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分成了几个阶段,五十岁以前是银行家,五十岁到八十五岁是语言文字学家,三十多年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语言文字领域,八十五岁以后是思想家。

他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却非常痴迷字母管理法,他研究汉语拼音,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关键时刻,他肩负起拼音改革的重任。他就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从字母管理法到汉语拼音的研究,究竟是什么样的灵感让他制定出绝佳的方案?又是怎样的使命让他放弃海外前程,毅然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周有光的传奇一生,新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方便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

周有光

周有光在获奖感言中这样说道,他的孙女在小学的时候说自己的爷爷亏了,搞经济半途而废,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零。周有光觉得孙女说的一点没错,他还表示从今以后要再次从零做起,好好学习,老当益壮,赶上时代。

周有光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因此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将他看作是百年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

他不仅是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也是中国的汉语拼音之父、著名的经济学家。因此有人说,他的一辈子活了别人几辈子,究竟他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传奇呢?

1906年1月13,周有光出生在江苏常州的青果巷。青果巷是常州一条出名的弄堂,因为这里走出了三个大才子,赵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周家原来是常州的名门望族,但因为曾祖父参加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家族也就衰败下来。

十七岁那年,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那时候也是家里贫穷的时候。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大学,学费非常贵,入读的学生家里是非富即贵,但是此时的周有光家里没钱支付学费,于是他便决定报考免费的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学校。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2)

少年周有光

正当他准备去南京上学的时候,周有光姐姐的同事,听说他考上了圣约翰却不去,便告诉周有光的姐姐,考圣约翰比考状元还难,哪有考取了圣约翰而不去读书的,于是她决定借钱给周有光做学费。就这样,周有光借钱交上了学费。

好不容易进了圣约翰大学,正是在这里,让周有光大开眼界。圣约翰大学当时在上海不仅名气大,威望也高,学校所设施全是英文,除了国文和中国历史,其他所有课程一律使用英文教学。

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社会活动,让周有光深深感到,圣约翰大学并不止于培养人才,也在培养人格,这里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自信。第一天到大学里面去注册,周有光就拿到了一张卡片,卡片上面除了要求写中文名字,还要写名字的拼音。

当时拼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学校就拿上海话作为标准来注音。学校很多登记造册方面的管理,就是通过拼音文字的排序,获得了很大的方便。周有光在学校的主要学习的是经济专业,课余时间他还学习了语言专业,因此他也接触到了字母管理法。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3)

周有光:教育要给孩子留空间

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对字母管理法进行研究,可周有光却非常痴迷,这也为他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25年,正当周有光在学校努力学习的时候,由于战争爆发,他的学业却突然半途而止。

随后,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们的学业问题。当时担任淞沪道尹的张寿镛四方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当年8月成立了一所崭新的大学,就是光华大学。否极泰来,人生到了低谷,好的事情终会出现。

虽然学习之路非常坎坷,周有光在这个时候却遇到了他的爱情。张允和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当时在父亲张武龄创办的苏州乐益女子中学上学。张允和和周有光的妹妹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因为妹妹的关系,周有光得以和张允和相识相恋。

1933年4月30日,经过八年爱情长跑的两人正式步入了婚姻殿堂,开始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生活。结婚之后,周有光就和妻子去了日本学习语言和文学。1934年4月30日,周有光结束了两年的留学生活,回到上海。然而回到上海不久,侵华战争爆发,此时留在上海还是迁到重庆,变成了周有光的一个重要的决定。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4)

听周有光解读作茧自缚

当时的周有光在上海一边做银行职员,一边教书,本来还有收入,如果离开上海就离开了现在的生活条件,如果去重庆就意味着失业,但是当时的上海完全笼罩在日本军事势力之下,周有光和妻子张允和一番商议之后,还是坚决的决定离开上海到重庆会合。

1936年,周有光从光华大学离职,带着家人去往重庆。在重庆的时候,蒋介石部为了确保后方的经济供应,成立了一个农本局,周有光就在农本局找了一份工作,担任重庆办事处的副主任,管辖整个四川片区。然而就在这时,巨大的不幸却降临到了周有光的家里。

1941年的七月,女儿临近六周岁生日的时候,患上了盲肠炎,由于正是抗战时期,缺医少药,无力回天,这给了全家人非常大的打击。当时年仅六岁的女儿因病夭折,女儿埋葬之后,周有光才赶回家。

周有光辞去了农本局的工作,去到新华银行工作,一家人都搬去了成都,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百废待兴,上海的银行也需要时间恢复。就在这时,周有光得到了一个被派往美国学习的机会。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5)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在美国工作的待遇很好,但周有光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学习,于是他一下班就到纽约的公共图书馆充电,周末还去大学听课,不肯浪费一点时间,周有光在业余时间学习了很多语言方面的知识。

然而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学经济多年的周有光当然知道新中国缺乏的就是经济建设,于是心系祖国的他立志回国搞经济,当时在国外的知识分子大批归来,满腔热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回到上海之后,周有光不仅在新华银行担任秘书长,还在复旦大学经济学所担任教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五十六个民族有数十种方言,并且大多数人都是文盲。

同年10月,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成立了文改会,还专门设立了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然而,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拼音方案究竟应该采用什么字母呢?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即便是汉学家也不能认得全,读得准。

1951年,毛委员就提出,汉字一定要进行改革,才能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毛委员也是经过反复的斟酌,以至于后来到苏联访问时,毛委员还针对这个问题,曾经征求过斯大林的意见。

斯大林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应该有自己的拼音方案。所以毛委员回国之后,他就想做一个民族文字的方案。随后,主持试制民族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的专家们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被他们研究了出来,每一套方案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6)

周有光称,要去世界看中国

直到有一天,在园中散步的吴玉章无意中听到敲击打字的声音,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打字机键盘上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变换成拼音的,正是吴玉章的这次发现,使得原本迟迟没有推进的拼音方案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

1954年10月,拼音方案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个委员会就是来专门研究拼音方案的。除了专家的研究,其他群众的人也研究出来数百种拼音方案,专家们对这些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中提取出了六套自创字母的拼音方案。就在这个时候,周有光这个经济学教授竟然接到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邀请。

1955年10月,我国举行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专家们将六套方案提交了上去,会议持续了九天的时间,对于这六套方案,代表们都保持了沉默,最后也没有决议形成。然而,就在这次会议上,毛委员却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让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专家们感到十分意外。

毛委员明确表态说他要放弃自创字母,采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那么毛委员的突然转变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吴玉章就告诉毛委员,历经几年之后,研究出来的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还是没有没有达到代表的要求,毛委员经过考虑之后就决定放弃之前的方案,改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7)

逝年如水,百年有光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时还是上海财经学院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被上级亲自点名参加会议。这个时候还身处在上海的周有光,为了参加会议向学校请了一个月的假期。会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玉芝还让周有光留下来单独谈一谈。

当时正在建设新中国,许多人的热情都很高,周有光也不例外,当时很多人的想法都是哪里需要去哪里。胡玉芝将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研究交给了周有光,可周有光对胡玉芝说自己只是业余的爱好,胡玉芝告诉他这是一项新的工程,所有人都是行外人,周有光就将这个任务接了下来。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开完之后,周有光就留在了北京。第二年,他便从上海接来了妻儿老母,住进了沙滩文改会的宿舍,和语言学家王力、吕叔湘等人做起了同事和邻居。就在1955年毛委员做出重要决定的这次会议之后,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将周有光留了下来,与叶赖士、陆志伟一起起草汉语拼音方案。

而这个被周有光认为只是业余爱好的学科,竟然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给中国文字研究拼音方案做参考,周有光对每个国家的文字都进行了研究。就在这个时候,周有光在语文知识杂志中发表了,研究各种不同文字类型的文章,简单介绍字母的历史。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8)

生平影集

在当时有一个杂志就是专门研究拼音化问题的,他们找到了周有光,想让他给杂志社写文章,周有光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特别是介绍外国的情况,许多人看了感到有兴趣。当周有光的文章被复旦大学的校长看到之后,就鼓励他将发表的文章收集起来,编写了一本关于拼音文字研究的书。

正是基于这本书,周有光将各种文字学进行了比较,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都总结了出来,得出了一个结论,拉丁字母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流动性,拼音方案用拉丁字母做出来一定不错。可是,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在周有光决定研究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时,有很多人都不赞成这一方案的研究。

可周有光等人还是坚持着三个不是原则:第一,这只是汉语拼音方案,并不是汉字拼音方案,对汉字不进行区分;第二,这个方案是普通话的拼音方案,和方言没有关系;第三,这是拼写白话的,不影响文言的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9)

工作中105岁的周有光

然而,就在他们坚持用拉丁字母的同时,苏联的语言学专家也来劝他们不要用拉丁字母。这时的斯拉夫字母已经成为了苏联的使用字母,所以就用斯拉夫字母代替了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

苏联更希望作为盟国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与他们保持一致。后来,苏联派了一个外交官到中国,找外交部长陈毅谈话。陈毅回答他说,你要谅解我们,我们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你知道中国东南亚有几千万华侨,他们都是用拉丁字母的,如果改成斯拉夫字母,他们和祖国学习就会非常麻烦,他们不懂斯拉夫字母,我们都不太懂斯拉夫字母,我们还是想用拉丁字母。这件事就这样被推脱了过去,虽然中国否定了斯拉夫字母的使用,但是拼音方案的研究却并不顺利。不仅外界反对周有光的研究,就连家人也不赞成他的研究。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0)

108岁的周有光仍坚持工作

沈从文是周有光的连襟,他一开始也非常反对拼音,他说中国怎么可以用拼音呢?周有光说到,在写文章,直接打拼音,汉字就可以出来了,沈从文认为汉字一定要用手写。很快沈从文就改变了看法。很多人觉得用外国字母来写中国话,那是一个荒唐的想法。虽然面对来自各方的反对,拉丁字母的初稿还是被周有光拟定了出来。

1956年,他和几个主要相关机构共同研究初稿,其中一个机构就是中国科学院的语言研究所。然而,语言研究所对这个初稿却并不满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用了双字母,就是两个字母联合起来当另一个字母用;另外周有光还使用了变读法,就是一个字母,在一个条件下面读这个音,在另外一个条件下读另外一个音。

其实这种双字母和变读法,过去在罗马字里都有。提到修改意见,周有光立即着手修改,变成一个字母只有一个读音,一个读音只有一个写法,没有双字母,也没有变读法。但是,这样的话二十六个字母就不够用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1)

周有光高龄109岁

周有光多方搜集资料,冥思苦想,终于决定增加六个新字母。刚开始的时候大概是三十一个字母,周有光主张说我们要按照汉语的特点来,做拉丁化拼音方案,但是汉语也有特点,所以要结合汉语的特点,所以就要加字母,一开始是这样定的。

这个确定下来之后,在召开会议的时候,又一次引起了争论,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方案存在问题,增加字母当然更有汉语的特点,但是在将来使用的时候可能不太好用,因为之前没有和外国人交往,外国人也不明白,学起来也不好学,所以经过讨论之后,觉得还是不能随便修改拉丁字母的体系,把之前增加五个字母的办法否定了。

新修正的方案发表之后,各方又提出很多意见,最终根据各方意见,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来研究如何修正,然而就在修正的过程当中又出现了问题,首先大家同意用二十六个字母,但是不要用新字母,因为新字母一发表出去反对的人很多,其中反对意见最强烈的就是邮电部,邮电部表示,如果增加了新字母,在打电报的时候没有使用的办法,这个时候就有人回答邮电部,让邮电部将没有新字母的电报机改造一下就好了。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2)

周有光:跨界跨的如此任性

结果邮电部回复,这不行,因为电报打到国外去,你不能让国外也造新字母,所以这新字母就不能用了,新字母不用以后,对所谓的变读法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JQX这三个音怎么写因为这三个字母有两种读法,这两种读音的利弊,各方又争论了很久,然而学术上的争执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隔阂,当时的学术氛围是宽松而又融洽的,周有光和其他同事的关系也很不错,在经过前后长达三年的时间,反复修正之后,JQX这三个字母确定用“基、期、希”来读,三年的反复修正工作很辛苦,可周有光却觉得非常开心而又充实。

1957年10月1日,周有光和同事一起将三年的成果拿了出来。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顺利通过了审核。这二十六个字母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它们背后凝结的知识与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

因为成功创立了现代汉语拼音,中国汉字就将西方字母包含了进来,为中国汉字所用。从此,中国人再也不需要再和其他非英语国家一样设立专门的电脑输入键盘,或者是被迫放弃电脑输入。而是可以方便地,直接地使用字母键盘输入汉字。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多大岁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3)

老而不朽

1958年,从这一年秋天开始在全国小学推广小学生入学都要先学汉语拼音字母。根据统计资料,从1950年到1980年,群众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文字方案总共有三千三百多个。而就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五年后的1963年,周有光参加研制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正式公布,它使得中国的聋哑人也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来掌握汉字读音,并且进行交流。

2006年底,一则报道出现在许多媒体上,一名十岁的聋女,三个月就学会了汉语拼音,创下了聋儿学习拼音的新纪录。一百多岁高龄的周老仍然能笔耕不辍,已是人间一道奇迹。

而从经济到语文,他一直在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也是真正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人,以一位一百零五岁的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历练来审视自己所走过的时代。大家有什么看法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转发一下,我将持续为您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