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分析古装电视剧《风起洛阳》第23,24集剧情。

这部电视剧看到现在,我觉得最难得的是,剧情的铺排挺贴合人物的。而且这种贴合,并不刻意。

我之前就写过黄轩饰演的高秉烛和王一博饰演的百里弘毅的不同。高秉烛背负了很多,从很早就开始自己摸爬滚打。所以无论是从心境上还是从行事上,他都是一个成熟的人。

而百里二郎不是。二郎的成长,是从父亲的离开开始。

我发现无论是谁和谁,哪条线,编剧一直在强调的,其实就是内在的契合。这一点,是我最喜欢的一点,也是两个人能够一起走下去的必要条件。两个观念和看法一致、内在相衬的人,才能够一起做事,或是谈情。

以感情线为例,百里弘毅与柳然这边,和高秉烛武思月是完全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正是因为两方经历的不同。

二郎呢,他其实已经开始动心了,且动心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他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仍然是那种少年才有的勇敢和青涩。

公孙弘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风起洛阳秉烛夜游)(1)

电视剧《风起洛阳》里的二郎明明不会武功,但是遇险时,他一把将七娘拽到自己身后,他明明已经开始送礼物,但是仍然会局促,仍然会结结巴巴地说“这是礼物,你先不要在这里看。”因为你在这里看了,我会不好意思的。

同理,柳然也是。她心里特别喜欢二郎这个人,但是她面对这个人的时候有点放不开,会做出很多女孩子常有的那种试探。

实际上两个人的这种生涩跟年纪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导致这种生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个人的“纯粹”。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了。他们一开始,都是处于被家庭保护的状态,而且家庭把他们保护得很好。所以客观来说,他们的心境并没有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心境有变化吗?有的,但是心境的“基调”没有变化,在被家庭保护的时候,无论年岁再怎么增长,心境再怎么变化,底色也依然是纯粹的。所以,在各方面,尤其是在需要两个人进行协同的感情方面,两个人是一样的状态,都是那种少年的、纯粹的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让两个人现在处于一个“纯粹”的、少年独有的相处状态。

公孙弘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风起洛阳秉烛夜游)(2)

但是高秉烛和武思月这边,完全不是这样。这两个人对待感情都是成熟的处理方式。

虽然武思月也会有女孩子的心动和羞涩,但是在整体状态上,她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感情还是办事,她的整体处理基调都是飒的。那些女孩子的一面,对她来讲是一种点缀,一种意趣。而不是像柳然那样,女孩子的一面是她的整体基调。

因为她经历得太多了,她长大了,她能干、她勇敢,果敢飒爽已经刻进她的骨子里了。她不是那种看到花灯会想自己买一个的女孩子。

高秉烛就更不用说了,更是直截了当,“给我来个灯,明日是乞巧节,送你了。”

两对最大的区别在哪儿呢?

内在的不同。

公孙弘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风起洛阳秉烛夜游)(3)

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对其实都很爱彼此。

但是高秉烛和武思月,是那种“我慢慢走进你的世界,然后发现你跟我是一样的人。”而二郎和柳然,他们是走进彼此的世界之后,和彼此进行了融合。

对于高秉烛和武思月来讲,他们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意趣”。他们的感情历程,其实蛮平淡,蛮实在的。因为当我走进了你的世界之后,我发现你就是我,所以你什么都不用多说了,因为我什么都是明白的。而且我知道,你也是明白的。

公孙弘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风起洛阳秉烛夜游)(4)

我说实话,对于恋情这方面来说,其实我更艳羡的,是电视剧《风起洛阳》里高秉烛和武思月这种状态。

二郎那边,就比较真实,比较平凡化,很容易有代入感,也算是各有千秋吧。

只是就我个人来说,其实我还是更喜欢高秉烛和武思月这样的:挚爱即知己,这是我永远羡慕、永远迈不过去的一个点。

公孙弘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风起洛阳秉烛夜游)(5)

我看见高秉烛和武思月在桥上并肩而立,同看灯火,我简直太羡慕了!我永远都爱眷侣并肩的样子。

然后接着分析剧情线。

三人小队的剧情线,齐头并进,我真的太喜欢了;三个人的智计和默契,我拍案叫绝。

二郎真的是太聪明了,而且他不仅聪明,他还非常镇定,虽然没有武功傍身,但是临危不乱、智胜于力,这点真的太棒了。

一说到这点,我真的又要感叹,七娘这个姑娘很可爱,她的心也是真的,但是,她真的恋爱脑,得亏是二郎,这要换个笨点的,得被她拖后腿了。

高秉烛是真的狠,跟陈庆之说话时那个阴郁的状态,我被吓着了。黄轩真的太会演了。

公孙弘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风起洛阳秉烛夜游)(6)

此处我真的又要说,大家都应该学学,应该跟电视剧《风起洛阳》里的高秉烛学学,在谈话的时候,如何从心理上压制对方。

首先阐述自己已经知道的事实,但是没有达到效果,所以他这个时候,走过去了,靠近了对方,靠在了对方的桌子上,形成一个包围式的压制,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陈超会是什么下场?”

实际上他在说这句话时的每一次停顿,对方都顺着他的引导会产生自主想象,想过去他所经历的事情,想陈超到底会是什么下场?越想他就越害怕,越想就会越害怕,再加上这个时候,高秉烛本身的气场压制,他心理防线就自然会崩溃。

心理学这门功课,高秉烛应该学得不错。

另外一个让我很感慨的点是电视剧《风起洛阳》里的公子楚,他说出“根本区别”这一段的时候,我真的太动容了。其实公子楚和高秉烛是同样的人:身处黑暗,却心向光明。没有这道光,他,就想成为这道光。这太不容易了。

公孙弘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风起洛阳秉烛夜游)(7)

万事知易行难,虽然可能每个人都会说,但是真正想去做,真正在做的,才是真正的勇者。

作者:茜曦惜夕,入骨影评团队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