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刘彻是第几代皇帝,缔造西汉盛世的帝王(1)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统治时期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在他的统治下,中国开始以一个高度文明和富强的形象闻名于世。

宫廷斗争中的幸运儿

公元前156年,在汉景帝刘启登基不久后,他的第十个儿子降生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野史《汉武故事》记载,刘彻尚在王娡腹中时,景帝梦见刘邦托梦,生子可取名为“彘”,于是在刘彻出生后的名字是刘彘。三岁时,景帝抱刘彘于膝上,问刘彘“乐为天子否?”刘彘回答:“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景帝便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以其“圣彻过人”,改名为“彻”。公元前153年,年仅4岁的刘彻被封为胶东王,但因为他的母亲不是皇后,他也不是长子,所以按照西汉帝制的规定,他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但是因为一句"金屋藏娇"的戏言,刘彻的命运彻底被改变了。

刘彻命运的转折全凭长公主刘嫖的帮助。长公主有个女儿名叫阿娇,开始长公主想把阿娇许配给太子刘荣,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不领情,长公主非常生气,便把目光投向了刘彻。有一天,长公主把年幼的刘彻抱到膝上,问他:"你觉得娶阿娇好不好?"童言无忌,刘彻大方地回答:"好!如果娶了阿娇做妻子,我就给她造一栋金屋子。"长公主欣喜异常,自此就不遗余力地在景帝面前夸赞刘彻,诋毁太子刘荣和栗姬。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立刘彻的母亲为后,立刘彻为皇太子。这一年,刘彻刚7岁。

刘彻做了太子之后,汉景帝请德高望重的卫绾来做他的老师。卫绾是个多才多艺的学者,精通儒学,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在卫绾的精心教导下,勤奋好学的刘彻渐渐成长为一个能文能武、有胆有识、思想活跃、胸襟开阔的人。

汉朝的刘彻是第几代皇帝,缔造西汉盛世的帝王(2)

从挫折到缔造辉煌

汉景帝驾崩之后,刘彻登基做了皇帝。即位之初,他与太皇太后窦氏极为不和。窦太后崇尚的是"无为而治"的旧思想,对汉武帝所提倡的改革措施颇为不满。窦太后在宫中地位极高,权势很大,所以她不断地运用自己的势力干扰汉武帝执政。

汉武帝此时力量还很弱,无法自己的祖母较量。同时,汉武帝任命的重臣赵绾提出窦太后不应再干涉朝政,惹恼了窦太后。窦太后不仅逼迫汉武帝废除了刚刚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还将汉武帝任命的丞相和太尉罢免,甚至有的大臣还被逼死在狱中。之后,窦太后让自己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这对汉武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养精蓄锐,等待着时机。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马上将窦太后的亲信党羽一律罢免,重新任命田蛤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武帝开始了自己的治国大业。汉武帝建立了一套健全的文选拔制度,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开始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确立自己的绝对威严。同时,汉武帝还开着手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颁布"推恩令",削弱他们的政治军事实力。

在经济上,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决定由国家统一调剂全国的运输和价。他的经济政策是以"重农抑商"为原则的,除此之外,还采取了一些重农措施,如积极推广农学家赵过发明的代田和耧车,在关中地区兴修水利,先后开凿了漕渠、六辅渠、白渠等渠道,有效促进了关中的农业发展。

在对外关系上,汉武帝北抗匈奴,西通西域,向东、向南开拓疆土,不仅促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形成,也扩了中国的版图。

汉武帝一生开阔领土,治国理政,北逐匈奴,战功显赫。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君主却有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晚年,他迷信巫术,制造了巫术之祸,从而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孩子和孙子。

汉朝的刘彻是第几代皇帝,缔造西汉盛世的帝王(3)

汉武帝野史中记载,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是他姑母馆陶公主的女儿。汉武帝在四岁的时候,他的姑母问他可愿娶阿娇为妻,汉武帝说,若娶得阿娇为妻,就为阿娇造一个黄金屋子,用来给阿娇住。金屋藏娇就是这么来的。正史上没有记载这个事情,但是在野史上有很多关于这件事情的传闻。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是卫子夫,在野史上,汉武帝是在如厕的时候看上卫子夫的。据野史传闻,卫子夫的头发非常漂亮,容貌虽然不是非常美丽,但却有我见犹怜的气质。

汉武帝最宠爱的第三个女人是李夫人,她非常美丽,后来却因病去世了。在野史上记载,汉武帝一直思念李夫人,后来有个道士来告诉汉武帝可以用一种石头来招到李夫人的魂魄。汉武帝派人找到了那种石头,于一个晚上在帐幕后面看到了李夫人的影子。这只是个野史传闻,真假很难辨别。

后世对汉武帝的评价很高。他给了一个时代前所未有的尊严,他建立了一个族群的千秋万代,他的国号成为伟大民族的象征,他的自信缔造着后世传说。他是第一个敢于自我批评的皇帝,他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他把自己置身于舆论的中心,展现了自己的明君姿态。他就是自我批评的旷世明君——汉武帝刘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