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中国的专制皇权制度已经陷入没落时期,这 种腐朽的社会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历史前进的脚步°而这时西 方世界由于出现了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迅速地壮大 了起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他们开始寻求对外扩张,并很快地把目光投向了清朝统 治下的中国。
起初,由于清政府 的“闭关锁国”政策限 制着中外贸易的发展, 使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 很难倾销,几乎没有什 么市场。而中国的茶、 丝等土特产在国外却备 受青睐,出口量逐年递 增。在中英贸易中,中 国长期处于出口大于进口的有利地位,白银内流,这种发展趋势,使西方列强很恼火。 当一般商品在中国打不开市场时,英商很快就又找到了新的商 品,那就是鸦片。
鸦片,俗称大麻,是用罂粟汁液熬制而成的一种麻醉剂, 是吸食的毒品。鸦片不仅具有高出成本很多倍的高额利润,而 且长期吸食,还有成瘾的后果,能够让人数众多的中国依赖鸦 片,那无疑是为自己开拓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利润就会长期滚 滚而来。于是英商就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O美、俄等西方 列强见了,也纷纷加入到这种一本万利的“贸易”中。
鸦片走私到中国,给中国社会、清政府和广大人民带来了 严重的祸患,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社会生产力急 剧下降。鸦片一到中国首先被很多清朝文武官员接受,由于吸 食成瘾,这些官员再无心思处理政务、军务,结果使吏治更加 黑暗腐朽,军队战斗力一度削弱。为了满足吸食鸦片的耗费, 官员们又拼命在百姓中间索取钱财,百姓的生活更加贫困。同 时,由于鸦片的大量输入,国内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鸦片流 入,由来已久,雍正时每年走私进口鸦片二百箱,乾隆时增至 一千箱,嘉庆时增至四千箱,到道光时,鸦片走私更是嚣张得 突破三万箱,流失白银三千万两,这使清政府本来就很紧张的 财政更加拮据。
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灾难,使中国人 民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激化起来,强烈要求禁烟 的呼声日益高涨。
对于鸦片毒品,早在雍正时期,雍正就开始禁烟,乾隆也下过禁烟令,嘉庆也屡下令禁烟,但都收效甚微,且愈演愈烈。 到道光时,鸦片已经泛滥成灾,禁烟的要求已经成为举国的共 识。道光皇帝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鸦片一天不禁,人民便 一天不能安宁,统治阶级的政权便有倾覆的危险。在这紧要关 头,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鸦片走私活动最猖獗 的广东禁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县人,出生于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 传说在林则徐降生的时候,新任的福建巡抚徐嗣曾,正好乘坐 一顶大轿,在侍卫随从的簇拥下,从他家门口经过,林则徐的 父亲认为这是个好兆头,便给儿子取名则徐,希望他长大后能 像徐嗣曾那样读书做大官,光宗耀祖。
林则徐四岁入私塾,七岁开始习作,他聪明早慧,十三岁 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七岁中进士,他历官十四省,任 过监察御史、布政使、河道总督、巡抚、总督和钦差等官职。
1839年三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严查烟贩,整顿水师, 惩办不法官吏,晓谕外商呈缴鸦片。当时,英国商人根本无视中 国政府的主权,广东当地群众群情愤怒,很多群众来到英国使馆 前,要求公使义律交出逃到这里的大鸦片贩子颠地,石头和瓦块 成了中国老百姓的武器,纷纷投向英国使馆院内,林则徐领导的 禁烟运动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终于迫使英美烟商缴出鸦片一百 一十多万公斤,从六月三日到二十五日,虎门海滩燃起熊熊大 火,所有鸦片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它表 现了我国的民族尊严和浩然正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虎门销烟”以后,林则徐下令恢复了中英贸易,但坚决禁止鸦片输入。他对外国商人实行了 “奉法者来之,违法者去之” 的方针,任何国家的商船,只要不夹带鸦片,都允许进口。而义律则利用各种机会扩大事态。他下令英国商船一律不 准进口做买卖,并要求英国政府派兵,准备武力解决。1839年 七月,在九龙的尖沙咀发生了英国水手行凶伤人事件,村民林 维喜被重伤致死。林则徐要求英方交出凶手,义律无理拒绝, 并于九月率英舰闯进九龙借机挑起战事,炮击九龙山口,中国 方面予以还击,打退英舰进攻,此为九龙之战。十月,义律又 率英舰闯入珠江口,在穿鼻洋阻拦英国商船,并与中国水师接 战,这就是穿鼻之战。此后,英军在十天之内六次进犯中国军 队的驻地,均被击退。
1839年十二月,道光帝在接到穿鼻之战的奏报后,命令停 止中英贸易,1840年一月,林则徐奉旨宣布断绝中英贸易。
而英国资产阶级挑起侵略战争蓄谋已久,禁烟问题成了他 们发动战争的导火线。早在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 就来到中国测量沿海港湾的船道,调查沿海港口的情况,并绘 制成图。同时,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进行刺探。1835 年,该船船长胡夏米向英国政府提出了武装侵略中国的建议, 并提供了具体的作战方案。
于是虎门销烟事件一传到英国,英国内阁便于1839年十月 一日召开会议,作出了 “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去”的决定。 1840年二月,英国政府任命曾在好望角舰队担任总司令的海军 上将乔治・懿律和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 为侵华英军总司令。四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发动侵华战争的 决议案,六月,一支由四十八艘舰船、五百四十门大炮和四千 名士兵组成的远征舰队,从印度侵入中国广东海面。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对华战争” 正式爆发。
战争从1840年六月下旬开始到1842年八月下旬结束,历 史上称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年六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至 1841年一月义律发布《穿鼻条约》为止,历时七个月。其过 程是:英军到达中国海面后,对广州进行了封锁,广州军民在林 则徐的带领下,对入侵英军已严加防备,懿律见无隙可乘,调 转船头,率兵北窜。七月,英军进犯福建厦门,新任闽浙总督 邓廷桢已有防备,英军也未能得逞。英舰又继续北驶,进犯浙 江,攻陷防御薄弱的定海。接着又部分兵舰北上,于八月到达 天津白河口,懿律在这里递交了英政府给清廷的照会,英国在 照会中提出赔款、割地、自由贸易等要求,并声称,如不答应,将“相战不息”。
定海的失陷使清廷大为震动,道光帝十分恐慌,决定对英 军实行笼络政策,寄希望于和谈,并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天津 白河口,与英军谈判交涉。琦善在交涉中屈膝求和,他表示: 林则徐等人在广东查禁鸦片“操之过急”,实属“办理不善”, 一定要“重治其罪”,希望英军退回广东具体谈判,保证能得到 满意的结果。
英国侵略者在得到琦善的保证后,于九月中旬折回南方。 道光帝于九月十七日任命“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 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同时,以“办理不善”的罪名将 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查办。抵抗派因此受到沉重打击,妥协 派开始占上风。
琦善到达广州后,对义律提出的各项无理要求无不一一允 诺,只是对割让香港一事,不敢做主,表示要“代为奏圣恩”。 1841年一月,英军发动突然进攻,强占大沙角炮台,炮台守将 陈连升等进行了顽强抵抗。在战争中,陈连升以身殉国。然而, 琦善却下令撤退各炮台的守兵。一月二十日,义律单方公布了 修鼻草约》,草约包括清政府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两等 条款。一月二十六日,英军强行占领香港。
第二阶段,从1841年一月清政府又宣战开始至五月州 和约》订立为止,历时四个月,其过程是:
一月二十七日,大沙角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 大为恼火,感到定海尚未交出,英军又在广东挑衅,立即下诏 对英宣战。他将琦善革职问罪,任命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 书隆文和湖南提督扬芳为参赞大臣,调集军队一万七千人开赴 广东,重新开战。
义律获悉清政府调兵遣将的消息后,先发制人,于二月下 旬抢先对虎门炮台发起了进攻,六十二岁的水师提督关天培亲 自上炮台,率军英勇抵抗。在战斗中,他多处受伤,血染衣甲, 依然紧守阵地,誓死不撤。而这时还在广东前线负责军队的琦 善,竟拒绝派兵增援。关天培终因孤立无援,弹尽粮绝,与守 军数百人壮烈牺牲。
四月,奕山等人才带领军队来到广州。五月下旬,在没有 切实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对英船发动了一次夜袭,结果溃败逃回 广州。英军趁机反扑,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易占领了 城郊的泥城、四方的炮台,包围了广州城,并炮袭城内。于是 奕山等人高悬起白旗,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向英军求和。
五月二十七日,奕山与英军订立了屈辱的《广州和约》。 和约规定:清军在六天内撤驻广州城外,七天内缴纳六百万两 的“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损失三十万两。
第三个阶段,自1841年一月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始到 1842年八月《南京条约》签订止,历时十二个月。
1841年四月,英国政府获悉义律发布的《穿鼻草约》内容 后,大为不满,认为这个条约中所获取的权益太少,决定撤回 义律,改派曾在印度任职的蹊鼎查为全权公使。
八月下旬,蹊鼎查率军进犯厦门,总兵江继芸领兵御敌, 力战牺牲,厦门陷落。九月,英军又北犯定海,总兵葛云飞、 王锡朋、郑国鸿等率部抵抗了六个昼夜,重创英军。十月一日 定海再度失陷,三个总兵先后遇难。十月中旬,英军进攻镇 海。负责镇海防务的总督裕谦率军抵抗,而浙江提督余步云却 临阵逃脱,镇海失守,裕谦投水自尽。随后,英军又攻占了宁 波。
浙东三 城的失陷, 大大震动了 朝廷。为了 保住江南财 富之区,道 光帝下令重 新迎战。十 月十八日又 任命奕经为 扬威将军,从多省调集军队两万人赶赴浙江前线,奕经一路游 山玩水,于1842年二月才到达绍兴。随后又同奕山一样,对战 事不作认真准备,兵分三路袭取浙东三城,结果被打得大败。 奕经等人逃回杭州,从此不敢出战。
于是道光帝从忽战忽和转为一意求和,下令沿海各省不许 进兵,并任盛京将军耆英为钦差大臣,到浙江前线办理议和停 战事宜。然而英国侵略军拒绝了议和的请求,开始大举入侵长 江流域。五月,英军攻陷海防重镇乍涌。六月,英舰进攻吴淞 口要塞,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守军五千人顽强抵抗, 而后援两江总督牛鉴却闻风逃遁,陈化成孤立无援,战死在炮 台。随后,上海、宝山相继陷落。英舰又溯长江西上,七月攻 陷镇江。八月初,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耆英到达南京,向 侵略者乞降。他在给道光帝的奏报中说:“该夷船坚炮猛,初 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能制 伏。”
于是耆英接受了蹊鼎查提出的全部条款,不敢提任何异议。八月二十九日同英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楠京条约》,割地,赔 款,丧失主权,给英侵略者以特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十多年,西方列强发现了清王朝已经 软弱无能的本质,于是步步紧逼,扩大在华的利益。尽管清政 府一再妥协退让,也根本满足不了侵略者贪得无厌的胃口。为 了扩大在鸦片战争中所获取的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门户, 英、法经过精心周密的蓄谋策划,准备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为 了制造战争借口,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先后向 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1856年二月,法国传教士马赖窜入广西西林县以传教为 名,进行非法活动,因他作恶多端,民愤极大,被当地政府处 死。同年十月,中国走私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受到广东水 师搜捕,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出面横加干涉,谎称该船为英国 的舰船,诬告中国水师侮辱英国国旗。法、英两国政府就这样 堂而皇之地分别以“马神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为借口, 组成英法联军,悍然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打 着全面修改鸦片战争所订条约的幌子进行的,历史上称为第二 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从1856年十月开始,英军以香港为基地,向广州 附近各地炮台发动了疯狂猛烈的进攻。十二月,法国派军来华 协同英军对中国守军作战,美国和俄国见此,也出兵充当帮凶, 公开支持英法的侵略行径,没多久,这些外国的侵略军就占领 了广州。
1858年四月,英、法、美、俄四国又得寸进尺,更加肆无 忌惮,派出大批军舰长驱直入,沿海北上到了大沽口,又一路 耀武扬威,直达天津城外,并大肆扬言要攻取清朝的心脏“北 京”。在侵略者的淫威恫吓之下,清政府再次屈膝投降,被迫于 六月与美、俄、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再次割地赔 款,以换来一时的安宁。
1859年六月,侵略者利用换约之机,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 战争。1860年八月,英法军舰浩浩荡荡,由俄人引路,占据北 塘,后占领天津,进逼北京。清廷上下,慌作一团,争相逃命。 九月二十二日,咸丰帝率后妃、大臣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命 恭亲王奕诉向侵略者求和。十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在京津 地区肆意烧杀淫掠。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被侵略者彻 底洗劫后纵火焚毁。十月下旬,在英法联军的武力威逼和沙俄 的恫吓下,清政府不得不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然后又 与英、法、俄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此 结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先后签 订了《中俄谖辉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 记》。短短几年之后,沙俄轻而易举地从中国掠夺了一百五十 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美国也趁机掠取了和英法两国同样的 侵略特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 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认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一个过程,开始一些人认为责任在严禁派与 主战派,其代表 是林则徐,道光 帝于是罢了林则 徐的官,并将他 充军新疆伊犁。 后来一些人认为 责任在弛禁派和 主和派,其代表 是穆彰阿、琦善 等。应当说,后 者的认识较前者 进了一步,但还 有深入探讨的空 间。
鸦片战争时 期,西方列强的 确比较先进,处 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清政府经济落后、君主专制、吏治腐败和军备落后, 这是主要原因。但事物还有其特殊性,要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 具体地历史分析,鸦片战争,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讲,清朝是 有可能打胜的,而不是弱国就必然失败。
清道光时人口四亿,俨然是东方一个大国,而当时英法等 国没有强大到无法抗拒。军事上英法等国跨越重洋,长驱远袭, 以动对静,以劳对逸,而且兵少,同时当时欧亚交通艰难,英法等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当时英法军等使用的武器,如海军 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使用后膛装弹的火 枪和火炮,比清军稍先进一些,但并不像后来差距那么大。相 反,清朝却是本土防御作战,以静对动,以逸对劳,而且兵多。 再从民心看,英法是侵略一方,清朝是反侵略一方,并得到国 民的支持。
况且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例子,历史上也是很多的。道 光、咸丰皇帝的先祖在当年的萨尔浒之战和松锦之战,八旗军 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
在国外也有相似的例子。光绪二十年(1849),意大利寻找 借口,入侵非洲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国王孟尼利克二世, 号召军民抵抗侵略,发布公告:“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 予敌人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都跟我来吧J
随后,孟尼利克二世积极备战,埃塞俄比亚军民也空前团 结,有力者出力——指参军,有钱者出钱——指出衣物、粮食, 组成了一支有十一万人和四十余门大炮的军队。经过两年奋战, 埃塞俄比亚军民用落后武器打死打伤意军一万一千余人,打败 了意大利侵略者。意大利不得不乞和,签订了《亚多斯亚贝巴 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完全独立,赔款一千万里拉。
因此,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清朝都是有可能打败英国 及其他西方列强的,但清朝却打败了。这失败的主要原因和责 任都应归结于清王朝的腐败。
道光帝三十九岁登基,在位三十年,没有什么才能,只知 道艰苦朴素,穿的裤子还打过补丁。朝中大臣竞相模仿,穿破 旧衣服上朝,一眼看去,这个朝廷便没有多少气数了。他不能 采纳忠言,在关键时刻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对国外列强过于无知,竟问部下:“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
这本是早在康熙时期就已经解决了的常识问题,他对西方 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 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他又过于无勇,假如他有当年努 尔哈赤亲自指挥萨尔浒大战的精神,有皇太极抱病亲自指挥松 锦大战的意志,有康熙三次亲征嚼尔丹的气魄,率军御驾亲征, 调动天下勤王,等侵略军在天津大沽口登岸后聚而歼之,第一 次鸦片战争是不会打输的,当然也不会有《南京条约》之耻, 无知无勇,不能正确决策,在战和之间反复无常,自毁长城。
因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的签订,道光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道光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 上,第一个同西方列强签 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
道光的儿子咸丰,更 是无胆、无识、无远略、 无才能、无作为。他做了 十一年的皇帝,显然是个 历史的误会。有历史学家 曾用陆游《钗头凤》里的 三个“错”来评价他十一 年皇帝生活的三个特点: “错……错……错!”
他的第一错是错坐上 了皇帝的宝座。道光晚年, 立储大事,犹豫不定,在 皇四子奕七和皇六子奕祈之间徘徊。皇四子奕亡(即咸丰),“长且贤”,也就是年龄最大, 又很仁孝;皇六子奕近,虽为庶出,但家法传嗣,不分嫡庶, 而且“天资聪颖”,能文能武。传说,道光帝宠爱奕听的生母孝 静皇贵妃,所以曾写好谕旨,要立奕近,但书写时被太监窥见, 最后一笔特长,猜想写的是“听”字,而不是“亡”字,这件 事传了出去,道光帝很不高兴,便改立为奕这虽是一个传 说,却说明一个道理,道光应该立奕i斤而不该立奕亡,咸丰错 坐了皇帝的宝座,皇六子奕近身体很好,头脑聪明,文才不错, 武功也好,还有所发明和创造,而奕注却只有一点仁孝。
又据野史记载:道光晚年身染重病,一天,召皇四子与皇 六子人对,将以决定太子位。两位皇子都请教自己的师傅,问 询如何应对。奕沂师傅卓秉恬说:“皇父如有垂询,当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J奕亡的师傅杜受田则对奕亡说:“阿哥如条陈 时政,知识不敌六阿哥。唯有一策,皇上若不久于此位,阿哥 就伏地流涕,以表示孺慕之诚而已J他们兄弟俩都照着自己师 傅说的做了。结果,道光对皇四子奕亡的话很高兴,认为皇四 子仁孝,于是将奕亡定为太子。这就是《清史稿•杜受田传》 所载“藏拙示仁”的故事。
总之,普遍认为,道光身后留下的宝座,应当由奕听坐, 皇六子奕听无论德行、文武才能,都是道光诸皇子中最优秀的。 结果却被奕亡错坐了皇帝的宝座。
咸丰皇帝的第二个错是英法联军入侵时逃离了皇都北京。 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是“天子守国门「 抵 御入侵。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社稷危难之时,既不迁都逃跑, 也不抵抗,而是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可是咸丰却在大敌入侵时, 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带领老婆儿子、王公大臣逃之夭夭,还美其名曰“巡狩”。他逃到避暑山庄做了些什么呢?史载的所有 资料都显示他在山庄里贪女色、贪丝竹、贪美酒、贪鸦片,咸 丰帝是个没有国君使命感,也没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他在英法 联军侵入北京的历史事件上,不仅有过,而且有罪。
咸丰帝的第三个错就是错定了顾命大臣。在临终前没能正 确平衡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导致辛酉政变的发生,从而 出现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影响中国历史近五十年!
雄才大略的人物主政可以把国家民族引向强大,而昏庸无能的人主政则会把国家民族引向弱小衰败。治政者的选择不可不慎啊!
鸦片战争留给人们的反思将是永远的。它既暴露了清政府 及一些投降派官僚、贵族们的奴颜媚骨,昏庸无能的政府是国 家民族的大害,又显示了一些爱国大臣、将领们抵御外来侵略 的民族气节,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