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校企交流(现代学徒制培养量身定制)(1)

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签约仪式(资料图)

红网时刻7月23日讯(通讯员 易今科 记者 周丹)取纸杯、开启咖啡机研磨、接好咖啡粉后加入白开水,随后用可可粉在杯中洒出装饰花纹,最后端到客人面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是一次机器人冲泡咖啡的完整过程。7月20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道)党委副书记杨利军在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众精工)就享受了一次这样的待遇。而完成这套动作编程的正是去年刚刚毕业进入博众精工的该校毕业生、机械手应用工程师候昌邦。

候昌邦是湖南铁道2014级博众精工订单班的毕业生,与他同时进入博众精工的还有其他27位同学。其中有13位同学毕业不到半年就走上了应用工程师的岗位,而这些技术岗位一般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才能胜任。

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订单班

2014年8月,喜欢电气自动化的候昌邦被湖南铁道工业机器人专业录取。三个月后,他又成为了博众精工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31名学员之一。

博众精工与学校的校企合作始于2008年,并陆续组建了3个博众精工订单班。学校已经为公司培养了150余名技能人才。

“湖南铁道的学生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劳动纪律性都很强。在校企合作方面,任何事情在湖南铁道都能尽快落地,得到落实。”博众精工董事长吕绍林这样评价双方的合作感受。正是基于前期这种良好的合作和共同的需求,博众精工与湖南铁道于2014年又组建了博众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经过前期调研、宣传与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等步骤,最终确定了31位学员。

这次双方签订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协议》比以前的培养协议在校企合作方面更进了一步。

“这些学生就是给我们量身定制的”

到了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候昌邦等订单班的学生被送到了企业。他们首先需要了解、学习企业文化,随后,被派到各个生产、装配岗位进行岗位课程学习。

企业为每2到3个学生指派了一名师傅。他们在企业中实习时的工作主要是机构组装。“很多时候就是在拧螺丝。”候昌邦坦言,“可是别小看这个拧螺丝的过程,里面其实大有学问。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包括组装的技巧和对工作的态度。”

“湖南铁道的学生在博众精工踏实、能吃苦、对技术肯钻研,非常认同博众。”博众精工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监杨文新对这些前来实习的学生很满意。除了订单班学生,湖南铁道每年都派出大批学生到博众精工开展岗位课程学习,累计已超过2000人。

在公司实习了三个月后,候昌邦他们又回到了学校上课。正是由于在企业中的顶岗实习,让他们更加珍惜回校后的学习机会,学习起来也更有针对性。当他们在大三第二次来到企业实习时,便觉得如虎添翼。而除了实习,这次他们将毕业设计也带到了企业来完成。“当时,从选题到做设计、完成验证性实验,再到最后的答辩,都是由企业的工程师指导我们,所做的课题就是今后我们要做的工作,感觉收获特别大。”这种学习方式让候昌邦感到受益匪浅。

“湖南铁道的学生是我们最喜欢的”

经过三年在学校、企业的交替学习和最终的考核,候昌邦等28位2014级博众精工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同学最终被企业录用。根据他们的自身能力,通过竞聘上岗被陆续分配到机器视觉系统、伺服控制、机械手应用等岗位。半年后,博众精工向学校展示了这个订单班的成果:

候昌邦、钱小宇、黄健等13个学员通过考核获得参加价值5万元每人的机械手应用工程师培训,并成功进入机械手应用工程师岗位;武立峰等8位同学通过努力,获得直接参与到企业研发项目伺服控制和机械手应用开发项目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湖南铁道的学生是我们最喜欢的,选择在博众就业的学生有不少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超竖起了大拇指。

“湖南铁道与博众精工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真正形成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局面。我们将继续开展深度合作。”湖南铁道方小斌校长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感到信心满满。

2018年4月,博众精工再一次与湖南铁道签订了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