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江河湖泊里栖息了大量的鱼类,常见的就有鲢鳙、草鱼、青鱼、鲫鱼和鲤鱼,还有一些不长见到的有长江鲟鱼、江豚、胭脂鱼等受保护物种。

但鳤鱼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即便是居住在江河岸边的居民,也不一定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因为鳤鱼已经离开我们的视线太长了。

常见淡水鱼品种识别(极度濒危险遭灭绝)(1)

胭脂鱼

认识鳤鱼

鳤鱼又称刁子鱼、麦秆刁、昌刁、刁杆,是属于鲤科鱼类。鳤鱼从外形上看去和鱤鱼有点相似,但明显的特征是鱼嘴部位,鱤鱼口大而鳤鱼口小。鳤鱼鱼身整体细长,鱼头偏小整体呈锥子状;鳤鱼背部颜色呈蓝绿色,鱼肚部分则是银白色,偶鳍和臀鳍桔黄色,尾鳍灰黑色。

常见淡水鱼品种识别(极度濒危险遭灭绝)(2)

鳤鱼

鳤鱼是属于杂食性鱼类,但实际上偏向肉食性。幼鱼期,在自然水域里主要是以水蚯蚓、水蜈蚣、龙虱、红娘华、水斧、松藻虫,以及水生昆虫和枝角类为食;而成年的鳤鱼,主要捕食小鱼、小虾为食。

鳤鱼是常年栖息于江河、湖泊之间,并具有江河洄游繁殖习性,从不进入海水或淡、海水区域。鳤鱼是属中大型鱼类,但生长速度较慢,从幼苗期长到成鱼,需要3~5年的时间,最大可长到20~30斤左右。

常见淡水鱼品种识别(极度濒危险遭灭绝)(3)

每年的4~6月份之间,是鳤鱼进入繁殖期,同时也是南方地区进入汛期,所以鳤鱼在此时,会进入江河急流中产卵繁殖,而缓流区域则无法产卵。繁殖过后的鳤鱼,从7月份往后则再次回到湖泊栖息,但险些走向了不归路!

濒临灭绝的鳤鱼

鳤鱼我们虽然不常见,但据老一辈渔民说,早在二三十年前的湖泊中,这种鱼还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繁殖后的鳤鱼,都会游进各大湖泊中。但由于随后几十年的过度捕捞,以及水利开发和水资源污染等原因,导致鳤鱼的种群数量极度下降。

常见淡水鱼品种识别(极度濒危险遭灭绝)(4)

来源光明日报

而素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之称的鄱阳湖,原本是鳤鱼最喜欢栖息的地方,然而在2012年才在湖内发现一尾鳤鱼,之后再也没有发现鳤鱼的踪迹。因此,在2016年修订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而鳤鱼的保护等级,现已上升为极度濒危。

最近,据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鄱阳湖都昌松门山水域,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时,意外发现一尾长约23厘米,体重47.4克的鳤鱼。随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介绍,鄱阳湖距上次发现鳤鱼已长达十年之久了!

常见淡水鱼品种识别(极度濒危险遭灭绝)(5)

来源中新网

鳤鱼能否“绝处逢生”?

根据2020年11月份,长江渔业科研人员在长江监测过程中,位于长江宜昌段调查野生中华鲟,在长江自然繁殖能力时,无意中发现一条鳤鱼。而渔业科研人员在2017年6月,在湖北洪湖长江段也曾发现1尾鳤。

随着长江流域十年禁捕的实施,加上近些年污染源和污水的整治,使得江河湖泊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尤其是对水生动物繁衍生息,构成严重威胁的电捕、绝户网、毒、炸等违法活动的严厉打击,鳤鱼的数量很有可能逐渐恢复。

常见淡水鱼品种识别(极度濒危险遭灭绝)(6)

鄱阳湖鸬鹚捕鱼

所以一些渔业科研人员认为,鄱阳湖将会是鳤鱼种群恢复的发源地,但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鳤鱼的种群恢复,将会给其它鱼类带来灾难,因为鳤鱼和鱤鱼一样,都是属于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有望再次成为江河之中的“霸主”。

浩瀚的长江水系里,共分布有鱼类约435个品种,但至今还未采集到的鱼类约有130种。因此,对渔业资源的保护,要人人监督,从你我做起。

常见淡水鱼品种识别(极度濒危险遭灭绝)(7)

关于鳤鱼的种群恢复,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你又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转发,谢谢!


声明:部分资料参考中国新闻网,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