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睿 摄影 王鑫

伟大的乐章,成就于每一个音符的和谐共振。

由张继钢导演的话剧《孔子》即将于9月28日进行世界首演。《孔子》与其他话剧不同,它突破性地融合了舞蹈、戏曲、合唱、交响乐等艺术形式,又独具诗歌的品格。因此音乐在话剧《孔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终的演出,配乐部分将由青岛交响乐团呈现。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幕后工作者的默默付出。话剧《孔子》的台前幕后,就有着400多名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其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台侧,陪伴了排练全程,最终却不会上场。他们,就是钢琴伴奏演奏员,主要任务是在日常排练中,代替交响乐团在现场为演出提供钢琴伴奏。

最终的华美演出,他们不是参与者。但每一位伴奏员,都用可贵的奉献精神,默默淬炼着《孔子》的完美呈现。

孔子舞台剧交响乐队版(话剧孔子幕后钢琴伴奏)(1)

一般来说,话剧更多使用音效配合,很少用到如此大量的音乐,在话剧《孔子》的排练阶段,开创性地第一次使用到现场钢琴伴奏。《孔子》排练初期,山东省话剧院倾尽全力寻找优秀的钢琴演奏员来配合演员们的日常排练,近两个月以来,钢琴演奏员前前后后加起来已经有9人之多,其中不乏高校教师、友邻单位借调,也有钢琴老师、音乐专业的学生赶来帮忙。

排练场舞台的一侧,是他们自己的舞台。“钢伴”团队,是跟演员们感情最“钢”的“伴”。

孔子舞台剧交响乐队版(话剧孔子幕后钢琴伴奏)(2)

山东歌舞剧院的冉令珂,是坚持到现在的两名“钢伴”之一,他在单位日常担任钢琴演奏员的工作,在话剧《孔子》之前,参与过的作品大都是歌剧,“这是我第一次排练话剧,跟以前那些作品很不一样。”有缘的是,冉令珂之前也排练过关于“孔子”的作品:“之前我们曾经排过原创歌剧《孔子》,但跟话剧相比,两者的工作还是差别很大的。”钢琴伴奏不仅要有良好的视奏能力,对键盘十分熟悉,还要熟悉调式、调性以及乐曲的风格特征。对冉令珂来说,为话剧做钢琴伴奏要比歌剧更难。话剧伴奏,要细致入微地配合剧情进程、演员的情绪、台词的节奏等多方面因素,要与舞台上的一举一动进行精密配合。“几乎每天、每一遍都不一样,舞台上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要掌握。”用导演的话说就是一分钟都不允许出戏。眼睛盯着台上的演员,手下还不能断了旋律。

现在,冉令珂除了单位的本职工作,其他时间几乎全都留在了《孔子》的排练现场,“单位领导很支持,并且能参与到张继钢导演的作品中,对我来说也是非常享受的工作经历。”提到在排练过程中甘当绿叶陪衬,冉令珂非常平和:“不论是话剧还是歌剧,一个作品的呈现肯定要有很多幕后工作要做,我们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太特别的。”

与冉令珂一样,直至今日还轮流到《孔子》排练现场跟进的另一名钢伴是郭聪,她是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的高校教师。谈起最初的原因,她笑着说“机缘巧合,被另一位钢伴唐庆老师拉来救场”,没想到这一来就坚持到了现在,“虽然是借用,但能得到张导和董乐弦老师的指导非常荣幸。”郭聪对《孔子》中的音乐赞不绝口:“作曲很美,非常有画面感,而且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诗词。”

不仅如此,郭聪对孔子本身就充满敬意:“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根基,能够参与到《孔子》的排练中,也算是为文化强国尽了一点点微薄之力。我是老师也是妈妈,希望能给我的学生们和我的孩子做个榜样,能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多学习。”

除了日常工作,郭聪的时间基本都交给了《孔子》的排练,为了方便照顾10岁的女儿,她经常带着孩子去现场:“也是希望她能多多接触优秀的作品,同时感受咱们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的钢伴中还有一位特殊的“00后”,千禧年出生的李弦歌就读于齐鲁师范学院,现在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大一新生。参与到话剧《孔子》中,对她来说,是一场偶然却又难以忘怀的经历,“8月14号下午的时候,我的钢琴专业课老师打来电话,说有一个紧急任务,希望我能去帮忙。”相比其他钢伴老师的熟练,李弦歌有些青涩,她竭尽全力配合现场的调度和排练:“我每天都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排练厅独自开始练琴。提前练习第二天要用的曲子,每次都要练两三个小时,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现场。”尽管如此,排练过程中仍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每到这个时候,她都有些着急,但张导和现场的其他老师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张继钢导演虽然是一个大导演,但是他特别亲切地安慰我说已经很好了,然后亲自一点一点地指导我哪里不行,应该怎样做。”

即将开学,李弦歌不得不离开,虽然只有短短五天,她却在这段经历中收获了良多。就在8月20日排练完毕后,李弦歌特意找到张继钢导演表达了感谢,“很不舍,能参与到这么优秀敬业的剧组中,参与这样一部精益求精的话剧排练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孔子舞台剧交响乐队版(话剧孔子幕后钢琴伴奏)(3)

这群优秀的钢伴中,寡言少年沈硕每天负责钢琴谱翻谱、整理、打印的工作,每天工作至凌晨二、三点钟,从来没有耽误过第二天的排练用谱;在排练前期,赵雅堃坚持17天从城市西边赶到位于东边的工作场地,甚至放弃了工作室的暑期教学,为打造剧目默默奉献;还有导演一直赞赏有加的唐庆、高一鼐……虽然之后因为工作需要,暂时离开了剧组,但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钢伴老师们,在话剧《孔子》至关重要的排练阶段起到了重要保障,即使最终不会出现在舞台上,可我们相信,作品呈现的每一秒都会有他们的影子,舞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有他们用汗水凝结成的,如珍珠般闪耀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