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学术讲座笔记(文学与人生文学讲座讲稿)(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与分享的题目叫《文学与人生》。

文学学术讲座笔记(文学与人生文学讲座讲稿)(2)

1

我出生在贵州盘州市石桥镇(原盘县乐民镇)一个小山村,村子叫三岔村。村子前面有条河叫三岔河(清·《乾隆普安州志》记载为“乐民里北十里,源积诸溪,至三岔成河,东行绕南至独木桥,入撒底河。”)绕村子约五六里长,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守护着村庄。十来株一千多岁的银杏树,矗立在村子四周,成为村里的一道道天然路标。三岔河河面约四五米宽,两岸杨柳拂岸、鸟语花香,河里水清得可以看见水里流动的泥鳅。

文学学术讲座笔记(文学与人生文学讲座讲稿)(3)

春天,河畔是花的海洋,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菜花,蜜蜂、蝴蝶、小鸟在花间自由自在地嬉戏、飞舞。夏日,在河里嬉戏、捡漂亮的鹅卵石是我们的最爱,而在柳树下捉鱼、抓泥鳅等更是我和伙伴们的拿手好戏。秋天,河周围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带给人们满心的喜悦和希望。冬日皑皑白雪覆盖在河岸的田野上,银装素裹,分外耀眼,预示着来年有好收成。

本来是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一个地方。风景虽好,但那时候条件不好,家里贫穷,根本没有心思欣赏风景,放学回家或者寒暑假,经常要帮助父母做各种农活。我最喜欢的农活,是周末和寒暑假的时候,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到山上放牛、砍柴。因为,那是属于自己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时光。利用这个时光,我们可以在山上玩耍和采野果吃、烧洋芋吃、拾菌子,或者看书。

那时读书条件比较艰苦,父亲和母亲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都特别重视教育,在同龄伙伴纷纷辍学的年代一直都坚持让我上学。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年级以前,村里还没有照明电,夜晚靠的是点个煤油灯照亮。母亲很节俭,每次看到灯捻子长了,就拿着纳鞋底的大针在嘴上舔湿,往下压一压灯捻子,怕浪费煤油,绿豆大的灯头照在家里,光线很是昏暗。这时,我在一旁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父亲便拎着自制的四周装有玻璃罩子的煤油灯拉着我到上寨去请教高年级的学生。父母对我要求很严,他们白天忙着干农活,晚上要我把当天学过的语文书上的课文都背给他们听,父亲拿着语文书,我背不下去的地方就让我看一会儿再背诵,母亲在一旁纳鞋底或者缝衣服,有时一灯盏煤油燃完了他们也毫不吝惜。

渐渐地,我爱上了阅读,但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没有读过多少书。一是没有钱买课外书,二是整个镇上只有一家书店——新华书店,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即使有钱也要到县城才买得到。因此,那时我读得最多的还是各种版本的语文书。我经常在假期就从高年级的小伙伴那里借来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本,先一睹为快,有些老版本的我也一并看完,新学期一开始,我便能够背诵一些将要学习的诗歌和小短文了。有时在朋友家里找到一本很旧的课外书,我也会借来读一读,我读到的第一本课外书便是在一个朋友家翻来的用来夹鞋样的一本破旧的《西游记》。

这些经历,让我后来发表的一些散文,像《故乡的古银杏树》《柳风拂岸三岔河》《闲话洋芋》《种南瓜》《故乡的菌子》《童年趣事》等,都有对那个时候的怀念。因此,我认为:故乡,童年,就是我们笔下最好的表达主题。

文学学术讲座笔记(文学与人生文学讲座讲稿)(4)

2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从小就明白,要摆脱贫穷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从小学到中学,我都一直很努力,成绩一直很优异。那时去镇上读初中,要步行1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吃点油炒的包谷饭便赶路去学校,中午没有钱买饭吃就在教室做作业或者去学校周围的田埂、河边玩耍,下午放学回到家中吃晚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那时候我喜欢向学校(乐民中学)《校刊》(写字油印那种)投稿,经常在上面发表点稚嫩的短文,有一年还在学校举办的政治小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得了个笔记本作为奖品,非常高兴。就这样三年以后,也就是2003年,我初中毕业考上当时的盘县二中,来到那时的县城所在地城关镇读高中,那也是我第一次进城。

记得刚上高中那年,家里很困难,许多邻居都好心地劝我的父母不要让我读书了,回家来干农活算了,他们认为读了初中已经可以了,穷人家读书又没有什么前途。可是那时我的父母一直都要坚持让我读书,一生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的父亲为筹集我的学费,把家中一块16丈的良田以1000元的价格就转让给村里的另外一家人家了。如果在现在随便都要值5万元以上。

在县城上高中以后,可以看到的课外书就多些了,但学业紧张,往往花在课本知识学习上的时间都比城里的学生要花得多,因此除了几本名著外,也没能读过太多的课外书,对于许多作家及多数名著名篇也只是在课本上了解到。高中读得最多的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因为高二那年在全校的百科知识竞赛中我获得一等奖,得的奖品就是一本《三国演义》,因为那时家里几乎没有课外书,每个假期至少都会把这本《三国演义》看一遍。

那时我们学校就在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到过、并留下数千字游记的碧云洞旁边、三一溪畔。这里树木茂盛,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后来才晓得这三一溪畔就是曾与聊斋先生蒲松龄齐名,并创作出贵州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啖影集》的三一溪人范兴荣先生故居,几处建筑虽已被历史风蚀得斑驳不堪,但依稀可见当年的非凡气韵。素有“滇黔锁钥”之称的盘县古城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所,财富物丰之地。徐霞客当年赞誉这里“是城文运,非他卫可比”。这里虽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许多文物古迹却保存较为完好,有贵州最大的古城楼北门城鼓楼、历史悠久的普安州文庙、着名的丹霞山护国寺,及重要战略转折性会议盘县会议会址、张道藩故居、范家公馆……

盘县地灵人杰,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建普安卫城开始到永乐十三年(1416年)普安州设立之后,短短二十几年间州卫先后就有12人中进士。据《普安直隶厅志·艺文志》所载:“自前明经理滇云,而兹土遂为孔道,骚人之蜡履,儒吏之文旌,日驰逐于鹰崖凤岭间。讫鸟蛮花,晓迎冠益,琴丝鹤影,晴映牂牁,胜水名山,题咏殆遍,又得杨、沈二君,相与提倡宗风,厅之才而俊者,希风竟奋,群肆力于古诗文词,而艺文乃卓卓可传。”故崇祯十一年(1639年),徐霞客到普安州考察,在日记中留下“是城文运为贵竹之首,前有蒋都宪(宗鲁),今有王宫詹(祚远),非他卫可比”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清两代盘县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代表作品,出现了杨彝、沈勖、蒋宗鲁、蒋杰、王祚远、谢士章、邵元善、范兴荣、任璇等著名文学家、诗人。

也许是受这种文化氛围熏陶,我和当时的几个气味相投的文学爱好者常常慷慨激昂大谈文学,大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还时常写些自以为得意的古体词诗或新诗。我们经常在碧云公园或学校教学楼楼顶大声朗诵诗词、大声呐喊和吼叫。那时我经常在学校《校报》《校刊》发表一些诗词、诗歌,许多同学抢着拿去朗读,很多其他班的同学也知道了我的名字。那时写的古体诗根本没有意识到平仄问题,有一次的校园诗歌大赛,我写了一堆平仄不工整只求押韵的古诗词,竟然被评为“校园十大优秀诗人”,后来到了大学文学院就读,一想起这事就觉得特别不自在,那时的涂鸦太浅薄了。多年来,那时的同学、朋友早已各奔东西,各自忙碌,当年豪情满怀的憧憬也早已成了过眼云烟。

文学学术讲座笔记(文学与人生文学讲座讲稿)(5)

3

高中毕业以后,我考到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本来上大学是很高兴的事,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基本没有经济来源,父母年纪大,只靠种几亩薄地勉强维持生计,哪里承担得起我的学费啊。更为不幸的是,我刚上大学那年我的父亲生病去世了,母亲带着我和妹妹种地维持生活。很多人也认为我肯定读不成书了,可是母亲也是虽然没有钱但始终没有要我放弃读大学。

要感谢有国家助学贷款的好政策,我通过贷款解决了上大学的学费问题,生活费就基本靠我自己赚取。我从大一入校那个月就开始在文学院办公室做勤工俭学,每月有200元补助,主要是打字、送文件、做表等办公室工作。大三那年被选派到南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街道办挂职锻炼,每月有300元生活补助。可就在我大三那年我母亲在家摔了一跤就瘫痪了,我请假回家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在家看书,正在我已向学校提出延迟毕业申请,准备在家照顾母亲,照顾妹妹读小学的时候,母亲经过半年多的煎熬,病情没有减轻,就在我毕业的前一年去世了。我和妹妹突然就成了孤儿。我回到学校一边靠做兼职完成大四的学业,一边照顾妹妹完成小学学业。

平时一有闲暇时间,我就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还做了很多读书笔记。由于我看书多,爱写作,那时还经常发表些小文章。许多好的著作,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等经典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读到的。经常在学校网站、榕树下网站发表一些诗歌、散文。那个时候自己没有电脑,经常请师姐还有同学帮我打字,打好以后发到我QQ邮箱,然后我又到楼下高年级的宿舍趁电脑用,发到人人网、QQ空间等。

学校有个相思湖,还形成了相思湖作家群。

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谢觉哉曾到学校视察,见到校园湖畔相思树生长繁茂,于是写下“还从湖畔觅相思”的诗句,相思湖由此得名。后来著名诗人臧克家还特此为相思湖题名,湖心亭旁还有他亲笔题写的“相思湖”三个醒目的大字。湖边林木茂盛、种类繁多,又有“相思湖森林”之称。校园以“坡”划分区域,从一坡一直到九坡构成了一千余亩的老校区,而相思湖连绵九个坡,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景色宜人。清晨,书声、歌声、琴声以及风声、鸟声、水声搭配得多么和谐,俨然一曲天籁与人声相融合的交响乐。入夜后的相思湖渐渐安静下来,但水里蛙声、树上蝉声和湖畔外语角的英语、东南亚小语种交流声亦会随风飘到耳际。我有幸在相思湖畔度过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我感激这给我滋养,给我快乐和宁静的地方。

关于大学生活,参加工作之后我写过一篇散文叫《怀念我的大学》,曾在《钟山文艺》发表过。里面有几句是这样写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时常会想起徐志摩的这几句诗。大学毕业之后,几经辗转,我还是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新的生活,民大成了记忆中的一个缩影,有时又会不经意地走回我的心头,油然而生的怀念,竟然那么浓烈,那么久远。

后来我还写过一些怀念父母的散文,像《甜酒飘香》《布鞋情》《院里花草园里树》等,在《贵州作家》《六盘水文学》等杂志发表。我认为:我们写文章,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情实感的东西,哪怕文采差点,只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一篇好文章。尤其是写散文,一定要追求真、善、美。散文要真,讲真话,说真事,有真情实感;散文要善,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现象;散文要美,美的语言美的心灵。追求真善美,是我持之以恒地坚持的写作态度。

文学学术讲座笔记(文学与人生文学讲座讲稿)(6)

4

在大四那年我制作了一份简历去参加学校招聘会,投了一份简历就被一个大型网站中文百科在线网站录用为编辑。当时我把我在杂志报纸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复印了附在简历后面的,很厚的一大沓,被当时面试我的公司董事长看中,我还没有毕业就签了协议,先作为实习编辑,每个月1500元,那时对于还是学生的我来说已经很好了。毕业之后我就到中文百科网络公司工作,并跟随董事长一起到了公司总部深圳工作。

后来因为妹妹马上就初中毕业,我为了照顾家里,于2012年10月辞职回家来参加考试,于2013年5月到钟山区委宣传部工作,那年妹妹刚好初中毕业,成绩不好,没有考上任何一个高中。我就把她带来钟山区读书,到了六盘水民族中学读高中,后来高中毕业又没有考上大学,又回盘州补习了一年,于2017年考上了一个二本院校贵阳学院读大学。今年,她在4月份又考上硕士研究生,又要继续读硕士。

多年来,无论岁月如何艰难,我一直没有放弃看书写作。由于我的文学特长,刚到钟山区工作,就受钟山区文联邀请,工作之余作为文联杂志《钟山文艺》(那时叫《凤鸣钟山》)的特邀编辑。由于平时大量的阅读和积淀,2017年,在钟山区文联支持下,我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发起成立了钟山文学沙龙,开始了读书写作的推广,每个季度固定组织开展文学沙龙活动,通过阅读名著、点评沙龙成员作品等提升大家阅读量和写作水平,至今已开展文学沙龙活动21期,沙龙成员从成立之初的几人发展到30余人,在各类杂志、报纸发表作品600余篇,全部加入市级以上文学协会,有10人还加入了贵州省作家协会。如今,钟山文学沙龙已成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比较有影响的文学组织。

在参与杂志编辑和组织文学沙龙的过程中,我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一些提升。在《贵州日报》《贵州作家》《贵州文艺评论》等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文章,2017年我还被贵州文学院录取到当年的贵州省青年作家班参加学习,后来又参加了贵州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2018年我的一首诗歌还被作为《六盘水市2018年度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卷)》的考试题出现在试卷中,5分的题。2019年,我加入了贵州省作家协会和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去年和今年我又作为六盘水市文代会代表、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代表参加全市、全省文艺界的代表大会。去年,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换届大会上我又当选为副主席兼秘书长,参与协会组织开展各类文学活动,让更多的爱好者受益。这些年来我的写作虽没有惊人的成绩,但一直在进步。

古人云:“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平时我喜欢读书、买书,还喜欢藏书,目前家中书房已有各类书籍2000余册,今年还被评为六盘水市“书香之家”。我又启动了个乡村公益书院计划,准备把他老家150平米的石墙砖瓦房修缮作为村里的公益书院,逐渐增加藏书,免费提供给村民、学生阅读使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多读书,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一点力量。

今天,我把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坚定对生活的信念,朝着一个正确的目标努力拼搏,就一定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你的生活遇到了挫折,遇到了不幸,不要灰心丧气,要充满乐观自信。对于一个人来说,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人生的磨难可以锻炼人的心智和意志,对人生对社会有深刻的体验。尤其是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苦难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文学学术讲座笔记(文学与人生文学讲座讲稿)(7)

5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老师,我又不喜欢文学,没有文学天分,你要我看文学书,有什么用呢,我又不想将来当作家。

的确,搞文学创作发不了财,国家也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作家、诗人。但是,我还是要说,希望同学们都能喜欢文学。因为,文学对你们走上社会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将来,不管你是在什么岗位,选择什么职业,如果你能写一手好文章,对你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呢?在这里我说四点建议:

  第一,多读经典。大家有时间,不要总是上网,要多看书,多看经典的文学作品,还有历史书,哲学书,人文方面的书。一个作家,首先是一个杂家,一个思想家,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要像蜜蜂采蜜一样,积累各种知识。我建议大家多看经典名著,因为这是经过很长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好东西。要多读古典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要多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家的作品,像鲁迅、巴金、茅盾、沈从文、朱自清、张爱玲、萧红,等等。当代作家,可以多读莫言、余华、路遥、史铁生、汪曾祺,等等。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第二,勤奋执著。蒲松龄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说的就是一个人要想有大的成功,必须有一股痴劲,也就是执著。  

第三,吃得清苦。文学是苦差事,写几篇文章,写几首诗,都容易,长期地坚持去写,就需要静的心、耐得住寂寞、吃得下清苦,甚至还要到处搜集素材。

  第四,心中有爱。搞文学创作,需要激情,需要灵感,而激情灵感则来自于心中的爱。要热爱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热爱亲人朋友,心灵世界充满真、善、美。也就是说,要有真情实感,这样的文字,即使语言朴实,也能打动读者。同学们现在接触最多是散文,散文的精髓就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一味平铺直叙,肯定是干巴巴的。《史记》中许多《列传》,本来都是叙事的,但是,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片悲愤之情,都是散文中的上品。写诗就更不用说了,在所有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强烈表达情感的一种,心中没有爱,没有真情实感,就不会有灵感,就写不出触动灵魂的好诗。

文学是冬天的炉火,温暖心灵;文学是黑夜的明灯,催人奋进;文学是平地的高山,风光无限。你们很年轻,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心中一定有很多的梦想。有的同学也许有一个作家梦。但是,我要提醒你们,现在你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功课,争取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如果你们喜欢文学,等你们读大学了,参加工作了,就可以把文学作为精神信仰,去努力追求。将来你们长大了,走入社会了,就会懂得,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做多大的官,赚很多的钱财,而是精神的富有。

  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我算不上有多大的成功,只是个爱好者而已。在此,我借这个机会,把我走过的文学之路、人生之路和同学们交流分享,把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讲述出来,目的就是希望能给同学们多一点启迪和鼓舞。青春是宝贵的,也是公平的。对于浑浑噩噩、蹉跎岁月的人来说,青春是有悔的;对于珍惜青春、发奋苦读的人来说,青春是无悔的。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我祝各位同学学业有成,以后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学、大学!

  谢谢大家!

(备注:本文系作者于2021年5月27日在钟山区启蒙小学为全校师生作的文学讲座内容)

文学学术讲座笔记(文学与人生文学讲座讲稿)(8)

(王 华,贵州盘州人,现居六盘水市钟山区,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钟山区文联委员等。现为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文字散见于《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作家》等报纸杂志,有诗文被选入《六盘水市2018年度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曾被评为六盘水市钟山区文艺界第一届“十佳文艺工作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