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的创新思考(新时代养老模式破局之路)(1)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讲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政府部门也致力于解决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挑战。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再度强化养老服务工作。

其中提到,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一位网友表示:“我是很愿意和父母一起住的,但是我们之间生活习惯差别太大了,吃饭口味都不一样,他们喜欢清淡,我喜欢吃辣。另外,我和父母的房子又不挨着,要就近居住就只能换房或者租房了,工程量太大,但是父母年纪大了,生活又需要照顾,考虑送去养老院,基本都在郊区,风景倒是不错,但探望就麻烦了,开车要好几个小时,老人看病也不方便,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可真难。”

这番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不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离子女近,又能闹中取静,得到专业照料且方便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养老方式?

城心养老或许为新时代养老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

基础——城心养老并不仅有“城心”还应具备四大特征

城心养老,顾名思义,是一种生活在城市中心的养老方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养老社区的封闭管理和情感“孤岛”,为老人在原先熟悉的居住环境里提供临近子女、临近医疗、生活配套完善、生活气息浓厚的养老服务。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年人喜静,因此,养老社区也多设在风景秀丽、人烟稀少的城市郊区,一方面,土地资源丰富,养老社区规模可以较大;另一方面,建设成本相较市区更低廉。近年来,无论是地产系或险资系,旗下高品质养老社区多如此布局,虽然位置略显偏远,但绿化率比较高,环境舒适。

然而,老人入住这样的养老社区通常离子女较远,想回家或子女前来探望都不方便,比如从北京市区前往昌平延庆等郊区,即便不堵车,单程也需差不多需要1个小时;若选择公共交通,单程则需近2个小时。此外,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如以老年医学为优势的宣武医院便在西城区,一旦老人突发重症,身处郊区难以第一时间获得最有效救治。

而城心养老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当然,城心并不意味着只有“城心”,背后配套的是集整个城市之力打造的优质资源。除了位于城市中心外,城心养老至少还应具备四大特征。

首先,城市中心是城心养老选址的基础考虑因素,在此之上,还需考虑周围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如周围是否有可供散步的公园、绿地或名胜古迹?有没有地铁站或公交站等。

其次,选址还需考虑附近是否有优质的医疗资源,如是否临近三甲医院、附近医院看病便利度如何以及公共设施的适老化改造程度是否较高等,对于老人而言,这些都是必备的。

此外,养老社区是否贴近生活圈,周围有无大型商场、超市、住宅区、学校等生活设施也是选址重点考虑的。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环境因素,城心养老才能做到闹中取静、临近子女、临近医疗,有烟火气,解决传统养老社区存在的子女探望难、快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难的问题。

第四,城心养老还应该定位于中等体量规模且以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为主,一方面,城市中心优质土地资源稀缺注定城心养老社区规模不会很大;另一方面,CCRC这种模式对服务密度和服务质量要求非常高,若城心养老社区体量太大,就难以满足每一位入住者定制化的照料需求。

进阶——软实力更是重头戏硬件改造、服务能力成关键

然而,落到实践中就会发现,精选址、准定位还只是运营城心养老的硬实力,软实力更是重头戏,即硬件改造和持续服务能力。

先来看硬件改造,这与城心养老高标准、严要求的选址有很大关系,无论在哪个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市中心,离公园、医院、生活区较近,且交通又便利等条件的物业非常稀缺。因此,城心养老更多偏向选择轻资产模式运营,即租赁符合选址要求的物业后,再进行适老化改造。

这是一项极为细节、极其需要经验和体现高度人文关怀的改造。比如,老人听力视力都不太好,如果为他们配备普通的电话,并不适用,必须配备按键较大且声音较大的电话。

又比如,一些老年人需要坐轮椅活动,养老社区内就需随处布局抗菌扶手及防滑的无障碍地面,对整体设计及材料的环保性、耐用性、可清洁性要求都非常高。

再来看看持续服务能力。养老并非朝夕之事,而是持续数年、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的承诺,这就需要养老社区有持续为老人提供高质量医疗、康复、护理、休闲、心理照护服务的能力。

这其实与上述提及的城心养老选择CCRC模式一脉相承。这种模式在美国已有百年历史且兴盛至今,核心优势就在于服务。

一方面是与身体健康相关的服务,如及时的医疗急救、持续的康复治疗、对半失能或全失能老人的护理、日常的健康管理服务等;另一方面服务与心灵健康相关——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需要从社交、求知、娱乐中感受价值。

在身心呵护下,CCRC客户的平均寿命更长。美国一项学术调查显示,CCRC客户的寿命往往较社会平均水平高出8到10岁,同时,还减少了30%的医疗保健支出。

无论是城心养老中的适老化改造还是持续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都意味着高投入、高门槛、高价值。只有极具实力、眼界长远的机构才能入局,大多数机构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关口之外。

实践——大家保险的城心养老初现规模先发优势显著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国内,近年来,在老龄化程度加深之下,不断有资本介入养老社区,大家保险是其中的实践者。

在城心养老社区的选址上,大家保险兼顾核心区位、医疗资源、公园配套、生活氛围、便捷交通等要素,要求周边1公里至少有一个综合三甲医院,有公园、园林等可供老人休闲娱乐的场所,有地铁、公交站,便于出行及子女探望,以及有商场、超市、住宅区等成熟生活配套。

目前,大家保险在北京设立的阜外、朝阳、友谊三个养老社区均符合上述要求。以朝阳养老社区为例,坐落于北京四环内最大城市公园朝阳公园旁,且三公里内有两个综合型医院,同时,距离10号线的农业展览馆站、14号线的枣营站都比较近,离年轻人喜欢去的三里屯也仅有2.6公里,方便老人周末与儿女孙辈聚餐。

今年7月份,大家保险联手中国诚通等三家央企成立的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中康投运作的培训疗养机构数量众多,分布于国内一线、新一线和省会城市以及旅游名胜风景地,这也为大家保险城心养老模式的后续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在服务能力方面,大家保险拥有互联网医院牌照,社区内医疗可实现医保结算。同时,已搭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框架,可根据老人身体情况、疾病类型、病情程度,为其搭配专属健康医生、管家,进行全程陪伴式医疗服务。在智能分诊系统支持下,城心养老社区还能调动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医疗资源,让老人能最方便、最及时地享受高品质医疗服务。

此外,康复服务也是老人的“刚需”,仅依靠社区内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借助城心区位优势,大家保险引入了专业团队、技术,提高老人心肺、神经、骨科等专业康复服务质量。

在护理服务方面,大家保险全资持有加拿大规模最大的连锁养老集团之一——RC养老集团,该集团已有33年养老运营管理经验,仅针对老年人跌倒这一意外情况,RC就制定了一套4900字的处理方案,能够应对不同的突发情况,这套经验将结合我国国情,全面引入城心养老。

在此基础上,大家保险还建立了服务标准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应急预案、工作岗位规范四大类别的管理标准,破解了护理标准模糊难题,同时,推出极具特色的认知症照护服务和安宁疗护服务,满足不同老人的护理要求。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