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的电影史,前辈电影人不断地实践和拍摄,总结出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电影文法)。这些智慧的结晶指导着电影人在拍摄电影时应该或者不应该做什么。一般来说,遵循这些规则,我们肯定会避免犯愚蠢的错误。

所谓约定俗成,也就是说我们并不需要绝对地服从这些规则。有那么一些导演,他们出于何种目的不得而知,他们或许是天才,也或许是疯子,但他们敢于打破这些“金科玉律”,创造新的电影表达方式。

小津安二郎 — 超越轴线

轴线一般是指拍摄对话双方时,对话者之间假象的连线。按照轴线规则,拍摄对话时,机位的变化和调度必须在轴线的一侧进行,如果摄像机位置从轴线一侧跳跃到另外一侧,便是跳轴。跳轴的结果是在银幕上出现的对话双方朝着一个方向讲话,从而使观众误解对话双方并非面对面交流。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有哪些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1)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有哪些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2)

《非常线之女》中跳轴拍摄

在导演后期作品中,这种跳轴的使用有所收敛,但摄影机依然处于临界位置,导演并没有完全妥协。他在采访时解释到“在日本和室中,摄影机的移动范围非常有限,如果遵循这个文法,其中一个人物的背景就只是壁龛,另一个人物的背景就只是拉门或者走廊。这样怎么也无法表现出我需要的场面气氛。于是我尝试违反文法,之后发现那根本不是文法”。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有哪些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3)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有哪些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4)

《东京物语》中的跳轴拍摄

伍迪·艾伦 — 打破“第四面墙”

第四面墙是指在观众和舞台之间虚构的一面墙。在写实和自然主义戏剧中,演员必须与观众保持距离,从而使观众认为舞台故事是真实的,而不是表演的。在电影中,简单来说“第四面墙”是指摄影机镜头(或者银幕)。打破第四面墙就是演员视线对准摄影机,或者对着摄影机说话,其结果是让观众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影响其观影的连贯性。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有哪些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5)

《福尔摩斯二世》

演员表现时看摄影机可谓大忌,然而随着戏剧和电影理论的进步,现在打破第四面墙并不新鲜。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里饰演的男主角经常从电影情景中跳脱出来,面对镜头跟观众抱怨和数落别人。当然他在《星尘往事》,《甜蜜与卑微》,《怎样都行》等其他影片中也有类似设计。1924年巴斯特·基顿的电影《福尔摩斯二世》中,主角能够跨入银幕,走进电影。这给了伍迪·艾伦拍摄《开罗紫玫瑰》灵感。影片中男主角从银幕走了下来,电影人物对此也议论纷纷,电影与观众的界限被完全打破。

迈克尔·哈内克 — “虐待观众”

好莱坞的成功在于他们的电影能够满足观众预期和幻想:如有情人终成眷,正义战胜邪恶,努力换来成功等等。让观众的期望得到满足,观众自然会买账看电影。但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用《趣味游戏》颠覆了所有传统电影的规则。他不仅不满足观众的预期,甚至刻意制造陷阱,让观众失望,直到绝望。

哈内克说,在戛纳放映《趣味游戏》的时候,女主人开枪打死其中一名暴徒时,观众一起欢呼鼓掌,但当看到影片竟然被另一个暴徒用遥控器倒回去的时候,影院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呆了,不知所措。这就是导演设置的一个陷阱,让观众先有一丝希望,然后再把希望全部扼杀。导演通过这个桥段在挑衅观众:“导演才是电影的主导者”。

除了在故事情节上需要满足观众的需求之外,镜头语言也必须满足观众的期望。例如演员的眼神投向某个方向,之后的镜头必须交代演员观看的事物;如果没有交代,观众便不会理解演演员的表演。假设多次出现这种交代不清的镜头,观众会失望,甚至产生被戏弄的感觉。

2011年布鲁诺·杜蒙的电影《撒旦之外》有一场戏,导演完全没有遵守这种规则。男人看着远传的女人跟警察们谈话,他扭头看了看自己的右面(摄像机的位置),导演并没有交代他看的东西而是直接回到远处女人跟警察的谈话;然后他又看了一次自己的右边,一如既往导演还是没有给出交代。这组镜头不是错误,相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眼神游离,但并没有真正地去观看某一事物。

奥塔·埃索里亚尼 — 利用“穿帮”

电影拍摄是极其复杂的工作,因为牵扯到的工作类别非常多,稍有不慎,就容易穿帮。穿帮很常见,有些穿帮无伤大雅,有一些则可严重影响电影的质量,所以必须有专人来记录每次拍摄时摄像机的位置,演员的站位,服装和造型,场景和道具等等,确保每次拍摄都始终如一。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有哪些 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导演(6)

奥塔·埃索里亚尼

奥塔·埃索里亚尼是格鲁吉亚著名导演,常年生活在法国。在他眼里,穿帮并不一定都是错的。例如他1961年的电影《四月》中有一场戏:一对男女争吵,男人很生气因为女人刚刚打碎了一个盘子。男人朝女人走过去。刚开始男人穿得是格子衬衣,在一个镜头移动后,两人都身着白色衣服。他们继续争吵,男人蹲下去拾地面上的盘子,当他再次起身的事后,他的服装又改变了。

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在壁橱后以及男人蹲下和起来之间导演都有一个剪切,但是一个动作,导演把它剪断,貌似有点可笑。但是这还没有结束,之后男女主角又多次更换服装。乍看起来,确实有点不可理喻。其实导演这样作是为了让我们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明白这对情侣经常争吵,有多少套衣服,就有多少次争吵。所以这不是穿帮镜头,而是导演刻意为之。

从上面我们能够看到,所谓的电影文法和规则并不是绝对的。在我们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打破常规,创造更“合理”的拍摄方式。但是我们也反对那种囫囵吞枣,不清不楚就想去创新的人。

关注 茶楼电影官方微信公众号 , 看你“想看而看不到”的精彩电影

茶楼电影teahousefilm(长按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