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其实可以有趣,只要你选对横截面

华夏文明悠远,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段时间里留存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这里留存的所有东西都值得我们纪念。而历史,无疑就是其中最值得我们深刻铭记的。毕竟以史为鉴才是面对未来的真正态度,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视野才能够更开阔。然而历史始终还是广博,前人的智慧结晶除非深入研究,否则难以一一铭记。那么,我们要怎么去学习呢?我想,找一个历史的横截面是很好地学习方法,毕竟太过专业的历史书,读起来难免让人昏昏欲睡,而“网红体”各类历史书籍,又参差不齐,深怕被误导。不过,在这其中,一些自媒体脱颖而出,很多出色的作品因为其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等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比如王汉周的《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就是这样,以公众号的形式,选择有趣的历史事件,从一个横截面来解读其中的某一些人,读得人兴趣盎然,很有意思。

历史必背时间轴(历史其实可以有趣)(1)

历史必背时间轴(历史其实可以有趣)(2)

历史虽然从当下来看都是过去式,不过这些无关紧要,只要你自己对历史有兴趣,就可以体味到不同的内容。而且从专业水平上来看,往往这些历史事件的解读都带有个人特色,而且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以历史教师身份来解读历史的王汉周正是这样,注重以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讲解。所以带着梳理历史脉络的方式来发现真相,倒真的和学者的历史有所不同。比如分类,比如解读角度,比如人物评价。

像传统的历史,都是按照人物事件或者时间顺序来划分的,《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就不这么干,将历史人物做了分类,选择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人物,分为皇帝、文臣、武将、文人、女人五个角度,从内容上的分类来说,兼顾了各种传言,还有小道消息,还有各种让人觉得真真假假的传言,在这些故事之后又给出了一些不同的做法。像“女人”这一章,副标题是“女人千千万,风情各不同”,像汉朝的历史,这里给出了几个人,以吕后为主线,从窦太后、薄太后再到后宫中对历史有影响的其他人,对那些只是传言中的小人物则一笔带过,在这里的人物上,每一个人其实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尤其是在女人对男主的影响时,简明扼要地就概述了整个汉朝的发展顺序,然后从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这里开始,一直到汉代结束,在这里,将奇闻异事舍弃,只留存了一些重要的事实,这些到时很有意思的。毕竟鲜少有人关注这个部分。

再像著名的“斧声烛影”,这可谓是历史公案了,众说纷纭,赵光义的皇帝究竟是怎么来的?很多人都是以故事性很强的传言来说法,但是王汉周在《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对此事分析,却找到了一个很扎实的角度——政治制度、社会背景。如果你对历史不够熟悉,那么基本上小说家言都是以“篡位”的方向来思量这段历史的,但是作者却从政治制度、人心向背、历史背景等角度分析,找到了四个赵匡胤必须要传位给赵光义的原因,第一章的标题就是“赵匡胤死时儿子已二十五岁,为何还非要传位给弟弟?”而且儿子已经二十五岁,明明已经成年,为什么还是必须传位给弟弟?看,这样的角度应该会有所不同,真实历史解构,结合传言和各类故事内容,写作的东西的确对得起“熬夜也要读完”六个字。

历史必背时间轴(历史其实可以有趣)(3)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这里还收录了很多历史的边角料的内容,比如最传奇隋朝大将麦铁杖,他做过盗贼,而且还非常神奇的,能够日行500里,我想对这个名字很多人就不够熟悉的了吧。从替皇帝撑伞做伞奴,晚上却可以奔驰前往盗窃的神行者;再像甘罗十二为宰相,那么真实的历史真相是怎样的?传奇人物几种可能?戏剧性结局是否合理?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读到,这本书的作者,明显不是一个无聊刻板的老先生,而且真正有意思的读书人。

不管从什么角度吧,你如果想了解历史,终归要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的,比如《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这种系列的书,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欠缺的,毕竟,这本书无法纵观历史全局,也无法让历史的脉络和真相可以被人们更好地感受,但总能找一写细微的角度来对历史的真相进行窥探,看到历史与我们在平常所见里完全的另一面。读读这种小趣闻,多了解一下对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内涵,无疑也是对人的历史观的一种有益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