要靠后一个等级。

(比四大美女更吃香的女人)(3)

这里,我们再说她们所谓的多次婚姻经历。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这些所谓的四大美人其实出身都并不怎么高贵。基本上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即使杨玉环拖家带口,但其家人也是因为她得宠才掌握了权势,他们原来也就是一群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拥有绝色的女子,自然也就成为了男人们争相追逐的对象,谁能够得到她,就代表谁的权势最大。

在这样的诱惑面前,男人们自然会争破头去抢。如果,这四位都是有着深厚背景的女子,有着世家大族撑腰,哪里还会有人如此肆无忌惮的抢夺她们,把她们当做财货一般去交易呢?其实,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儿,都藏在深闺之中,被父母用儒家礼教常年教导,她们也不过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只是相比起来,就少了颠沛流离的命运而已。

(比四大美女更吃香的女人)(4)

所谓的“二手”一说,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不是因为他们“二手”而抢手,反倒是因为她们貌美才有了颠沛流离的命运。历史上著名的女子:柳如是、李师师、陈圆圆,哪一个不是因为貌美而命运多舛呢?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她们能够被称为四大美女完全是因为她们的故事发生在前面。比如说:清朝末年的陈圆圆,虽然,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佳话,但是,她毕竟已经是后来者。四大美女已经成为了定论,她就是再怎么出色,恐怕也只能屈居人后。

在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中,能够被人所熟知,并且,以美貌出名,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不论如何,儒家的思想都是正统,而儒家对于女性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她们抛头露面,有艳名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成为良家妇女的机会。

(比四大美女更吃香的女人)(5)

而一个良家妇女,在儒家的观念中,应该是要深居简出的。在这种情况下,她们的美貌反倒成了负担。男性会因为看重他们的美貌而出手争夺,争夺一产生,如果原配丈夫也因此而死,那么,祸水的名头也就落到了她们身上,同时,她们的艳名会更加响亮。

所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少妇比较吃香的事情,在男人的争夺心下,一个有了归属的女人,更加能够让他们的雄性荷尔蒙分泌旺盛。一个人去夺了,自然也就会有其他人去争,一传十十传百,名声传出去了,也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抢。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女夏姬的一生,则更是充满诱惑力的一生。《列女传》上说:“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

(比四大美女更吃香的女人)(6)

三为王后,就是说她与当时的陈灵公等三个国君有着不正当关系;七为夫人,就是说她先后嫁了七次,所以,又被称“七为夫人”;其实,还应该再加一条“九为寡妇”。这样的女人,其诱惑力和杀伤力,可以说,的确是那些即使是最美丽的少女也难以比拟的。

尤其是乱世,这种争抢很容易就酿成杀身之祸。

男权社会中,很多罪恶其实都是从男性身上衍生出来的,但作为社会的主导者,他们会主动去引导舆论,会为自己开脱,并且,将一切罪过引到女子身上罢了。

参考资料:

『《中国的四大美女》、《列女传》、《古代男人为何爱少妇胜于爱少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