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由雷佳音、易烊千玺领先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有多火?

豆瓣评分高达8.6分;

百度搜索结果达到2000多万;

疯狂输出海外,成为在Viki、Amazon和Youtube三个平台上付费播出的电视剧……

大家对这样一件发生在大唐时期的反恐24小时的故事的讨论,就这样像今年夏天的温度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剧情分析、演员演技、服化道的精美……这些都成为热议话题。作为深耕职场领域的研究者,我想聊聊易烊千玺演的李必这个人,小小年纪是如何担起长安反恐大任务?又如何让张小敬这样的“五尊阎罗”为他卖命?

李必在电视剧中反复被不同的人物称为“天才少年”,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但是,随着剧情展开,恐怖组织的谋划越来越周密,李必却似乎总是满人一步,并没有表现出“天才”的智慧。反而是张小敬在反恐路上如开挂一般,智谋和勇气齐飞。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怎么找到的(李必凭什么得张小敬卖命)(1)

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

这就是李必厉害的地方!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反恐任务的执行人。他始终站在一个团队领导者的位置上运筹帷幄,拼尽全力带领团队一起完成反恐任务。

如果没有李必的领导有方、配合有度,张小敬再大的能耐恐怕都难以完成这样任务。当然,如果没有李必的激励,张小敬压根不会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那么,李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做了哪个带团队的关键动作呢?

收服张小敬:读懂人心,赢得追随。

周剑熙在其著作《带团队一定一定要会心理学》中提到,“绝大多数管理者无法赢得员工追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者没有友好、全面地表达自我,没有让员工建立‘心理认同’。”

前长安不良帅、五尊阎罗、亲手杀死自己的上司而沦为死囚,戴着这样头衔的张小敬一定是有本事的,但也一定是难以收服的!这样的人,如果不能赢得他死心塌地的追随,收入团队不但事情会办砸,还有可能会丢掉小命。

李必却仅靠三步就让张小敬答应卖命,他是怎么做的呢?

  • 第一步:利益诱惑——我能让你得到赦免!

尚未谋面,张小敬就明确表示自己犯的罪是“十恶之九”——不义罪,其已经定为斩刑,永不赦。李必听后,直接答道:我能让你得到赦免!这对于一个在死牢里硬撑了半年的死囚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诱惑!当然,张小敬也不傻,一个如果年轻、富贵的声音说出这样的话,并不能让他信服。根据话音、园子,他猜测对方是“太子”。李必接着亮出自己的身份,罗列了家族的关系。优酷在线播放投票中,对于李必的这个自我介绍有212904人认为是“上头有人”。的确,李必在告诉张小敬:“我虽然不是太子,但我上头有人,我能保你!”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怎么找到的(李必凭什么得张小敬卖命)(2)

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

这也是很多带团队的管理者笼络人心的重要手段。“上头有人”意味着你跟我干不会吃亏。这是打消下属顾虑,为接下来赢得追随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

  • 第二步:攻心——在长安逍遥自在,照顾你想照顾的人。

“赦免”的说法过于利益,很难进入人的内心。就像老板跟员工说:“好好干,下个月给你加薪。”“加薪”虽然会让员工高兴,但并不能让他立即行动。但如果老板说:“好好干,下个月给你加薪,你的房贷问题就解决了。”正在为房贷犯愁的员工听到之后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怎么找到的(李必凭什么得张小敬卖命)(3)

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

同样,“在长安逍遥自在,照顾你想照顾的人。”这一句话对张小敬的冲击远远比“赦免”要大得多。他的眼中流露了渴望、期盼以及质疑,但同时他开始对“任务”感兴趣了:“说吧,让我办什么事?”

开始思考任务是什么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已经有了追随你的打算。

  • 第三步:表达自我,获得心理认同——我想当宰相!

当张小敬意识到李必并不能帮他得到“赦免”时,因为被欺骗而大怒,举起弩箭想要杀了李必。常人面对此场景,一定是先让手下兵将拿下张小敬,解除危险。然后再以其他谎言循循诱之。这也是很多团队领导在面对下属质疑时最常用的手段。但李必没有这么做。这正是走对了这一步,李必才真正“收服”了张小敬。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怎么找到的(李必凭什么得张小敬卖命)(4)

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

李必先是制止了官兵的动作,在张小敬手持弩箭的威胁下,坦然告诉他自己的确骗了他,然后用一句“今日你我同船,别再拿武器对着我。”就让张小敬收回了弩箭和满腔的愤怒。这句话背后是李必对军人出身的张小敬的理解。在军人的概念中,拿武器对着同袍是最不应该出现的行为。

接下来李必的一段自我表白是每一个团队领导都应该学习的演说范本:

我的确不能免你死罪。

今日之事,也不再是捉一个狼卫这么简单。

张都尉可有退意?(我要走,你拦不住我。)

第八团一诺千金,九死无悔。(你不懂第八团)

李太白新作听过吗?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只知道君王,可怜。)

有朝一日,能为大唐执笔国策。

如今四十三岁,却还能作这些后宫冶游助兴的轻浮之词。

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

我比他强。

他豪冶华丽,我却务实。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

不心理认同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

空做昂藏一丈夫!

这才是我的诗!(听不懂)

我要做宰相!

不良帅能守长安百姓,宰相能守天下百姓。上天生我在这钟鼎世家,就是要我担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右相林九郎,惯长罗治术,非他门下者,皆罗织罪名,着力铲除。

吾若想将来取而代之,执掌相权,这一生,便是一个错处都不能有。靖安司今日之事,必得办成!(为了你升官,我不干。)

为了再做一天长安不良帅,再守一天长安。(我办事,不讲规矩)

当不讲的,不讲。

我要的话,你还没给我。(坑骗我的必回报,等我捉了曹破延再找你算。)

在这段长达5分34秒的“表白”中,李必既说明了任务的困难,又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以及梦想,同时又表达了信任和支持。正如《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中提到的一样,表达态度坦诚、主动,用和对方同频、同心的方式传递了个人愿景和期待。所以,他赢得了张小敬的“心理认同”,让张小敬真心、忠诚地去给他办事!

但是,任用这样一个“不讲规矩”的人,任何团队领导都会有那么一点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张小敬的本事有多大,单凭他一个人想要完成“反恐”这样艰难的任务也不太可能。

全员协作:打造高绩效团队

收服张小敬之后,李必做了一系列以张小敬为主力的全员协作布置。

  • 第一步:姚汝能辅助张小敬快速了解团队资源。

张小敬领取任务之后,姚汝能早就等候在门口,向张小敬介绍团队协作的关键工具望楼的基本情况。同时,第一时间通过望楼传信,再借助姚汝能的口传达对张小敬工作的全力支持:“张都尉捉狼,全城武侯听令。”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怎么找到的(李必凭什么得张小敬卖命)(5)

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

很多团队领导在下达任务之后,常常会说:“需要什么资源尽管说,我一定全力支持。”但这往往很容易成为一句空话。很多任务执行人其实在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资源,更不清楚团队有什么资源,领导又能提供什么资源。这个时候,对于一头雾水的他们来说,这句话毫无意义。

李必直接亮出望楼、全城武侯这样的硬资源的做法,无疑会大大增强张小敬完成任务的信心。而东宫右卫率姚汝能的加持,则帮助张小敬快速扫清团队协作中的一些障碍,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执行任务。

  • 第二步:对上斡旋,赢得上级支持。

得知李必任用死囚张小敬办案之后,李必的上司何执正、太子都坐不住了,纷纷施加压力。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乏这样的事情。上司既希望你完成他布置的任务,又希望你稳妥处理,不要留下任何隐患。对于何执正、太子来说,死囚张小敬就是隐患。正如林九郎知道这件事之后所说的那样,启用死囚张小敬,无论是否完成任务,他都能找到借口定李必的罪,进而泼脏水到太子身上。

李必在决定用张小敬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想清楚了这些事。但同时,他清楚地知道,完成任务,解除狼卫对长安百姓的危险才是当务之急。而张小敬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人物。所以,他必须说服自己的老师何执正,自己的领导和好友太子支持自己的这个决定。

  • 第三步:协调调动,跨部门协作。

张小敬查到狼卫进入了怀远坊这个线索之后,李必遇到了新的难题:怀远坊中今日聚众近千人,若因捉狼令坊中死伤一人,靖安司就得暂停查案,接受调查。

想让“不讲规矩”的张小敬在不死伤一人的情况下,捉住狼卫,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得知张小敬已经和狼卫交手,李必当机立断:“传令张都尉,不惜代价务必捉住此獠。令姚汝能带不良人入怀远坊驰援。”同时,令崔器带旅贲军入怀远坊驰援。与此同时,望楼全力配合定位狼卫的位置。

基于此,张小敬才能在一个时辰之内追踪到狼卫行踪,并且和狼卫正面接触。这是一个团队领导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智慧,也是他的胆魄和气度。任何一个员工,都会愿意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一场大事!

教练下属:激发团队最大潜能

程参杀死狼卫,意味着线索中断,任务执行遇到第一个危机。此时,张小敬死囚的身份再一次成为任务执行中的最大障碍。何执正下令捉拿张小敬,关进大牢。与此同时,怀远坊大司仪到访,要求李必交出张小敬,给坊众一个交代。在这些压力下,李必仍然坚信,张小敬可以助他完成任务。

在汪华涧的著作《带团队一定要会做教练》中提到,对于团队管理者来说,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员工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员工都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获得成功,员工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自身的道理,每个员工都在当下做了最好的选择。

李必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对待张小敬的问题上,他始终相信张小敬完成反恐任务的能力,同时相信张小敬的选择。而支撑他坚守这些信念的背后,是他始终坚持以成果为导向,明确团队的目标是捉拿狼卫,保障长安百姓的安全。因此,任何阻碍这个目标实现的情况、行为都要剔除在外,不做考虑:“只要做出抉择,就无须改。不论今日代价几何,李必定要查到底。”

下属对领导的追随不正是领导对目标的这份坚守吗?

当然,对下属的信任,对目标的坚守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妄为。在老师何执正的点拨下,李必开始明白,像张小敬这样“没有规矩”的人,用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控他之法”。

  • 第一步:赋能,权力和义务共举。

张小敬解开“阙勒霍多”的意思之后,要求彻查长安的油坊,却被告知“查不得”。张小敬说:“今日我是谁?”“靖安司都尉,持静安令,见令如见司丞。”这就是李必赋予张小敬的权力。

接着,何执正借助《咏柳》这首诗的传播向张小敬传达:“诗文如刀,握不住,便不可肆意而作了。”暗示张小敬,你握着靖安司的大权,代表李必在外办案,同时也要担下李必身上的责任,不能肆意妄为。

在此之后,张小敬办案中不再“没有规矩”地只为完成任务而行动,同时会考虑大局和李必的处境。

  • 第二步:建立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

经过第一次抓捕狼卫失败,李必和张小敬之间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信任。但这种信任关系极其微弱。对于“反恐”这样的大任务来说,上司和下属之间如果没有绝对的信任关系,将很难取得成功。

“静安令你随时收回,我随时给。李司丞还得顾大唐的将来呢。可以重新查。”张小敬在和何执正谈话之后,对李必说。

李必却如唠家常一般,说道:“吃了我的嘴短。不管今日阙勒霍多是什么,你我今日都要查到底。”表达了自己达成目标的决心,以及和张小敬同船的立场。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怎么找到的(李必凭什么得张小敬卖命)(6)

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

感受到张小敬的质疑和担忧之后,他表示:“你只管查案,殿里哪些闹事的大员交给我。如果我出了什么事情,今日你还要查到底。我若回不来,张都尉便是靖安司的领路人。”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怎么找到的(李必凭什么得张小敬卖命)(7)

这场类似“托孤”的对话,真正把张小敬从一个为了“得到豁免”“为了长安百姓”的执行者,变成了李必的伙伴。在接下来的任务执行中,他开始关心李必的安危,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对靖安司、李必有什么影响。

  • 第三步:积极反馈,提供意见及资源。

为了调查龙波,张小敬说“只有一个人能帮上忙,但他从来不白给消息”。李必立即表示:“我从前许你的权力,不变。”同时,他为张小敬的行动提供了资源支持:“给张都尉备快马。”

朱衍强和黎峻玮在著作《带团队一定要会管绩效》一书中提到,领导的支持、认可和帮助,是员工挑战自我的最大动力。

得到李必的积极反馈和支持后,张小敬的行动变得迅速而有效。为了完成任务,张小敬甚至“出卖”了自己的暗桩小乙,换取了重要的情报。如果不是对李必的真心信服、真心追随,重情重义的张小敬绝对不会出卖小乙。完不成任务,自己大不了回死牢等死。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李必已经真正赢得了张小敬的支持和追随。

这也是他能够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关键一步!

正是有了这一步的铺垫,尽管后来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危机,甚至多次出现团队成员的“背叛”,但都因为李必和张小敬两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对目标的坚守而化解。

很多团队领导会感叹:“为什么我手下就没有像张小敬这样的人呢?”

事实上,你该反问自己:“如果张小敬加入我的团队,我有信心收服他吗?”

正如周剑熙在《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中所说:“真正的团队凝聚力,凝聚的应是员工的心。”想要打造24小时之内成功完成“反恐”这样艰难任务的高绩效团队,你不妨学学李必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