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伴随着“秋姐姐”的脚步声,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紫荆校区智能环保空中农场终于完成了太阳能智控滴管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无土栽培体验区(基质培、水培)、堆肥体验区升级改造,并迎来了“梦想课堂”第二十二课的正式开课。
当天,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蔡静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梦想课堂”的活动流程、班级责任田区域划分、种植体验过程中的学习重点、记录的要求以及评分标准,分享以往同学们在种植体验中的学习成果、学习感悟。
500平方米的空中农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 本次活动协助单位成都耘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霍霍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改造后的智能环保空中农场新的功能,并带同学们了解了一颗种子生长的过程以及蔬果生长所需的环境,四季对应种植蔬果的分类等种养知识。
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各班级的学生代表来到了学校五楼顶楼智能环保空中农场,开始了种植体验,此时天空中下着小雨,但依然阻挡不住同学们对种植体验的渴望、喜悦之情。
老师为同学们做种植示范教学
同学们相互协作、播种快乐
我会细心胡照顾你,陪着你一起慢慢成长。
小蔬菜,期待你一天天长高、长大
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信科中心主任陈龙明老师告诉笔者:本次“梦想课堂”秉承“生命教育”的思想,践行“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的核心理念。学校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坚持为学生创造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环境。
据悉,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紫荆校区智能环保空中农场是学校为同学们精心打造的耕读体验课堂,是以综合实践课程为依托,将传统农耕文化知识、科技环保理念、趣味农耕体验活动与教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观念,并在活动种学会观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等科学知识,让同学们在农事教育的体验中学习、成长。
笔者获悉,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紫荆校区“空中农场”是该学校生态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又一创新之举。孩子们在一耕一种之间,既享受植绿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又让自然科学知识和环保意识在心中扎根。
“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紫荆校区是我校3至6年级学生的教学区,这4个年级的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责任田,可以在这里体验农场种植。”陈龙明说,学校希望结合自身科创特色,搭建一个锻炼学生劳动技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科创平台,因此整合社区资源,将紫荆校区5楼的平台打造成了“空中农场”。
陈龙明告诉笔者,为了更好管理农场,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农场管理细则。在“责任田”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都是孩子们自己来定,由信科中心的老师进行指导和调整,以保证农作物的多样性。农作物的种子和苗木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提供。为了让农作物良好生长,每个班都要建章立制,学生轮岗定时进行管护。待到瓜熟蒂落,学生、老师可以分享种植的成果。
“我们希望通过农场耕作,让孩子们进一步增长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农场的运行管理也结合了课程设计。”陈龙明说,在种植过程中,老师也会给同学们讲解每种农作物的习性和养护知识,让科普贯穿于学生耕作的始终。此外,每个班要在每学期完成一种植物的观察记录,并形成一篇关于种植植物生长过程、效果、感悟的科学论文,从更加专业的层面了解生物知识。
笔者手记:为这样的教育点赞
在现代都市里,长辈总是感叹年轻人“五谷不分”,这既反映了社会进步——物质发达让我们告别“草莽”人生、田间地头——也未尝不意味着一种生活的缺失:人与自然,不再有过去那般“水乳交融”的亲近和熟稔,尤其是孩子们。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是中国传统教育极看重的一部分。了解自然,才认得、感受得到自然之美,进而“慧至心灵”,由万物生长荣衰之中体悟人生。孔子论《诗》的功用,说可以“兴观群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自然于人,不仅共生,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
亲近自然的人,多半是环保主义者,因为懂得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懂得自然之美,也懂得珍惜。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紫荆校区的创新“空中农场”,让孩子们亲近了自然,学习了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我们要为这样的教育点赞。
吴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