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随着华工流落到北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随即输出,不过美国的一些“中餐馆”有些菜莫名其妙,先不说口味,先说说菜名吧,比如“李鸿章杂碎”和“左宗棠鸡”…
这些都是啥菜呢?为啥会借用这两位晚清重臣的名义命名呢?咱们先说说这是种什么菜吧。
“李鸿章杂碎”(Chop Suey)”,把什么肉丝,芹菜丝,绿豆芽,青椒,洋葱什么的混在一起乱炒,有点像中式的“炒三丝”之类的。
“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选用三斤半到四斤的土鸡腿肉切成六大块,连皮切丁切块,必须大小刚好,然后炸一下,再混用各种调料用大火快炒。
这些菜为什么以这两位大人物命名呢?说法到还真有,先说“李鸿章杂碎”吧,据说这“李鸿章杂碎”是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的时候,因吃不惯西餐,让随行厨师胡乱炒了一盘菜,外国人尝了之后“赞叹不已”。
那这是真的吗?怎么可能!李鸿章是何等人物,他访美会吃这种东西?而且美国现存最早的杂碎餐馆菜单是一张1879年波士顿宏发楼的菜单,比李鸿章访美早很多,“杂碎”之所以被冠以李鸿章之名。完全是后来李鸿章访美产生很大影响后,别人张冠李戴的。
那这“炒杂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很简单嘛,当年民间华工带到美国去的。
而“左宗棠鸡”更诡谲,这个菜是有明确来历的,它是1952年由彭长贵创立的,当年美国协防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亚瑟·雷德福上将访问台湾4天。台方派梁序昭(蒋介石集团的“海军总司令”)接待,梁序昭找名厨彭长贵做菜。彭长贵就想到这么个新奇的主意。
大家吃完觉得味道不错,并问菜名,彭长贵随口而答“左宗棠鸡”,这灵感也没什么特殊的,只不过是因为彭长贵和左宗棠是老乡而已。这个菜后来是怎么传开的呢?1973年,彭长贵在纽约曼哈顿东44街开设“彭园”。贝聿铭(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曾邀请基辛格到彭园用餐,基辛格甚为喜爱,后来经常前往。
之后因“名人效应”,这道菜也声名大噪。
所以说这些菜之所以冠上“李鸿章”,“左宗棠”的名号,和中国现在一些小吃经常宣称“乾隆吃后赞不绝口”没什么区别,胡乱套名人打广告嘛。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些老外还当了真,2003年,英国,英国广播公司主持人邓扶霞来中国湖南考察半年,结果发现,中国当地根本就没有这种菜,《纽约时报》记者李竞曾前往湖南追寻这道菜的源流,同样发现当地没人听过左宗棠鸡…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